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3-11-22 02:27郭志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2期
关键词:中位骨髓白血病

郭志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高危型MDS 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概率高, 疗效差, 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案。郑州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9月~2011 年9月应用HAG 方案治疗20例高危MDS,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2009年8月~2011年8在本院血液科收治的MDS患者,共36例, 主要按患者临床和细胞形态学特征参照2001年WHO分型结合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查进行诊断, 并按国际预后积分制(IPSS)[1]划分均属高危组。患者确诊时年龄为40~80岁之间, 中位年龄61岁,男21例, 女15例, 初治27例, 复发、难治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计数,25 例为三系血细胞计数减少, 8 例为两系血细胞计数减少, 3例为一系血细胞减少, 中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46 (0.12~2.90)×109/ L, 中位血红蛋白值81.00 (6000~ 10500)g / L, 中位血小板计数5000 (25.00~117.00)×109/ L。中位骨髓原始细胞比例1100 (9.00~18.00)%。治疗组16 例 , 其中男 9 例 , 女 7 例 ,年龄 46~78 岁 , 初治 12 例 , 复发、难治 4 例 ; 对照组 16 例 ,男10 例, 女6例, 年龄 45~76岁, 初治13 例, 复发、难治3 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HAG方案, 即阿糖胞苷( Ara- c)10~20 mg/m2, 皮下注射 , 每 12 h1 次 , 第 1~14 天 , 高三尖杉酯碱 ( HHT )1~2 mg/d, 1 次 /d, 静脉注射 , 第 1~14 天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100~300 ug/d, 皮下注射, 1次/d, 在第1次应用Ara-c化疗前12 h开始应用, 在最后1 次应用Ara-c之前12 h停用,共14 d。如果白细胞计数(WBC)> 20×109/ L,暂停用G- CSF 而不停止化疗, 待WBC 回落至6.0×109左右,再继续用G- CSF。对照组只采用HA方案化疗, 即HHT 1~2 mg/d, 静脉注射 , 1 次 /d, 第 1~14 天 , Ara- c 10~20 mg/ m2, 皮下注射, 每12 h 1次, 第1~14天。用此方案1 个疗程未缓解者, 接受第2个疗程治疗, 仍未取得缓解, 视为无效,治疗失败患者则退出观察。

1.3 支持治疗 用呋喃西林以及苏打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大便后用1∶5000 高锰酸钾液坐浴。化疗期间常规水化、碱化尿液, 预防呕吐, 注意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骨髓抑制期、血红蛋白( Hb)< 60 g/L 或血小板( PLT)< 10×109/L 时予以成分输血, 发生感染时采用抗生素治疗。

1.4 实验室检查及观察指标 (1)治疗前常规进行骨髓涂片分类计数、骨髓活检病理切片组织细胞学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以及心、肝、肾和肺等脏器功能检查; (2)治疗第7 天、第14 天、停药后第7天、第14天行骨髓涂片分类检查; (3)观察期间每周3 次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 (4)结束治疗当日及治疗结束后第14 天复查心、肝、肾功能。

1.5 诊断标准 依据WHO 造血和淋巴细胞肿瘤分类方案(2001)进行诊断[2]。对患者一般状态的评价依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ECOG)评分标准。MDS 应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确定患者染色体核型的好、中等、差分组及预后危度分组。

1.6 疗效标准 MDS 疗效评价依据国际工作组(IWG)2006年 MDS 疗效修订标准[3]。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 见表1。疗效 MDS患者治疗组20例MDS患者, 临床有效18例(90.00%), 其中CR8例(40.00%), PR7例(35.00%), HI伴MCR3例(15.00%), 无效2例(10.00%), 3个月后死于脑出血, 中位起效时间为33 d (25~48 d)。对照组临床有效10例 ( 62.50%), 其中 CR3 例 ( 18.75% ), PR5 例 (31.25%), HI伴MCR2例( 12.50% ),无效6例( 37.50% ), 死于严重感染4 例 , 死于脑出血 3 例 , 中位起效时间 40 d (32~61 d)。2 组比较 , P<0.05。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5例( 75.00%)出现了骨髓抑制, 粒细胞最低中位数0.72( 0.52~1.35)×109/L,血小板最低中位数 10.5( 5~20)×109/L,多出现在治疗后 3 d~10 d。对照组16例均出现了骨髓抑制, 粒细胞最低中位数0.22(0.08~0.55)×109/ L, 血小板最低中位数 5.5×109/ L( 1~13×109/L),多出现在治疗后3~9 d。 治疗组5例( 25.00% )对照组12例( 75.00% )患者出现了0~Ⅱ度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腰背痛、恶心、便秘和肛周不适,经对症支持处理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无心、肝、肾功能受损患者。

3 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特征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发育异常( dysplasia)及无效造血( inefective hematopoiesis),其转变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危险性很高[4]。其中 RAEB、RAEB- T 易转化为白血病, 称为高危MDS。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各重要脏器功能逐渐下降, 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 故对化疗的耐受力差, 化疗强度受到限制[5],治疗效果和预后均差, 目前无公认的良好化疗方案。

近年来, CAG(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的运用, 使MDS 缓解率有所升高[6], HAG 方案也取得相似的疗效[7]。HHT是从三尖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抗癌药, 其作用机制有别于蒽环类抗生素, 对髓系肿瘤疗效明确, 心脏毒性小, 价格相对低。因此本研究选择了HHT 来替代ACR, 在H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以及低增生性AML获得比较好的疗效。MDS 均属IPSS 高危患者, 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易于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 现今这类患者可选择采取刺激残存正常干/ 祖细胞造血效率或清除异常造血克隆恢复正常造血的方法治疗[8]。G - CSF 可通过促使G0 期恶性克隆细胞进入G1 期,增加暴露于化疗药物下的时间, 促进化疗药物对恶性克隆细胞促凋亡作用, 杀灭恶性细胞克隆[9]。体外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AML 恶性克隆细胞上均有G - CSF 受体表达, G - CSF 刺激白血病CFU - AML 的增生, 长期使用则可能诱导AML 细胞分化及凋亡, 抑制白血病克隆的自我更新,GCSF可促使静止的G0 期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并增强细胞内药物的代谢, 可以增加阿糖胞苷等化疗药对恶性克隆的细胞毒性[10]。SaitoK等[11]认为预激方案治疗原理可能系G-CSF 将G0期白血病细胞赶入细胞周期, 从而加强Ara-C 的细胞毒作用。同时, 幼稚细胞高度表达G-CSF 受体, 如果合并使用G-CSF, 可增强化疗药物对AML 祖细胞的杀伤作用, 另外还可缩短粒细胞缺乏过程, 从而减少并发症相关死亡[12]。

本研究表明, 采用HAG 方案治疗中高危MDS 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组90.00%, CR 40.00%, PR 35.00%, 对照组61.25%, CR 18.75%, PR 31.2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中, HAG 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三系细胞已受到影响, 化疗后骨髓抑制更明显; 但真菌感染及严重感染少见, 经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死亡率较低。在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 以胃肠道反应、G-CSF 引起的肌肉酸痛等较常见, 化疗相关的心、肝、肾等脏器损害少见。因此, 所以HAG方案是一个疗效好、患者易耐受的、安全的化疗方案, 对于提高MDS - RAEB 的疗效有独到之处。

[1]Fukum ot o J S , Greenberg P L.Managem ent of pat ient s w ith high er ris k m yelodr ys plast ic syn - drom es.C rit Rev Oncol Hem at ol, 2005, 56: 179-192.

[2]王荷花.郝玉书.肖志坚.髓系肿瘤世界卫生组织( WHO)分类.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 26( 2):99-107.

[3]Cheson B D, Greenberg P L, Bennett J M, et al .Clin ical applicat ion and proposal for modif icat ionof the Int ern at ional Wor king Group ( IWG)responsecrit eria in myelodysp las ia.Blood, 2006,108: 419-425.

[4]肖志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现况与问题.白血病·淋巴瘤.2005, 14( 4): 193-196.

[5]张之南, 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 2007:122-123.

[6]Cheson BD, Greenberg PL, Bennett JM,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an p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response criteria in myelodysplasia.Blood, 2006,108: 419-425.

[7]吴小津, 吴德沛, 孙爱宁, 等.预激方案诱导治疗老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 2004( 12): 936-937.

[8]肖志坚.郝玉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 25( 1): 61-62.

[9]Coll ins R H J r, Goldst ein S , Giralt S , et al .Donor lymphocyteinfus ions in acut e l ymphocyt icleu kem ia.Bon e Marrow T ran splant , 2000, 26: 511-516.

[10]8 Bai A Kojima H, Hori M , et al .Priming w ith G- CSF ef f ect ively enhances low - dose Ara - c - induced in vivo apoptos is in m yeloid leukemia cell s.E xp Hemat ol , 1999, 27: 259-265.

[11]Saito K, Nakamaura Y, Aoyagi M, et al.Low dose cytarabine and aclarubcinin combination with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AGregimen)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replapsed or primary resistant acute myelogenousleukemia and previously untreated elderly patientswith AML, secondary AML, and refractory anima with excessblastsin transformation.IntJHematol, 2000, (3):238-244.

[12]Lowenberg B, Van Putten W, Theobald M, et al.Effect of priming with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on the outcome of chemotherap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NEnglJMed, 2003,349:743-752.

猜你喜欢
中位骨髓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跟踪导练(4)
赞美骨髓
裸露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