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2013-11-23 08:52于建军耿建暖
关键词:改革课程教育

于建军,耿建暖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创业教育是在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教育[1]。在当前高校由适应型教育向开创型、职业型和技能型教育转变的新时期,创业教育作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自1998年我国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可供借鉴[2-3]。因而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实施创业教育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妥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当前创业教育对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等8 所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和教师从创业认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 580份,有效问卷1 132 份,有效率95.76%。其中专科生858 名,本科生274 名,分别占75.8%和24.2%,男生654 名,女生478 名,分别占57.8%和42.2%,大二668 名,大三464 名,分别占59.1%和40.9%,文科生438 名,理科生694 名,分别占38.7%和61.3%。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当前的高校中的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秦皇岛地区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刻

让学生填写问卷,针对关于学生对创业是否感兴趣、毕业后的选择、对创业的理解和是否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认识,结果如表1。

表1 大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的认识

由表1 可知,学生从性别、年级、专业和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兴趣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明确表示不感兴趣。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程度较高,但真正打算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却比较少,这与影响创业的因素和学生的就业观念具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对创业只是停留在理想认识上,对影响创业的因素认识不足,实际中创业需要理性的决策与分析。

(二)创业教育课程不系统

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状况通过对学生、学校调查“是否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课程的形式”等获得。

在对学生“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调查中,发现有77%的选择“非常有必要”,有17%的选择“可以开设”,6%的选择“没有必要”。可见大部分学生渴望通过学校获得创业的知识。通过“对学校是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调查发现,60.6%的学生回答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仅有10.7%的学生回答没有开设任何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由此可见当前学校大部分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开设的教育课程的形式,通过对各学校的就业部门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

由图1 可知,学校开设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大多数是与职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创业实践较少。

(三)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为了解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对学生和学校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中36.2%是兼职教师,人员组成主要来自学生就业部门、学生辅导员或专业一线教师等,而专职教师较少,特别是从校外聘任的创业人士承担课程的仅为6.9%。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中创业经历和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较少,而且其中有23.6%和13.1%的教师从来没有过创业和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但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创业教师培训和进行过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因此,教师都具备较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教师的授课和具体的创业实践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脱节。同时在与多所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访谈中,了解到学校一般很少主动去聘请校外创业专家,在通过外聘社会创业教育师资方面有所欠缺。由此可知,当前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极其薄弱。

(四)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学生对当前的创业教育的满意度由学生对“认为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对您现在或将来的首次创业有无帮助”,“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两方面来了解,统计结果表明:32.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现在或将来的创业很有帮助;42.6%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但帮助不大;12.3%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帮助,对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满意。结合访谈,学生认为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甚至不满意,创业教育课程教材水平一般,有的甚至没有教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从中得到需要的知识,因此对创业教育课程兴趣度不高。35.1%的学生最希望接受的创业教育方式是创业社会实践,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创业教育没有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衡量创业教育的成败,当前往往采用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但这两个指标有较大片面性。高校实行创业教育改革,扩大就业途径和提高就业率,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但更多的应该是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创业教育改革,不是让学生急于创业,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集思想、意志、爱心、拼搏于一体的实干精神,即“企业家精神”。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对财富积累的渴望,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使命感,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二)单纯为就业而创业行不通

分析近年来创业教育改革,就效果来讲,对于缓解当前严峻就业形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种单纯“为就业而创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创业作为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的原始积累,包括知识、经验、资金、人脉积累和良好的精神品质等多种因素。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仅凭在校多学几门相关课程就仓促创业是不可取的。

(三)创业教育改革高校不堪重负

调研发现,当前创业教育之所以没有较好的开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国家宏观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因素、教育系统因素、学生因素等,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创业教育改革的重担,高校承担得太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环节,无力承担这项本应由全社会共同担负的重要使命,从而造成高校的改革,往往仅局限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层面,如增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如创业教育实务、企业管理等。实践证明,单靠教育部门是不能完成这个全民教育转型任务的,它需要全社会各个环节共同来营造孕育创业精神和创造力的土壤才能实现。

(四)社会不诚信行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道德准则。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等。创业教育要求做到个人、企业和政府守诚信,讲信用,自觉遵守客观规律,全民来维护全社会创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由于我国的诚信体系尚未形成,这使得创业教育改革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受到诸多不诚信行为制约,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创业教育发展受传统教育模式制约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坚持能力并重,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3]。但是,调研发现,当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

三、解决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变单纯政策扶持为参与创业教育全过程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其根本还在于社会的认同与需求。政府和企业是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倡导者和扶植者,只有政府相关政策体系的扶持和企业的全力参与,高校创业教育才有意义。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国家、高校和企业一体化配套体系。建议加强政府创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以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为引导,切实制定和完善《创业教育法》,以此为依据制定《国家中长期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实行责权利分明。要求和鼓励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文化

创业环境和文化的营造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塑造;二是高校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塑造。社会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塑造是基础,当前,创业教育大环境正逐步确立。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正积极推行创业教育,通过政府引导的形式,积极调动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改革,同时制定各项可行政策,鼓励和提倡企业积极接纳高校师生参与社会创业实践和锻炼。积极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形成鼓励创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塑造是核心。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硬件资源、人员配备、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等,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社团,以此为载体,通过学校政策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方式扩大影响,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潜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三)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是关键。创业教育的最终实施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由人才培养方案来体现。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改革,其重心在于专业建设(包含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在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应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发挥行业特色和高校专业自身特色,重点做好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广度,教学与实践计划安排、教学方法选用等,从而做好创业教育专业建设体系规划。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例,在授课方式上,广泛采用案例法,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应深入调研和分析自身专业所处行业情况,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特色,制定完善有行业特色的创业知识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紧紧围绕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培养计划,如设置《创业学》、《企业与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融资学》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优势,打造创业孵化基地,采取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生产运营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锻炼和创业创新技能锻炼。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高校创业师资,尤其是懂技术、会管理、有创业实践经历的专职师资短缺是影响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建议完善师资选拔和竞聘制度,设置高校创业教育岗,实行公开竞聘;对现有从事创业教育人员加强相关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并有计划地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创业教育水平;积极创造条件,聘请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等做报告等;制定完善创业教育定期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秦皇岛地区,紧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及紧邻东三省老工业基地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公派创业教育教师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域和企业挂职锻炼。

[1]于晓燕,常新.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科教纵横,2011,(8):256.

[2]王晓旭,高琼,路军,等.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1):1-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国务院,2010.

猜你喜欢
改革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