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

2013-11-29 00:52邢红娜王向阳
种子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播种机株距行距

邢红娜,王向阳

(内乡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南阳 474350)

1 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

1.1 土壤商情

小麦适宜播种的土壤含水量为16%~20%,若预测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水浇地应在玉米收获前15 d左右灌水选墒;丘陵旱地应注意在玉米收获前后纳雨保墒。

1.2 玉米秸秆处理

玉米秸秆采用联合收获机或秸秆还田机粉碎后还田。

1.3 播前地块准备

实施小麦免耕覆盖播种的地块应地面平整,无石头、无沟渠,以利机械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1.4 选择优良品种与种子处理

应选择与玉米生育期配套且由农业部门推荐的小麦优良品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等病害,可在播种期用12.5%禾果利4~5 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g,加水1 kg稀释,与10 kg种子拌匀后堆闷3~4 h,晾干播种;也可用2.5%适采时或立克秀、敌萎丹、全蚀净等种衣剂10~15 mL,加水150 mL,拌麦种10 kg进行防治;地下害虫严重时,还可加入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15 mL进行混合拌种。

1.5 合理施肥

应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科学施肥。一般可选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高产田每667 m2施用量为50~55 kg;中低产田每667 m2施用量为40~45 kg。肥料应施在种子侧下方3~4 cm处,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肥带宽度宜在3 cm以上。

1.6 播期

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播种应按当地适宜播期进行,一般选在当地平均气温14~16℃时播半冬性品种,12~14℃时播春性或弱春性品种。

1.7 播量

一般播种量为8~13 kg/667 m2,比当地传统耕作播量增加10%。

1.8 播深

一般为2~4 cm,比传统耕作稍浅。

1.9 行距

宜采用宽窄行播种,一般水浇地宽行26 cm、窄行12 cm,旱地宽行20 cm、窄行12 cm。

1.10 检查调整免耕机状态

对免耕播种机技术状态进行检查调整,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1)技术状态检查:零部件应完整无损,无变形,各部位紧固件不应松动,各调节装置应调整轻便、灵活、固定、牢固。

排种(排肥)装置完好无损,转动正常,刷种装置可靠,各行排量一致,排种均匀,输种(肥)管完好,种子(化肥)畅通不外漏。

种子箱(肥料箱)无裂缝且有盖,箱内不应有杂物,以免影响排种(排肥)。

传动灵活可靠。齿轮传动时,应全齿宽啮合,齿顶与齿根之间有合适的间隙;链条传动时,链轮应在同一平面内,链条紧度用手在链条中间压时,下垂度不大于20 mm。

旋耕刀与中间松土铲无严重磨损、变形过大和损坏断裂现象。

液压升降机构器灵活可靠。

(2)技术状态调整:播种前应进行播种机播前测试,对机架、行距、播深、播量、各行播量一致性按要求进行调整。

小麦免耕播种机与拖拉机连接完毕后,需将机具升离地面,用手扳动秸秆粉导辊转动,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异常声响。确定无异常后,再结合动力,转速由低到高,使机具转速达到设计最高转速,空动转20~30 min后,停车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1.11 小麦免耕播种机性能应达到的要求

(1)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3.9%。

(2)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1.3%。

(3)种子破碎率≤0.5%。

(4)播种深度合格率≥75%(以当地农艺要求播深为h,h±1 cm 为合格)。

(5)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40%(按10 cm分段)。

(6)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施种肥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13%,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7.8%,排肥断条率<3%,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施肥位置准确率≥70%。

(7)除具有传统播种机开沟、播种、施肥等功能外,还应有很好的防堵、入土、覆土镇压功能。

1.12 试作业

正式作业前应先在地头试作业,检查免耕机、播种机作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需再作调整,直到达到要求后才可正式作业。

1.13 免耕播种机田间作业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小麦免耕播种机行走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行走方法,地头要有起落线,最后播地横头。地横头不宜宽,以免影响浇水。

(2)播种过程中,前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如需倒退,须将小麦免耕播种机开起。过堰道,一定要提起开沟器,以防止损坏。为避免缺苗、断垄,在田间和地头停车时,应将播种机升起后机组倒退一定距离,再继续播种。

(3)播种时,要时刻观察划行器是否行走在指定位置,无划行器的要注意与邻接行的距离,以保持行距一致。

(4)播种时要注意观察种子箱内种子的数量,当箱内种子少于1/3时随时添加。

(5)免耕播种时,拖拉机前进速度影响碎土性能和秸秆粉碎效果。增大前进速度时,碎土和秸秆粉碎效果差,反之则效果好。作业时,应根据玉米长势在碎土及秸秆粉碎达到要求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前进速度。

(6)要保证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的覆盖率达到30%以上。

1.14 田间管理

(1)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断垄缺苗的,应及时用同品种种子催芽补种或采用疏密补稀的方法进行移苗补栽。

(2)小麦生育期间,应看天、看地、看苗情,做好水肥管理。水浇地应浇好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或灌浆水,结合浇拔节水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旱地应做好中耕镇压保墒,冬季或早春遇雨趁墒每667 m2追施尿素4~7 kg或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复混肥料5 kg。

(3)化学除草。最佳时机为小麦播后苗前和早春,选择合格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治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作业,以免影响防治效果和产生药害。

(4)病虫害防治。对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要早期预防和控制,在发病初期用12.6%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30%戊唑醇悬浮剂或25%丙环唑乳油等按规定剂量进行防治。

小麦赤霉病,若抽穗扬花期遇3 d以上速阴雨,或降雨量超过50 mm,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

小麦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乳油等农药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用50%抗蚜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0%毒死蜱乳油按规定剂量进行防治。小麦吸浆虫,要坚持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蛹期(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可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并及时中耕浇水,确保防效;成虫期可用40%毒死蜱乳油或2.5%辉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氢菊酯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熏蒸防治。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生产调节剂混合喷药,以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5)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选用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的植保机具。药剂使用量、喷洒方法等严格按照药剂说明和机具操作规程使用,杜绝危害人畜和污染农田的事件发生。

2 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技术

2.1 小麦收获与秸秆处理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应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否则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麦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2.2 深松作业

实施保护性耕作初期,如有犁底层,需进行深松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如土壤容重过大,即壤土大于 1.5 g/cm3,黏土大于 1.69 g/cm3时,需进行深松作业。

2.3 选择优良品种

应选择农业部门推荐的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中早熟优质杂交品种。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对于全株距精量播种的种子,种子发芽率应超过95%以上。

2.4 播期

5月底至6月上旬麦收后及时抢播。

2.5 播量

在水、肥、土条件好的高产田,播量一般为3~3.5 kg/667 m2,使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基本苗为5 000~5 500株/667 m2;使用平展型玉米品种,基本苗为3 500~4 200株/667 m2。中低产田块播量一般为2.5~3 kg/667 m2,使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基本苗3 700~4 200株/667 m2;使用平展型玉米品种,基本苗为3 000~3 700株/667 m2。播种深度4~6 cm。

2.6 行距

采用宽窄行种植的,宽行一般为80 cm,窄行为40 cm,等行距种植的行距为60 cm,株距以保证每667 m2成苗株数而定,一般株距在20~30 cm。

2.7 合理施肥

化肥要选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施肥量为50~55 kg/667 m2,肥料应施在玉米种子侧下方5.5 cm处,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

2.8 检查调整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

(1)玉米播种机主要技术状态检查参考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要求进行,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维修调整。

(2)将机具调整到实播状态。在播种作业前,要将机具调整到位,按栽培要求确定株距、行距,同时核准排种量和排肥量。对于半精量播种机,每穴下籽粒数应在2±1粒。对于精量播种机,则需按玉米播种要求的全株距调整,实现一穴一粒,无需间苗,但对种子、土壤要求较高,按玉米播种要求,株距的1/2或大于1/2进行播种,使得实际播种籽粒(株穴)数比要求的种植密度略大,以防种子质量、虫咬等因素影响播种后出苗不全。

2.9 播种机作业性能应达到的要求

(1)播种性能及精度指标(见表 1)。

(2)种子破损率:机械式≤1.5%,气力式≤0.5%。

(3)播种深度合格率不小于80%(理论深度±1 cm为合格深度)。

(4)行距一致,同一播幅内行距的最大偏差≤4 cm。

(5)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施种肥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13%,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7.8%,排肥断条率<3%,排量均匀性变异系数≤40%,施肥位置准确率≥70%。

表1 播种性能及精度指标

2.10 试播

播种前,通过试播检查播深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检查行距、株距、覆土、镇压等是否能达到农艺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调整,正常后才能进行作业。

2.11 播种机作业操作要求

(1)播种时,应保证机具匀速前进,不要忽快忽慢。播种过程中尽量不要停车,以免造成播种不均匀。必须停车时,应将播种机升起,后退一定距离。继续播种,下落播种机时,要在拖拉机缓慢前进时降下,以防开沟器堵塞。

(2)播种时应经常观察排种器、排肥器、传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排除。播种过程中发现漏播,应立即在漏播处插标便于补种。

(3)要保证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的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12 田间管理

(1)适时适量喷施化学除草剂,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治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作业,以免影响防治效果和产生药害。

(2)玉米出苗后,发现缺苗断垄的,应及时补种或移栽。同时,结合定苗,保证高产栽培要求的基本苗株数。

(3)玉米生育期间,应做好抗旱防涝。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如遇雨涝应及时排水。

(4)玉米全生育期一般追肥两次,高产田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每667 m2施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35~50 kg,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10~15 kg尿素;中产田第一次追施N、P、K有效养分含量40%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25~35 kg,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5~10 kg尿素。追肥时,要使用化肥深施机具深施,以减少化肥挥发。

(5)发现病虫害及时对症施药防治。对病害可用井冈霉素等常规农药防治。苗期重点防治蓟马、蚜虫,可使用菊脂类或吡虫啉类农药喷雾防治,中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等;对二代玉米螟,可使用呋喃丹等颗粒剂丢心防治,后期重点防治玉米锈病和蚜虫,对锈病,可用三唑酮或烯唑醇防治;对蚜虫,可喷洒菊脂类、抗蚜威等农药。

(6)喷洒各种药剂,应选择使用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的植保机具。药剂用量、喷洒方法等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和机具操作规程使用,杜绝危害人畜和污染农田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播种机株距行距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基于PLC技术的播种机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蒜播种机让蒜农挺直了腰
青钱柳不同株行距对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免耕播种机使用性能的研究
播种机使用维修及用后保养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