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3-12-04 12:24吴瑞婷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尿路感染康复训练

吴瑞婷

尿失禁、尿潴留等排尿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发病率约30%~80%[1]。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早期的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和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65例,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发病时间<3 d,合并尿失禁,患者意识清醒,能下床活动。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史,既往有尿失禁或尿潴留史,既往有泌尿系手术史,合并尿路感染。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1~68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危险因素,鼓励患者,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2)情感护理: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倾听患者心声,以和蔼友善的态度、优雅文明的举止与患者沟通,并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关爱患者,增加患者的信赖感。(3)制定饮水计划:消除患者不喝水即能缓解病情的误区,在无静脉补液的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可达2500 ml,每2小时1次,每次400 ml左右,晚上21点后不宜饮水。(4)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康复训练:制定排尿表,开始时1~2 h排尿1次,以后按患者自控程度适当延长时间,夜间安排1次或2次排尿,并指导患者训练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时间30 min, 收缩放松各做20次~30次,每次3 s,训练患者站立,每日1~3 h。(5)训练顺序为:扶床站立-靠墙站立-扶平行杠站立-扶拐杖站立-扶人站立-自站。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排尿前有尿感,并能完全控制排尿过程;显效:基本能控制排尿过程,偶有尿失禁;有效:排尿前有尿感,偶尔能控制排尿,但不持久;无效:完全不能控制排尿过程[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9周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排尿功能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1、3周时两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干预护理后第6、9周,观察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明显改善程度,改善率为80.00%和94.29%,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尿失禁是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有研究认为只要脑梗死患者出现尿失禁症状,即预示患者预后不良[3]。脑梗死患者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其主要原因有:当脑梗死损伤皮层排尿中枢时,排尿反射失去了上层的抑制性调节作用,导致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即患者有尿即行排除[4];当患者发生昏迷或意识不清晰状态下,排尿反射弧受到抑制,膀胱逼尿肌张力降低,尿液外溢,即出现充溢性尿失禁;还有一种尿失禁为正常张力性尿失禁,主要与患者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患者不能正确排尿或掌握排尿时间[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排尿功能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和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国外Fruhwald等[6]研究发现,约有20%~50%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症,特别是合并尿失禁患者,常常有情绪低落、抑郁、自卑和厌世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排除患者不良情绪,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促使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轻恐惧心理[7]。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训练,逐渐形成排尿反射,改善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的协同作用,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可增加膀胱容量至300 ml[8],且减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行站立训练,改善膀胱功能,改善尿失禁。人文关怀是最近提倡的一项关爱护理,关爱护理可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提高患者的信心,调节身体的神经反射,以更好的状态挑战疾病[9-10]。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有效地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4.29%,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至8.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早期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王晓琼,韩丹丹.尿失禁的护理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575-4577.

[2]方爱军,步荣发.尿失禁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56-57.

[3]许素芄,朱阳月,林辛霞,等.脑卒中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 2004, 3(1): 2-3

[4]徐梅玉,吕雄胜. 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5,19(5):798-799.

[5]杨瑞玲.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347-6348.

[6]Fruhwald S,Leffter H, Baunmhackl U,et al. Depression after cerebrovascular injury: Review and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psychiatric complications[J]. Forrtschr Neurol Psychiatr,1999,67(4):155-162.

[7]魏婷娟,蔡冬燕.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08,17(1):124-125.

[8]王菊吾,申屠敏姣.护士的关爱行为是人生存和为全人类服务的要素[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39-141.

[9]范维玲,纪慧,刘喜梅,等.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9A):1573-1574.

[10]王法欣.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11.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尿路感染康复训练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排尿功能的影响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