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2-04 12:24瞿艳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浅表性多潘立酮功能性

瞿艳芳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又称为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多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上腹痛、恶心、嗳气、反酸、早饱等临床症状,慢性胃炎的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1]。在临床上,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较大的争议,两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的证明两者的关系,临床证明,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病因是慢性胃炎[2]。胃动力和胃黏膜炎症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多潘立酮(吗丁啉)具有强效的抗呕吐、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的作用[3]。本文使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对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分析多潘立酮缓解和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经过胃镜确诊,且均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9~63岁,平均(41.2±11.9)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61岁,平均(42.3±11.4)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不适、饱胀感、上腹痛、嗳气、反酸、早饱、恶心、烧心、呕吐等;患病部位多为胃窦、胃体、胃底、胃角,部分患者存在多病变部位。80例患者中,慢性胃炎无黏膜糜烂的患者34例,伴有黏膜糜烂、黏膜萎缩或血斑的患者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将两周内接受过去其他类似药物治疗的患者,伴有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消化系统占位性或消化性溃疡病变患者以及哺乳期患者排除在试验对象之外[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天用药法莫替丁(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 mg/次,早晚各1次,空腹口服,连续治疗两周;观察组患者每天用药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次,早中晚各1次,餐前30 min口服,连续治疗两周。每隔1周对患者随访1次,依据观察指标和标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积分,两周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腹部不适、饱胀感、上腹痛、嗳气、反酸、早饱、恶心、烧心、呕吐等。

1.5 评价标准 依据如下的标准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无症状者0分;轻度症状,需提醒才能记起症状者1分;中度症状,患者有主诉,但不影响生活者2分;重度症状,患者有主诉,且影响生活者3分[5]。每次随访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积分评估,并依据全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判定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复发的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减轻的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的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治疗一周、两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0%、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0%、95.00%,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一周、两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依据慢性胃炎观察指标和评分标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积分。对两组积分结果进行比较,治疗一周、两周后与治疗前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床推广使用意义。

表2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s) 分

表2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一周后 治疗两周后对照组(n=40) 19.63±4.12 10.13±2.09 5.96±0.82观察组(n=40) 19.34±4.09 7.07±0.81*△ 3.14±0.61*△

3 讨论

临床上对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两种疾病存在争议的原因主要是两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有相关的研究表明,慢性胃炎是器质性疾病,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疾病,但两者的实质关联和区分仍不是很明确[7]。慢性胃炎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临床症状也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依据之一[8]。

慢性胃炎治疗的原则是缓解患者症状,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炎症,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因此,应用促动力剂、增强胃黏膜防御,镇静缓解类药物对治疗慢性胃炎有一定的效果[10]。多潘立酮具有强效的抗呕吐、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的作用,本文的试验也验证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综上所述,多潘立酮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调胃运动、促进胃排空有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

[1]张咏梅.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75-76.

[2]芦桂萍,徐桂英.黛力新与吗叮啉治疗120例慢性胃炎疗效的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122.

[3]吴婷,张军,储继红,等.多潘立酮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638-640.

[4]罗金燕,王学勤,朱有玲,等.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临床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2):78-81.

[5]王晓岩.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48):15.

[6]刘伟.多潘立酮和雷尼替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4):129-130.

[7]宋士芳.多潘立酮麦滋林铝碳酸镁合用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724.

[8]董丹.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92-93.

[9]辛毅.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联用氟哌噻吨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2):127-129.

[10]郭建强,李轶忻,刘斌,等.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病人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1-182.

猜你喜欢
浅表性多潘立酮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心脏病患者:慎用多潘立酮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