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3-12-04 12:24马婷婷杨平胡坤杜彦辉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暗带丁苯脑血管病

马婷婷 杨平 胡坤 杜彦辉

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整个脑血管病人的70%~80%,国外报道脑血管病中87%为缺血性卒中[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大约7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40%为重度残疾。2010年丁苯酞被列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登记2012年1-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男51例,女31例, 患者年龄35~75岁。入选标准:所有诊断均符合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2],且发病时间≤12 d,有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3~20分。排除标准:(1)颅内出血性疾病和有出血倾向的疾病。(2)重度的意识障碍。(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心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5)发病后使用了禁止联用的抗凝药(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溶栓药(尿激酶、t-PA),抗血小板药(盐酸唆氯毗陡、双啥达莫、奥扎格雷钠、氯吡格雷等)。(6)合并恶性肿瘤。(7)妊娠,哺乳或有妊娠可能以及计划妊娠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及用药 将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上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丹红注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常规治疗,并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予以对症治疗。试验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BID 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疗程均为14 d。

1.2.2 临床资料登记与检测 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指数、合并症等;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NIHSS量表评分;并观察药物不良事件及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常规、血脂、凝血全套等实验室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1.5。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来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4 d对照组(n=40) 11.70±4.35 6.53±3.68△试验组(n=42) 12.90±6.12 3.15±1.87*△

2.3 安全性评价 试验组有1例患者用药后2天出现恶心症状,停药后好转。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副作用。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灶中心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仍有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因此,保护这些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3]。有研究显示90%~100%的患者在脑梗死发生3 h后都存在缺血半暗带,75%~80%的患者发病6 h后仍存在缺血半暗带,超过44%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8 h后仍然存在缺血半暗带,不同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存活时间短至3 h,长至48 h不等。延长半暗带细胞的存活时间,恢复半暗带细胞的血液供应是挽救半暗带的最主要方法[4]。因此,在如何挽救半暗带方面,是近年来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一个重要目标。

丁苯酞属国家I类新药,具有保护线粒体和改善微循环的独特作用,尤其在挽救半暗带方面有综合作用。丁苯酞软胶囊剂目前在临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但口服药物依从性较差,且价格偏贵,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丁苯酞软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丁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和阿司匹林组治疗后第11和21天,组间NIHSS总评分、NIHSS总评分差值、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丁苯酞组优于阿司匹林组[5]。各项研究提示,丁苯酞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为由于胃肠道疾病而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提供了可选择的药物。丁苯酞软胶囊临床效果得到了确证的同时也带来了注射剂型研究的需要。

丁苯酞注射液的开发弥补了丁苯酞软胶囊剂在治疗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吞咽困难患者服药不便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不理想等缺点。丁苯酞注射液挽救半暗带的机制主要有2点:(1)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如保护血管结构完整、恢复血管管径、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增加缺血区周围微血管数量等。(2)保护线粒体,减少细胞死亡,如保护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提高线粒体复合酶IV的活性、提高线粒体ATP酶的活性、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等[6-11]。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安全性与对照组相似,无明显不良反应。虽然丁苯酞注射用在价格比一般治疗脑血管病药物贵,但疗效肯定,丁苯酞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中嵌入了药物经济学评价,选择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作为对照。以EQ-5D的测量效用值测算出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为结果点,每一个QALY的获得节约成本1.17万元,增量分析后发现,奥扎格雷钠组若要比丁苯酞组增加1个QALY需增加成本45.2万元,说明丁苯酞治疗组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优势[12]。因此,丁苯酞氯化钠注射用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1]Rosamond W, Flegal K, Furie K,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8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8,117(4):25-146.

[2]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Sallustio F. Saving the ischemic penumbra: potential role for statins and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J].Curr Vasc Pharmacol,2007,5(4):259-265.

[4]Ledezma C J. Modern imaging of the infarct core and the ischemic penumbra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CT versus MRI[J].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9,7(4):395-403.

[5]Ebinger M. Imaging the penumbra-strategies to detect tissue at risk after ischemic stroke[J]. J Clin Neurosci,2009,16(2):178-187.

[6]崔丽英,李舜伟,张微微,等.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41(11): 727-730.

[7]徐蓓,赵志刚.脑血管病治疗药物丁苯酞注射液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947-950.

[8]Liu C L.dl-3n-butylphthalide prevents stroke via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microvessels in RHRSP[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7,260:106-113.

[9]徐皓亮.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1,36(5):329-333.

[10]Liao S J.Enhanced angiogenesis with dl-3n-butylphthalide treatment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HRSP[J].Brain Res,2009,1289:69-78.

[11]Li L. DL-3-n-butylphthalide protects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oxidative/nitros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subsequent cell death after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in vitro[J]. Brain Res,2009,1290:91-101.

[12]熊杰.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73-76.

猜你喜欢
暗带丁苯脑血管病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一块石头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