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分析

2013-11-23 03:07孟凡师
护理研究 2013年25期
关键词:造口术造口黏膜

杨 多,孟凡师

回肠造口术是将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做一个造口,以达到排泄、转流肠内容物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低位保肛手术的普及,回肠造口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回肠造口术可有效地降低直肠癌病人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相对于其他部位肠造口术,具有操作简单、粪便转流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造口关闭手术简单等优点[2]。但回肠造口排出的粪便富含消化酶类,对皮肤腐蚀性强,因此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001年1月—2011年12月对在我院行回肠造口术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回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回肠造口术病人共315例,男199例,女116例;年龄28岁~75岁(58.3岁±8.7岁)。其中直肠癌187例,肠梗阻39例,溃疡性结肠炎33例,外力致肠破裂30例,家族性肠息肉20例,Crohn’s病6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前列腺肥大2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就诊时是否急诊等因素,有206例病人造口位置术前由造口治疗师(ET)指导定位,109例病人术前或术后未得到ET指导,造口位置由外科医生术中选定。行袢式造口者130例,端式造口者185例。所有手术均采取常规方法进行。

1.3 并发症 315例行回肠造口术病人中,113例(35.87%)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其中造口局部坏死5例(1.59%),造口周围皮肤炎症50例(15.8 7%),造口回缩狭窄13例(4.13%),造口黏膜脱 垂2 4例 (7.6 2% ),造 口 旁 疝2 1例(6.67%)。出现2种及以上并发症病人合并统计,以主要并发症计入统计量。并发症出现于术后1年内的占67.26%(76/113),其中造口局部坏死5例全部出现于术后1年内,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有92.00%出现于术后1年内(46/50)。1年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造口黏膜脱垂和造口旁疝。

1.4 变量选择和资料统计 将年龄、性别、体重、造口类型、有无ET指导、术前合并症、术后时间作为自变量,把各种并发症以及正常人的频数与各个自变量交叉分类,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因素分类之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上述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总并发症、造口旁疝和造口周围皮肤炎作为因变量,未发生并发症例数为对照进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回肠造口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年龄、有无ET指导和术后时间是回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详见表1。

表1 回肠造口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例(%)

2.2 对影响造口总并发症、造口旁疝、造口周围皮肤炎各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表4)

3 讨论

近年来回肠造口术的应用特别是在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造口术特点、病人年龄、手术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处在较高水平,国外文献报道为21%~71%,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各种造口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高达35.87%,造口局部坏死5例(1.59%),造口周围皮肤炎症50例(15.87%),造口回缩狭窄13例(4.13%),造口黏膜脱垂24例(7.62%),造口旁疝21例 (6.6 7%)。本 组 病 人 平 均 年 龄58.3岁,由于>60岁是回肠造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病人造口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可能与此有关。

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是回肠造口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人造口周围皮肤炎症(50例)占回肠造口术并发症的第一位。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又可分为粪水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以粪水性皮炎最常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回肠造口排泄物腐蚀性强,会侵蚀造口周围皮肤,造成糜烂、剧烈疼痛、红肿、破溃等,另外,回肠造口的排泄物未经水分吸收,故排泄物量多,给护理带来更大难度。徐洪莲等[4]研究发现,造口外露黏膜高度过低、坐位时造口周围皮肤不平、底板圈剪裁形状或大小不当及支撑棒干扰是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且粪水性皮炎的发生时间为术后8d~90d。本研究结果表明,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有92.00%出现于术后1年内(46/50),且ET指导是其影响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ET指导通过影响造口术前定位和类型选择以及术后护理指导对造口外露黏膜高度、底板圈剪裁形状或大小不当及支撑棒干扰等因素发生影响,可能是其影响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表2 影响造口总并发症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3 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影响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造口黏膜脱垂和造口旁疝是回肠造口术中发生率仅次于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并发症。造口黏膜缝线固定不牢、皮下组织切除过多、造口位置不佳、腹压过高、年龄及营养状态等是造口黏膜脱垂的影响因素。而引起造口旁疝的原因可能与手术缝合、腹压增高、造口位置、切除分离肌肉过多、造口狭窄等有关。本研究显示造口黏膜脱垂和造口旁疝在术后超过1年的病人并发症中占主要地位,与文献报道一致[5]。随着造口后病人生存时间的增加,病人对造口管理经验的丰富,造口周围皮肤刺激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腹壁造口后,腹腔内压作用于腹壁的平衡被打破,无论造口构造如何,对压力的承受必然弱于正常腹壁,长时间的压力作用将导致脱垂和疝的发生。另外,年龄是造口旁疝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老年病人术后常因剧烈咳嗽引起腹压增加,且老年人腹部肌肉软弱,造口周围组织缺损、萎缩容易出现狭窄等。

肠造口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无论何种类型造口,病人均要面对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损害,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造口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对病人的打击,增加了其护理、生存难度。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较难分析其中的关系,本研究分析发现,年龄、ET指导和术后时间是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根据本研究结果,在ET指导下合理选择造口类型及定位进行造口术和术后护理是以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时间的重要手段。另外,对肠造口病人应注重其心理护理及家庭护理干预。有研究表明ET指导的家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6]。如何改善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帮助病人重建信心,提高自理水平,帮助解决病人面临的身心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阎玉矿,Helmut Friess,Jorg Kleeff.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4):321-323.

[2]董晓强,李德春.回肠造口术和盲肠造口术的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6):940-962.

[3]万德森.应该重视造口康复治疗[J].广东医学,2009,30(8):1025-1026.

[4]徐洪莲,何海燕,蔡蓓丽,等.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7-249.

[5]M kel JT,Turku PH,Laitinen ST.A-nalysis of late stom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ostomy surgery[J].Ann Chir Gynaecol,1997,86(4):305-310.

[6]何颜英,张凤霞,曹伟胜,等.家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12:1837-1839.

猜你喜欢
造口术造口黏膜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