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思考

2013-11-20 11:34
关键词:空间儿童游戏

方 芳

(三门峡绿化工程管理处,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培养身心健康、有竞争力、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少年儿童是至关重要的,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已经不能像早些年间,在一片空地简单地摆放一组滑梯、秋千就能满足当今儿童的娱乐需要了,而是应该在设计作品中创造出满足青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并且安全舒适的娱乐空间。

1 城市中儿童活动场地情况

1.1 空间不足且场地受限

如今是寸土寸金的时代,每一寸土地都被开发商想尽办法盖成高楼大厦。老旧小区盖不成建筑的就修成停车场。楼宇间的绿地越来越少,停车场越来越多,而儿童活动场地却作为“基础设施”被无限地压缩。新建的小区和新建的公园,设计师们精打细算着容积率、建筑指标、停车位数量,却很少考虑儿童的活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活动场地只是一个沙坑,或者几平米的安全胶垫而已。其实真正的绿地和休闲空间的使用者是老人和孩子。可现在无处不见的是孩子们穿着轮滑鞋,踩着滑板,歪歪扭扭地骑着学步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或停车场的铺装上。老旧小区更多见到的是儿童要么坐在手推车里,要么依靠在大人怀里,只是简单地靠视觉或听觉来感受认知这个世界,这样就阻碍了现代儿童对自然的认知能力,也不利于现代儿童的身心成长。

与儿童活动相关的主题公园也存在,但少之又少,其往往交通出行不便,仅仅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使用,不能满足整个城市的儿童需要。基于以上现状,许多儿童被家长关在家里或送往各个培训中心。

1.2 场地内活动划分简单,设施单一且滞后

目前大多数儿童活动场地,包括新建小区、新建公园以及一些商业户外场所仅仅是简单地、模式化地摆放一些儿童游乐器械,根本没有被融入周边环境。孩子们被迫在这有限的区域内,重复地玩着千篇一律的游戏。再加上没有考虑年龄的区别、性别的差异、个体个性特征等因素,目前的多数儿童活动场地缺乏创造性、多样性,远远不能满足如今信息如此方便快捷的孩子们的需求,从而促使绝大数青少年主动选择留在家里玩电脑游戏。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孩子们更愿意在一些不是固定模式、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孩子潜能的娱乐场地玩耍,例如简单的沙地、一些废墟场等。

1.3 场地安全性差

安全应该是儿童活动场地的基本标准。不可想象一个毫无安全保障的活动区域内儿童能无忧无虑地追跑,玩耍。由于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儿童活动场地选址的最大障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儿童活动场地的关系往往交叉或不合理。另外大面积的停车场占据了很多土地,不但影响了儿童活动空间,更阻碍了到达场地的便捷性,形成了对立关系。

此外,一些新旧的儿童设施也存在安全隐患。旧的器械已经老化,破损,维修和保养不能及时补救。新的器械首先产品没有资格证书,其次安装没有规范,工人盲目施工,最终完成后没有使用说明,家长不能进行安全指导,这些都成为了儿童使用的危险因素。

2 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原则探讨与分析

2.1 规范化,普及化

在城市建设、公园建设、居住区建设等设计规范中加强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规范内容,通过调查和实践制订出真正符合现代儿童活动的设计规范要求。其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设置应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范畴里。但针对目前情况,政府增加对儿童活动建设的资金安排以及加强对儿童活动设施生产厂家的监督和管理是最实际的。让设计师不再受限于政府的专项投资,不得不简单化处理。

这些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立在居住区附近。根据年龄段不同,活动区的服务半径逐渐增大。美国芝加哥在20世纪70年代制订的城市儿童活动场地规范条文,针对不同等级游戏空间的面积定额、服务半径、人数及对象等做了量性规定(见表1)。另外,德国城市规划明确指出,在新建的居住区中,独立的住宅用地每4户就要设一个儿童游戏场地,学龄儿童适合的距离为300~400m,12岁以上的少年儿童,由于可以骑自行车,该距离可延伸至1km,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则限定在父母住宅周围。

表1 1977—1980年美国芝加哥制订的美国城市儿童活动场地规范

如表1所示,这将使得儿童拥有越来越多的能提供安全的、标准的、充裕的活动场地——就像专用停车场一样随处可见并有专人管理。

2.2 空间、形式多样化

当代儿童需要的活动场地是能够满足他们创新意识,能够刺激他们无限联想空间的区域。远远不是几组跷跷板、秋千就能吸引他们的。根据年龄层次的不同,按照他们的行为模式创造出无限游戏可能的空间才是孩子们乐意去参与的。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非常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学习能力强,但耐久性不强,对同一种已经掌握的游戏会兴趣大减。所以如果在设计时加入新鲜的、变化的、多样化的、他们喜欢的元素,并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及多种模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孩子们,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一些儿童不喜欢玩大人们设计好的游戏,他们对于废品、垃圾、泥土、爬虫等情有独钟,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元素,创造出“废品回收”“垃圾厂”“泥土堆““爬虫之家”等活动空间,让孩子们与自然界成为朋友,这令他们更兴奋。

儿童还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往往勇于一试,因此设计这些活动时应考虑年龄的不同、游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多样的活动空间还包括丰富的景观环境、色彩、质地、形状、气味等,这些都可以刺激儿童,进一步扩大儿童与环境的交流。通过这样的环境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锻炼其体力,增加其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3 关注儿童活动场地的意义

3.1 积极的游戏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游戏是每个儿童都需要的,它不同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它是自发的,孩子们对它拥有无限的热情。儿童在做游戏的时候会主动地思考,全神贯注地投入,努力地完成。游戏过程中,儿童会尝试未知事物,发挥想象力,经历失败,鼓起勇气解决问题等。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专注力,化解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些都是书本和家长无法给予的重要经历。

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各种角色,自发地融入了孩子自己的圈子,没有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在圈子里他们平等地交流,遇到困难一起讨论等,这样有利于他们认知社会,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利于培养个人独立能力。

游戏还可以让儿童直观地感受到周围环境以及大自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发地探索自然、了解自然,建立完整的对世界的认知。

3.2 游戏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

优美的环境在儿童游戏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耳濡目染地提高美术修养。空间的创造性可以让儿童在进入不同的空间时体验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儿童拥有自主性,儿童在多样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草地、石头、水等自然元素,提高他们对环境认知的意识。

3.3 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理想的儿童活动场地,除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活动环境,还应替家长们设身处地的想想,尤其为那些离不开家长陪同的年龄段儿童的家长提供舒适的可以交流的方便照顾孩子的场所。

另外为儿童和家长提供饮食、休息等服务的小卖部、饮水站等配套设施会为这块活动场地加分,让儿童玩耍时没有后顾之忧。

4 结语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关注儿童成长就是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作为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为儿童创造户外的活动空间,让儿童在舒适、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是我们骄傲的职责。设计师在设计时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同时也应从周边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速度着手,解决空间有限、器械老化或迟于维修、形式呆板单一等问题,从优秀的国外案例中总结经验,建立一个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性化的、满足家长和孩子需求的真正的儿童乐园。

参考文献:

[1]毛华松,詹燕.关注城市公共场所中的儿童活动空间[J].中国园林,2005,(9):14~17.

猜你喜欢
空间儿童游戏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