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2013-11-29 10:27李淑苹
关键词:英语课程关联毕业生

李淑苹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李淑苹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引用毕业生职业英语课程信息数据、学生就业信息、企业岗位需求和满意度调查,运用SQL2005 Analysis Services商务智能平台软件建立多维数据集,利用关联规则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了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的弊端、企业对毕业生的态度、岗位需求等,提出了优化EOP课程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企业岗位需求;职业英语;课程设计;关联规则

一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差异日趋拉大,前者关注应用性、实用性和即用性,后者则强调理论性、科学性和研究性。自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系列有关高等职业英语的改革浪潮。无论改革走向分层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行动教学、还是工学交替,所有的改革尝试都依托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基础的这条能力主线上。尤其是,2009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推向改革前沿。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职场英语交际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与未来就业相关的交际能力,提升其从业竞争力,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当前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的重要节点。[1]如何解决这一节点并将大量的需求信息数据与课程接轨将直接关联高等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本研究课题前期已设计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以下简称EOP)岗位需求调查问卷,收集汇总广东地区近250家用人单位需求、技能期望、满意度、建议等结论,主要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类型、企业岗位的差异对EOP的需求频率有影响;第二,企业对EOP岗位技能期望认同程度有侧重点,最重视听、说技能的积累,而读次之,译技能相对应用较少;第三,期望高等职业教育的EOP课程与企业实际岗位衔接紧密,能针对岗位需求及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培养英语人才。[1]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此前分析的上述结论和EOP课程体系的创新思路,深度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样本数据及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的需求信息,利用SQL200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方法,尝试构建以岗位群为依托,以职场环境为主线、以应用能力为特色的职业英语课程设计体系。

二 数据挖掘的内容及思路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收集汇总了大量的毕业生历年职业英语课程信息数据、学生就业数据和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但这些信息尚未能统筹使用,协调一致。鉴于高等职业教育EOP课程教育体系仍存一些问题,从企业反馈的需求信息中我们也看到许多期望和建议,那么如何利用手上这些信息资源优化高职EOP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对学生EOP课程信息数据库与就业岗位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并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关联规则,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课程设置、就业岗位信息、企业技能需求相关关系及规律等,对高等职业教育EOP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 数据挖掘模型设计

调研分为学生英语学习状态分析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两个部分同步进行。在学生英语学习状态模型中为了更加合理地将学生的EOP课程设置信息清晰地反映出来,研究样本选取2010届、2011届、2012届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商贸类专业共计1472名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前两个学年公共英语课程平均分、EOP相关课程平均成绩,此外还加上生源地、家庭背景等信息。

在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模型中,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了企业满意度调研和企业岗位需求调研两部分内容。从毕业生就业信息中筛选出EOP相关的岗位共计671个,主要手段采用电话联系方式,直接联系毕业生本人进行电话调研(469家);少数样本直接联系单位负责人,并指引企业登陆网站填写调查问卷(89家);剩下部分分布在广州周边的企业,采取走访调研的形式完成调研(15家)。2012年12月,本项目组全部过程历经5个多月,共回收有效调研问卷573份,其中有国有企业、学校等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分布珠三角周边城市,绝大部分企业在广东省境内。

1.EOP课程成绩模块设计。

EOP课程成绩是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状态的重要指标,为了调查高职职业英语的定位及目前的课程设计模式。包括学生的英语基本素质、EOP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情况、岗位应用情况等,重点期望找到EOP课程设置之间、EOP与就业岗位的关联规则。依据学生的数据将上述量化表示的信息需要数据转换成一个满足Apriori算法要求的离散化数据(所有成绩中80分以上用1表示,60—80分之间用2表示,城镇户口用1表示,非城镇户口用0表示)。

2.企业岗位满意度模块设计。

企业岗位满意度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对毕业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职场专项技能的满意程度,工作能力评价,企业忠诚度等等进行调查,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信息,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EOP某一项专项技能表示满意用1表示,不满意用0表示。

3.企业岗位需求模块设计。

岗位技能需求模块目的在于进一步完整反映出企业对高职英语EOP技能的真实需求,在前期调研的2011届岗位技能需求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扩充2010届、2012届学生样本,使得研究数据进一步扩大,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普遍性。并且将指标具体为EOP需求频率、岗位技能期望、英语技能满意程度等维度进行分析汇总。

上述EOP课程模块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目的是为了挖掘EOP课程体系设置与公共英语教育、毕业生生源地、高考成绩等因素有无关联规则;三年来的EOP课程模块与就业岗位信息模块构成一个多维数据集,根据关联规则结论,解释和评估企业对学生EOP各专项技能的满意程度与EOP课程体系设置的关联;企业岗位需求模块是由企业主导的独立的动态信息库,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了企业需求信息的趋势和特点,进而对高职EOP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四 关联规则分析

本研究利用SQL2005 Analysis Services商务智能平台软件建立多维数据集进行研究,模型依据前期已经进行离散化处理的EOP课程成绩模块和企业岗位满意度模块两个数据集生成的关联规则作为分析依据,为了便于研究,此处在关联规则挖掘模型选项卡上设置两个算法参数即:生成不低于20%支持率的规则(MINIMUM_PROBABILITY=0.2和生成的项集数不低于10的规则(MINMUM_SUPPORT=10),在模型运行结束后的模型查看器窗口,生成了若干条关联规则,尽管关联规则是一种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分析技术,但对于关联规则需要根据根据具体情况辨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规则才能更好地为职业英语课程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模型输出关联规则如下(如图1所示)。

图1 SQL2005关联规则依赖关系网络输出结果

1.EOP课程设置与高考成绩、公共英语成绩之间的关联性。

从模型输出的结果我们可达得到如下关联规则:EOP课程成绩80分以上学生群体,三年公共英语平均成绩80分以上群体,高考英语成绩在80分以上的群体(折算成百分制)三者之间存在关联性,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EOP课程成绩较高的“尖子生”与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或者说英语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反复磨练,不断积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进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筛选出满足着三个条件的群体发现他们只占全部样本总量的8.5%,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高职教育学生的英语整体基础知识水平普遍不高,EOP课程在设置上不可好高骛远,应力求做到突出针对企业职场实践的商务技能和典型场景入手,从广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仍旧采用80—100人左右以行政班为教学对象的授课形式。实际上这种“吃大锅饭”的教学模式对于这部分“尖子生”EOP岗位技能的培养是滞后的。相关学者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指出:“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同时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即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基础要求。[2]这也进一步印证了EOP课程设置需要改进的方向。

2.EOP课程成绩与企业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

模型输出的第二项关联规则显示:EOP课程成绩80分以上学生群体与用人单位对于英语读、写的满意度之间存在关联性。也就是说高分学生进入企业后对于英语的技能使用方面,企业对他们读、写的能力较满意。但是,结合企业反馈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企业对EOP岗位技能期望重要程度的认同是有侧重点的,企业对于听说技能认同度最高,是企业普通看重的首选英语技能,在商贸领域应用最广泛。很可惜的是,高职教育培养的英语优秀学生的这两项英语技能尚未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形成相关关联。证明企业并不满意,一些学者也广泛收集400多位毕业生样本和80多家企业得出如下类似结论:“ 80% 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专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但培养单位却无法提供这种服务。大部分雇主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满意”。[3]因此,在EOP课程设置上如何让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听说、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物流英语等专EOP课程能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加强对英语听、说技能的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至关重要。

3.户籍和家庭背景信息与企业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

模型输出的左起第三项与与右起第二项关联规则显示的信息表明非城镇户口毕业生与高考英语成绩小于等于80分之间,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笔译技能满意之间存在关联;城镇户口毕业生与EOP英语成绩小于等于80分之间,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语言表达技能不满意之间存在关联;也就是说非城镇户口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不高,但用人单位对他们在单位英语翻译方面的技能是满意的,但对于城镇生源,专业英语成绩不高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不满意。深入分析毕业生样本数据,筛选出同时满足第三项关联规则三个条件的学生,从家庭背景信息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中间有超过半数的人来自粤北、粤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他们在工作岗位中的吃苦肯干,专心一致的韧性高,跳槽率较低,而城镇户口,EOP英语成绩不高,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毕业生易表现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的心态,用人单位对其不满意。这也从社会需求角度审视出商贸类英语岗位技能需求的取向性特点和毕业生心态。

从模型中筛选出来的上述关联规则项集中我们得知,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即使EOP课程成绩突出的“尖子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也未必完全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此,如何设置真实的职场岗位环境中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实现分层次教育,培养学生EOP专项应用技能,塑造他们踏实肯干、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成为新型实用型人才是一项硬指标。而从企业的满意度来看,企业对毕业生使用英语听、说等商贸类核心技能的满意程度不高,离社会需求尚有一段距离。

五 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

本研究前期的研究结论已经证实EOP的各项专业技能中,企业岗位需求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听、说两项技能(53.38%),而读(20.42%)重点强调能读懂专业相关书籍、外文资料,写和译的技能(9.42%)应用最弱。2010年底,一项江浙地区和广东省部分企业参加的供需见面会上,有学者发放250调查问卷得出以下数据:在回答“贵企业招聘时,对受聘者的哪方面的英语能力最为强调? ”时,选择“英语听说能力”的占78%,“写作能力”的占 55%,“读懂专业相关英文书籍能力”的占 40%,“英语翻译能力”的占 23%。[4]本课题组通过与毕业生、企业的调研,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我们还原样本数据中三届毕业生英语相关就业岗位统计情况(见表一)。

表1 商贸类专业EOP相关的岗位毕业生样本数据就业信息汇总情况

从岗位构成上来看,会计人员、国贸相关、外事文员、外贸跟单、仓储管理等基础服务性质,从事相关专业的辅助性质岗位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而商务翻译、英语教育等EOP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人数不多。那么结合企业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将上述岗位对英语技能的具体要求进行分层次聚类分析。

第一类:毕业生EOP核心能力突出,精通专业英语词汇,掌握相关领域专业技能知识,熟悉岗位业务流程,能阅读懂相关资料,阅读、翻译技能强。针对岗位有会计人员、仓储管理等。

第二类:毕业生要求英语专业知识扎实,EOP技能过硬,并能够熟悉相关行业业务流程,能借助及时通讯工具或面对面与外商客户顺畅沟通交流,听说能力突出。针对岗位有、商务翻译、英语教育、外事文员、电商客服等。

第三类:毕业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但必须具有从事商贸类工作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具备踏实肯干的职业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能迅速接受新知识,适应岗位环境,可塑性强。针对岗位有企划管理、国贸相关和其他类。

六 结论

两年中,通过基础数据,与众多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广泛接触,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状态分析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调研两大部分实证研究,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本项研究也结合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对高等职业英语的研究和分析。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实用、好用的人才,对于EOP课程体系设计本研究给予总结及参考建议归纳如下。

1.EOP课程设置与岗位衔接等若干问题。

为了满足高职学生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必须增加职业英语课程开设,强化学生职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在职业岗位中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5]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认知情况,建立新型的EOP课程教育模式,尝试EOP分层教学;从EOP课程教学内容上,尝试与企业岗位衔接,建立校企合作型办学模式,把企业的讲师请进来,更新EOP知识结构;对于校内教师知识老化,与企业脱轨的现状,鼓励实行“一师一企”的走出去战略;对于EOP学习成绩高企业不满意的问题,尝试重构课程考评机制,强化能力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评。以上结论在本课题的另一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EOP课程设计创新思考——高等职业教育EOP课程设计创新思考——基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证分析》中已有明确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2.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纳入EOP课程设计中。

目前,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基础英语(公共英语)+EOP+英语专项选修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教学,因为大部分高职新生的英语基础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较弱,基础英语阶段重在巩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到了第三、四学期为了满足高职学生岗位对接和专业相关需要必须学习EOP课程,使其具备在岗位中熟练使用英语处理商贸类业务、沟通洽谈等需要。为了迎合部分学生的兴趣,与就业岗位衔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有的学校还在第四、五学习开设英语专项选修课,比如外贸函电、国贸英语、电商英语、会计英语、文秘英语等等。这种教学体系出发点固然很好,但更应囊括另外一项重要能力——职业素养。从上述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抗压能力、忠诚度、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城镇户口毕业生在这方面做的要更好些。因此,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精神,求真务实的耐心和毅力应该是放在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之前的必修课。EOP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尽可能让EOP课程学习和英语专项选修课程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诸如校中厂、厂中校、顶岗实习、基于工作过程的EOP等教学改革尝试都值得借鉴,这些尝试更能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应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而并非流于形式和口号。

3.努力搭建校企信息共享平台,指引EOP课程设置。

EOP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显示情况却是用人单位感觉学校培养部分毕业生不好用,还需要重新进行培训,造成当下问题的根源在于校企脱节。在项目组进行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非常愿意把自己使用毕业生的困惑与学校分享,有的企业积极主动找到学校期望学校能够给予他们提供一些满足他们实际需求的毕业生,或者干脆愿意派企业讲师来学校讲学。这些都是企业的需求信息。如果形成一种长效运行机制,建立一个网络化企业信息收集平台,每年及时与企业沟通,录入他们的用人需求,岗位要求,定期举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企业的资深精英参与英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为学生讲解各个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流程和具体要求,同时利用这个信息平台也可以引导毕业生定向联系企业,投放简历,登记被企业的录用情况和职务、待遇等信息。这将成为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互利多赢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英语课程的研究不仅仅是教育者、学校的事情,应该让学生、企业都参与进来,学校只是人才的发源地,社会才是人才培养的归宿,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归根结底要靠企业去检验。本项研究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同行及专家学者参考,共同呼吁接受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的毕业生能够真正成为企业得心应手的岗位能手。

[1]李淑苹.高等职业教育EOP课程设计创新思考——基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02-104.

[2]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7):4-7.

[3]吴思乐.从社会需求视角审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对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现状调查结果的思考[J].2012(1):95-99.

[4]彭新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及其启示——基于 197 家机械装备制造类企业的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9-82.

[5]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ClassNo.:G71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pplicationofDataMininginCourseDesignofEOPfor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Li Shuping

(Dep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0,China)

Based on the course’ information data of EOP, employment information, post requirements and satisfaction survey from enterprises, this research employs SQL 2005 Analysis Services to generate multidimensional datasets, applies association rules to execute data mining, analyzes the weakness of EOP course design, enterprises’ attitudes towards graduates, posts’ requirements, etc,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ourse design of EOP.

posts’ requirements from enterprises; EOP; course design;association rules

李淑苹,硕士,讲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指委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企业岗位需求数据挖掘的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课题编号:GZGZ7611-521)的研究成果。

1672-6758(2013)05-0065-4

G710

A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关联毕业生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奇趣搭配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智趣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