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2013-11-30 04:06毛丹洪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案职业目标

毛丹洪

(仪征技师学院 江苏 仪征211400)

问题的提出

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其结构来自外部世界。 就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课程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即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 与前者相联系的课程旨在把个体导向学科体系, 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后者相联系的课程旨在把个体导向工作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学科体系中,知识是附着于学科而存在的,学科知识的结构取决于学科结构,因而以学科知识为内容的学科课程结构取决于学科结构。 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其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基本形态。 工作结构与学科结构之间的本质差别,便形成了学术教育课程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之间的本质差别,从而决定了一体化课程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模式。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 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 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一体化课程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见到成效。所以,在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层面,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编写一体化教案。这里结合一个教案实例,探讨对一体化课程及教案编制的理解和认识。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一)一体化课程的特点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一体化课程的关键问题

一体化课程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手段。 课程一体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一个职业一般由10~20 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 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工作流程图

一体化课程框架的确立 一体化课程框架由相应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课程名称、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 该框架来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为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工作流程见下页图2。

一体化课程方案的制定 一体化课程方案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该环节主要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为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见下页图3。

图2 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工作流程图

图3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图

(三)一体化课程教案的编制与实施要点

一体化课程中所有指导性教学文件及教学环境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见到真正成效。 所以,在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层面,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编写一体化课程的教案。

撰写一体化课程的教案,首先要明确教案编写的依据,也就是分析该教案的学习任务所对应的一体化课程描述、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教学活动策划、学习工作站的设施设备状况以及师生学习基础等。 其次要明确教案的组成要素,如学习目标、学生情况分析、学材分析、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资源准备、学习任务教学组织流程、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教室布置图等。 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优质的一体化课程教案,要重点编写好“学习目标”、“内容与过程”和“学习评价”三项内容。

学习目标设计 在编写学习目标时, 要注意以下五点:(1)学习目标表述要使用输出性动词。 相对于学生身份而言,教师传授、灌输、给予的教学内容属于输入,学生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向外界表达的语言或表现出的行为属于输出。判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往往不是看教师输入内容的多少, 而是看学生输出的语言或表现的行为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因此,一般情况下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求使用输出性动词。 并且以学生为主语,而不是以教师或教学内容为主语。 例如,在数控加工任务中, 其学习目标表述为:“学生能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学生能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前者使用了输入性动词,而后者使用了输出性动词。 (2)学习目标表述是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一般情况下,学习目标表述使用“行为+标准+结果”或“行为+条件+标准+结果”的形式, 能够将任务执行的组织形式和外部支撑条件表述完整,可以判断学生是在什么环境下、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结果。 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或标准指引下隐性培养。 例如,“利用学习资料,与小组成员合作制定加工工艺”这样的表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和倾听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学习目标要求表述成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目标。 (3)学习目标表述要有层次。 学习目标的层次分为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四个层次。 再现是指通过提示性的词语复述已学过的知识或技能;重组是指不仅要记住知识,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迁移是指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相类似的情境中解决相类似的问题; 应用是指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4)学习目标表述要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 由于一个学习任务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所以,在学习目标表述上也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5)学习目标表述要符合职业成长阶段。 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是根据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历程分析取得的, 每一典型工作任务均对应实践专家职业成长的某一阶段。所以,在分析学习目标时,学习任务应根据学习阶段来安排。

内容与过程策划 编写一份一体化课程教案,内容与过程的策划是重点环节。 包含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流程、学习内容的分解处理、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教师的活动安排、 评价点与资源配备等涉及教学组织方式和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内容与过程策划时,与该学习任务的目标要求、学生特征、学习工作站条件及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有很大关系。同一教学任务由不同的教师担任, 其内容与过程的策划实施及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千差万别。 有的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学习机会, 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设置灵活的引导性问题, 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料或者提供便捷的资料获取途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有的教师则对学习任务导向的教学任务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下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一体化教案中,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流程一般按照“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的工作过程进行策划,或者按照该学习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学习活动进行策划。在一体化教案中,“学习内容”的分解处理要充分结合本学习任务所包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与工作过程环环相扣。 在一体化教案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习评价设计 在一个学习任务的教案编写过程中, 学习评价的设计是判断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成效的重要依据,是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棒。 因此,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式方法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思想, 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也不仅仅设计成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是否达成, 还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划安排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是否达成。 同时,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团队协作或个人独立完成等多种方式组成。 所以,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设计为自评、组评、师评,或者设计为课中评、课后评等。对于一门由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一体化课程而言, 学生学习完成一门一体化课程之后, 从理论上讲应该具备完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那么,学生是否具备职业能力可按照“KOMET”职业能力模型进行考核。

工作页模式 工作页分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 教师工作页对每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的策划, 指导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其内容包括学习环节、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时分配等。 学生工作页是用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接受学习任务开始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指导性文件。 其内容包括任务名称、 工作情景描述、 该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和课时、工作过程的各环节内容等。 工作页为一体化课程教案编制和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和简便的途径,其目的和内容非常适合于一体化教学。为了更清晰地表述工作页的思想, 笔者简要介绍一体化课程教案的编写顺序:(1)明确学习任务;(2)收集资讯;(3)制定工作计划;(4)任务实施;(5)展示与评价;(6)检查与反馈。

实践证明,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1]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0-53.

[2]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64-170.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5-70.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9-93.

[5]赵迪芳.中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3).

[6]刘晓欢.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选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30-45.

[7]姜大源.姜大源的十二观[OL].[2012-06-16].http://www.cvae.com.cn/www/zl/jdy/11-03-28/9365.html.

猜你喜欢
教案职业目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半张纸》教案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