河南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11-16 06:2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17期
关键词:增加值工业化比重

刘 涛

(郑州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河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近些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努力保持农业稳产增收。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2010年河南粮食产量达到了1084.7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来讲,河南成功地完成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工业化的进程。2010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国的8%,较1952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国家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河南第一产业发展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势必影响到二三产业的发展。从河南自身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前均在40%的高幅度以上,自改革开放后逐步下降,到2010年仅占GDP的14.2%,年均下降0.8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南的二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产业,工业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推进。

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工业化进程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河南省工业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十年浩劫”的影响,河南工业经济陷入到严重的困境之中,因此1978~1983年的改革开放初期是河南工业的调整恢复阶段,这个阶段河南工业逐步进行调整,停滞、倒退的局势逐步得到扭转;1984~2000年是河南工业发展的蓄势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工业经济管理体制逐步摆脱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管理,通过调整社会分配结构,工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自2001年开始河南工业化进程进入了加速起飞阶段,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2001~2010年,河南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比前两个阶段(1979-2000年)的年均增速快2.4个百分点。2010年河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950.8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2.0%,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15.7个百分点。

图1 1978-2010年河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河南经济活力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增强。1978年河南省工业以公有制企业为主,主要分为国有和集体两个构成部分。许多国有工业企业长期陷入亏损,一些企业甚至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倒闭边缘。改革开放后通过积极推动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股份制、私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积极吸引外商、港澳台商投资来豫兴办工业。2008年末,河南省各类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总数达680343家,是1978年末的14677家的46倍。2009年,具有较强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非公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0%,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0%,成为推动河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 河南工业化的横向比较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9.8%下降到2009年的14.3%;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42.6%上升到2009年的56.6%;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17.6%的低起点起步后逐步攀长,到2003年达到34.3%的顶点后,近年来一直在30%左右徘徊。虽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逐步提高,一产比重逐步降低,但是二产仍然占据河南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从产业结构看河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会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仍将在河南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河南工业化进程在全国来看水平较高。2009年河南全部工业增加值9900.27亿元,在全国居第5位,从占GDP比重来看,河南工业占比达到了50.8%,在全国居首位,领先第二名山东1.0个百分点,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唯一一个比重达到50%以上的省份,可见河南工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中部六省中,河南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到了1/3,远远领先于中部六省中的其他5省。

3 河南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结构逐步改善,但是总体上来看,河南工业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河南工业主要是以能源原材料来料加工的制造业,以及产业链前端的采矿业为主,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粗放。目前河南工业结构主要存在“重”、“低”、“粗”、“散”四个显著特征:

一、“重”——从部门结构看,生产资料工业“重”,消费品工业“轻”;能源原材料工业“重”,加工工业“轻”

图2 2009年全国各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图3 2009年中部六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工业占主导地位,以轻工业为主的消费品工业占比较小。2009年,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63.7%,分别比安徽、湖南、江西、湖北高3.7、5.5、7.7和15.8个百分点;而消费品工业占比仅为36.3%。资源工业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占主导地位,加工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占比较小。2009年,全省资源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65.4%,其中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为55.7%,分别比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高13.8、16.6、18.8和22.6个百分点。加工工业实现增加值占比为34.6%,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为16.2%,分别比江西、湖南、安徽、湖北低1.6、5.8、9.5和13.5个百分点。

二、“低”——从产品结构看,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较多,高加工度及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河南产量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前的原煤、原盐、发电量、烧碱、纯碱、农用化肥、水泥、平板玻璃、普通钢材、铝、铅、钼等产品,均属于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高加工度产品以及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较少。如轻工业中目前还没有能力生产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组合音响、显示器等高附加值产品;装备制造业中数控金属成型机床产量仅占全国的0.1%,仅相当于湖北的4.9%、湖南的6.5%或安徽的6.9%,尚未形成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科技含量高产品的生产能力;石化产品中,氮肥、纯碱、烧碱等传统产品比重大,而石油化工及高端石化产品比重不及30%;有色金属工业的精深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钢铁行业除了舞钢、安钢的中厚板外,绝大多数附加值低。

三、“粗”——从经营方式来看,粗放经营占主导,劳动密集特征较为显著,技术密集型产业少

劳动密集特征较为显著,绝大多数行业呈现劳动密集的特征。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单位资产占用劳动力228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49人;38个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冶炼等少数行业外,有35个行业(占比92.1%)的单位资产占用劳动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河南工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劳动密集特征。

技术密集型产业及高技术产业较少。2008年河南省有科技活动的工业企业单位数占全省的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科研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占比7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连续多年在3%-4%的低水平内徘徊。

四、“散”——从产业组织结构来看,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双百”计划和产业升级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并购步伐,烟草、造纸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但整体来看,即使在煤炭、有色、钢铁等相当一部分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中,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组织结构仍然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大企业、大集团数量较少,企业核心竞争力整体偏弱。2009年,河南省小型工业企业占全省工业的88.6%;而大型企业仅190家,占1.0%;在全省38个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集中度低于50%。

河南工业结构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第一,资源禀赋是河南工业结构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河南的农副产品资源、煤炭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因而农副食品加工、煤炭、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工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河南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三,河南人才和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技术要素较为稀缺,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偏少的主要原因。第四,国家的区域工业布局奠定了河南工业结构的基础。在建国初期布局在河南的9个骨干建设项目集中在煤炭、电力、机械、建材等领域,这为河南工业结构的形成和之后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河南工业结构的形成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以“重”、“低”、“粗”、“散”为特征的这种结构,使河南工业化进程缺乏稳定性,且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是一种粗放型的结构,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结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结构,是一种缺乏竞争力的结构。

针对河南工业的“重”、“低”、“粗”、“散”的特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层次。在巩固河南原材料工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河南传统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严格实行工业项目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逐步由原来的重化工业向消费品等高附加值的工业产业转变。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此外,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外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对内注重培养,创建人才激励机制,为提升河南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1]拜文萍.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http://rurc.suda.edu.cn/ar.aspx?AID=598

[2]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省统计局.河南六十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09.

猜你喜欢
增加值工业化比重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