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护理干预

2013-12-04 12:24李湘兰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脑梗死

李湘兰

临床神经科常见急危重症中,脑出血、脑梗死占有较高的发生率,血压水平波动及升高与病发有密切相关性。血压异常易引起脑缺氧,加重脑卒中,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改善预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47~83岁,平均(62.7±3.2)岁。脑梗死58例,脑出血42例,均经MRI、CT检查确诊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血压监测,对于刚刚发病的患者,一般间隔1 h进行1次血压测量,随着患者病情稳定后,改间隔2 h进行1次血压测量,期间施行加强针对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病情观察 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特别是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可能诱发变态反应、低血压、再梗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娴熟的操作技巧,提高病情监测水平。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2]。

1.2.2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发病,出现偏瘫、失语症状,或自理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关心患者生活,尊重其人格,针对性的行心理支持和疏导,就脑出血、脑梗死的基础知识、预期效果、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医护依从性。

1.2.3 饮食护理 脑出血、脑梗死患者饮食需以富有营养、易消化、清淡、低糖、低盐、低脂为主,给予鱼、水果、粗纤维蔬菜食物应用,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3]。

1.2.4 基础干预 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需避免激动,绝对卧床休息,略抬高头部,以改善头部血液供应,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患者清醒时可取主动的自由舒适的体位,正确摆放肢体,患肢处于良肢位,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并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床单保持干净、整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痛,以对褥疮形成进行预防[4]。

1.2.5 加强并发症状护理 (1)安全防护:对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需加防护栏,依据需要给予约束带应用,以降低坠床风险。昏迷患者需行个性化护理,以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2)吞咽困难护理:此类型患者进食宜取半坐位或坐位,从健侧缓慢将糊状食物喂入,食物及药物易压碎,以为吞咽提供条件。指导患者用吸水管饮水,以降低误吸率,必要时鼻饲。(3)语言康复:对口齿不清或失语者,需鼓励其表达自己的需要,积极行语言康复训练,耐心纠正患者发音,反复练习,以提高语言功能[5]。(4)运动指导:对运动障碍或步行困难者,需加强运动时的安全保护,卫生间和走道等场所设置扶手,保持地面平整干燥,避免湿滑,加强障碍物清理,患者外出、沐浴需有人陪同,以防跌倒[5]。(5)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梗死知识,禁烟酒,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食物,坚持体育锻炼,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小板聚集,取得家属配合,减少不良刺激,避免血压波动,以降低致残和致死率[6-7]。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生活自理,肌力5级,临床症状消失;好转: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肌力3~4级,临床症状消失;未愈:生活不能自理,肌力0~2级,临床症状加重或消失。治愈+好转=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血、脑梗死病发后7 d内血压水平高于正常,脑梗死者48 h内血压有明显波动,脑出血者血压呈持续升高表现(P<0.05)。第3天、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护理后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1%,死亡率为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见表1。

表1 急性期脑出血、脑梗死血压水平比较(±s) mm Hg

表1 急性期脑出血、脑梗死血压水平比较(±s) mm Hg

类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7天脑出血(n=42) 收缩压 181±23 140±9 148±16 130±12舒张压 110±16 110±14 101±12 93±15脑梗死(n=58) 收缩压 162±23 135±10 133±11 122±9舒张压 102±11 80±9 89±8 85±6

3 讨论

实践表明,血压升高的程度与脑出血发病率存在关联,脑出血后若未有效行血压管理,极易诱导继发性脑损害发生。血压水平过高易使脑出血加重,进一步增大血肿,若血压水平过低易造成脑缺氧。故需加强血压波动的监测,以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进展性脑梗死以全身及脑部因素为病情发展的诱因,多在发病后1~3 d发生[8-9]。高血压为促进和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理要因素,血压长期严重呈较高水平易致脑动脉硬化,增高脑血管阻力,增高血液黏性,减慢血液流速,进而扩大梗死范围,进一步加重病情[10]。故需加强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显示,患者有较高护理满意度,血压水平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加强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及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1]丁国美.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15):70-71.

[2]郑国俊,兰丽梅,梁晓艳,等.重症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2):45-46.

[3]Gupta R,Connolly ES,Mayer S,et al.Hemicraniectomy formassiv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on 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2004,35(2):539-543.

[4]苏凤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4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B):740.

[5]冯蕾,王艳梅,蔺波.临床护理路径国内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9):902-905.

[6]任秋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7):657.

[7]Serrano S,DomingoJ,Rodríguez-Garcia E,et al.Frequenc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twoyear follow-up study[J].Stroke,2007,38(1):105-110.

[8]徐玉霞,王小英,李传红,等.脑出血患者血压的监测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02-102.

[9]Hua Y,Wu J,Keep RF,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creases in the brai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thrombin stimulation[J].Neurosurgery,2006,58(3):542-550.

[10]邵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 19(2):309-310.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出血脑梗死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