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精神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

2013-11-20 11:34刘伟伟王磊峰
关键词:精神政治高职

刘伟伟 王磊峰

(1.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2.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之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将八一精神融入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弘扬八一精神,推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维、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以此营造八一精神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八一精神的育人机制,促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而推动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 八一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的摇篮,并由此派生出伟大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貌,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之际,笔者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提出“八一精神”,其内涵可概括为四句话:坚定信仰,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坚定信仰是灵魂,敢为人先是核心,百折不挠是本质,为民奋斗是基石[1]。这几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构成了八一精神的科学内涵,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 至少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八一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革命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探讨南昌起义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第二,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文化相统一的凝结与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八一精神中具有核心和基础性地位;探讨八一精神建设的内容,就能够推动红色文化创新,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教育人。

2 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为了准确地把握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我们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高职大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与八一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的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其创新状况等问题。为了使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尽量使调查涉及不同学科和阶段的高职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5份,回收率为92.1%;同时访谈了部分教师和高职学生,为调查做了必要的补充。本次调查的样本情况如下:

项 目样本分布样本数比 例(%)性别男34553.5女30046.5年级大一457.0大二10015.5大三20031.0大四30046.5学科文科类36055.8理科类28544.2

从调查结果上看:

第一,高职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问及对八一精神内容了解的程度时,有48.1%的高职学生是“非常了解”,总数为49.6%的高职学生选择了“比较了解”和“了解一点”,仅仅2.3%的高职学生是“不了解”;当问到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进展情况的关注程度时”,46.5%的学生是“非常关注,选择“比较关注”和“偶尔关注”分别为31.0%和18.6%,只有3.9%的高职学生是“从不关注”。由此可见,高职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时事情怀,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思想道德成熟稳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公德方面,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当问到“如果看到有人做有损公德的事,你会怎样做”时,有64.7%的高职学生是“立刻上前阻止”,选择委婉地指出的高职学生为14.4%,两者之和为总数的79.1%。“诚信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美德”的看法得到高达57.4%的高职学生认可,可见在高职大学生中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在学风方面,从总体上看,高职大学生学风状况良好,当问及“你对论文抄袭和剽窃行为的看法”时,有63.6%的高职学生是“深恶痛绝”,15.5%高职学生认为“不应该”,选择“无所谓”的只有3.7%。高职学生对考试作弊问题有62.0%和17.1%的人选择“应从重处罚”和“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持肯定态度的只有20.9%。

第三,有理想,有抱负,渴望成才,具有强烈的成才欲望。当问到“你日常的主要精力在于哪个方面时”,52.2%的高职学生是“进行创新”,选择“钻研专业知识”的高职学生为28.4%,占总数15.7%的高职学生在“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籍”,只有3.7%的高职学生在“玩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冲突时”,有49.5%的高职学生明确表示“要把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择“两者统筹兼顾”的为25.0%,这两项占总数的74.5%。由此可见,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高职大学生都能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先,或考虑二者的平衡。

同时,高职大学生思想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出现淡漠政治的倾向。高职大学生的政治观反映着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评价和政治心态的发展水平,广大高职大学生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部分高职学生出现淡漠政治的趋向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显示,平时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有27.1%的高职学生是“偶尔会主动关注”,“被动接受”的为17.8%,觉得是“浪费时间”的是4.7%。因此,关于对“八一精神的内容”有15.5%的高职学生只是“了解一点”,还有2.3%的高职学生是“不了解”;信任,信心危机还存在,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有17.1%的学生是“信心不足”,有5.4%的学生觉得“无信心”。

第二,压力明显增大,自我调节能力需加强。在调查“你觉得自己有没有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时,表示“有,而且很严重”的高职学生为27.3%,选择“有,不过比较轻微”的高职学生为18.3%,觉得“时有时无”的高职学生为6.5%;如果遇到挫折和失败,有16.0%的高职学生“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解脱”,还有3.4%的学生会“一蹶不振,心情沮丧”。

第三,道德认知和行为脱节,基本道德观念失衡。对于读高职专业目的的调查,有5.1%的高职学生是“纯粹为文凭”;“如果看到有人做有损公德的事”,有17.5%的高职学生认为只有“关系自己的利益才指出”,还有3.4%选择“就当没看见”;认为“三支一扶”这项国策是“形式而已”的学生为24.2%,对此持否定态度。

第四,人生观和价值观呈复杂化和多元化,价值选择趋向功利化。关于人生价值的目标,28.4%的高职学生认为是“取得金钱、权利和社会地位”,有31.5%高职学生认为是“生活是否舒适、潇洒”;对于择业标准,有29.9%的高职学生选择的是“待遇好和社会地位高”,甚至有33.0%的高职学生选择“学习工作条件有利长远发展”。

3 八一精神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八一精神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和精神支柱。要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八一精神,就必须把握坚定信仰是灵魂,敢为人先是核心,百折不挠是本质,为民奋斗是基石。“灵魂”“核心”“本质”“基石”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体现了八一精神的特色和风格,也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设计、模式选择、目标要求等方面所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八一精神开发运用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高职院校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职业技能殿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在解释疑惑上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回答现实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给予有力的说服;不仅要在强有力地引导高职大学生的观念更新思想解放上有所作为,而且也要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为高职大学生精神上解闷、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困、工作上解难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增加知识信息、增进娱乐享受、增强创新能力、完善自我发展的“动力站”和“滋补剂”。

4 弘扬八一精神,促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4.1 弘扬坚定信仰的精神,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理想信念

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想主流尽管是好的,但是仍然需要大的改进。如,据调查,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能够创新的问题,有17.1%的高职学生是“信心不足”,有5.4%的高职学生觉得“无信心”,因此要弘扬坚定信仰的精神。坚定信仰是八一精神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人、政党和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所以,我们应该弘扬坚定信仰的八一精神,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高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理想信念。

4.2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转变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思维方式

敢为人先是八一精神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就在于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敢闯新路,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毅力。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是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杰出代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崎岖的井冈山区,冲破国民党白色恐怖的阴霾,勇于冲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桎梏,从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提出革命新思想。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勇于冲破“两个凡是”的观点束缚,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论断,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导。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总目标下,不断创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

4.3 学习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精神,注重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实际效果

百折不挠和为民奋斗是八一精神的本质与基石。“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捏在一起,并使这一切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2]这是恩格斯告诫国际无产阶级的卓越见解。中国革命者在创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把千百万人民群众组织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为千百万劳苦人民的利益而进行百折不挠的奋斗,与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从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要富有成效并保持持久的活力,就要依靠群众,即深入扎根于高职大学生之中,坚持以高职大学生的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代表高职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更加深入人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勇于实践,努力创新,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弘扬八一精神,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推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创新。

总之,八一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高职大学生只有以此为根基,深入发掘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精神以及红色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求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才能构建出符合民族、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仅铭记历史,而且还“通过传授和学习,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知识和能力”[4],促进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新,激励自己保持高昂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革命品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磊峰,聂慧芝.八一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Z1):4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

[3]綦玉帅,夏东民.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6~127.

[4]李水弟,陈建.红色文化探微[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4.

猜你喜欢
精神政治高职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