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2-05 01:42方贵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红霉素阿奇

方贵英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临床上,常常选择影响病原体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红霉素是往常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流药物,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革新,新药物的不断研发,一些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陆续适用于临床。据临床报道,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之一的阿奇霉素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效果理想,疗程相对较短,副作用相对较小[1-3]。本院儿科病房自2010年4月-2012年8月期间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获得了理想的效果,验证了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价值,说明阿奇霉素在儿童患儿中推广也是安全有效的。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儿均为2010年4月-2012年8月在本院住院,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其中男65例,女55例,发病年龄最小11月,最大14岁。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阿奇霉素组(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6)岁,平均起病时间(12.6±5.8)d。红霉素组(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4±2.1)岁,平均起病时间(12.2±4.7)d。两组均排除有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禁忌证的患儿以及因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患者。排除对大环内酯类药过敏的患儿。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HS-CRP、心肌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1)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2)频繁刺激性咳嗽、咽痛、头痛、腹痛;(3)白细胞正常或增高伴血沉增快;(4)胸部X线提示有实质性病变;(5)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6)血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1:80)[4]。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病情需要选择雾化、吸痰、祛痰、止咳、平喘、退热、抗过敏等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他抗生素。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粉针剂(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0232,0.25 g/支),剂量为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第1周连续用药3 d后停药4 d为第一个疗程,第2周再连续用药3 d停药4 d为第2个疗程;对照组用红霉素粉针剂(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批号020028,0.25 g/支),剂量为15 mg/kg,2次/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浓度为0.1%,总疗程共2周。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痊愈:指临床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消失、胸部X片正常;显效:指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胸片阴影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好转:症状体征好转,体温下降,但未达显效标准;无效: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好转例数之和。

1.5 观察指标 两组观察时间均为2周,详细记录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HS-CRP、心肌酶,治疗后第10天复查X线胸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及转归。

1.6 统计学处理 用SSP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临床恢复过程 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第10天胸片吸收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临床恢复过程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0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对照组有18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腹痛、呕吐、恶心9例,腹泻6例,皮疹2例,静脉炎1例。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均经减慢滴注速度和(或)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均能坚持治疗。阿奇霉素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HSCRP、心肌酶检查均无异常;红霉素组有2例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中断治疗),其余生化检查均无异常。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率16.7%,低于红霉素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炎类型之一,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其患病率占小儿肺炎的10%~20%左右,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婴幼儿亦不少见。感染支原体肺炎后,患儿持续性发热伴频繁刺激性咳嗽,部分患儿出现喘息,尚可并发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心脏、肝脏、肾脏、脑等肺外表现。肺炎支原体属细胞内致病菌,无细胞壁,故作用于细胞壁而影响细胞壁合成的多种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是无效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作用于支原体细胞内核糖体,阻碍细菌自身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抑菌作用[5]。以往将红霉素作为抗支原体的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但其使用疗程长,胃肠道反应较重,患儿的耐受性较差,并有耐药菌产生而影响其疗效。

阿奇霉素是近年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吸收快,组织分布迅速,在炎症组织中的浓度较非炎症组织浓度高出数倍等特点[6-7]。阿奇霉素半衰期长,据报道,在用药后72 h,血浆浓度仍然高于它对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故具有抗生素的后效应[8],这是阿奇霉素的最大优点,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和延长间隔时间,这对儿科的患儿更具有重要意义。支原体不仅感染肺实质,也能在肺间质内进行繁殖,故又称间质性肺炎。由于肺间质内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间歇给药方式在给药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延长了用药时间,故对支原体肺炎的杀菌效果好于连续给药,且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节约医疗开支。此外,间歇给药方式还可以降低产生耐药支原体肺炎的风险[9-11]。本研究根据阿奇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及药代效应学特点,结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理学特点,采用阿奇霉素连续静脉给药3 d停药4 d,必要时再重复给药一次的给药方法,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较红霉素好,疗程相对更短,临床症状缓解更快,给药方法更为简单,患儿的依从性更好,还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节约医疗开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郭红年.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21(1):14-15.

[2]刘天鉴.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5(2):30-33.

[3]戴宪国,方洪兴,莫纯坚.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30(4):53-55.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5]陈新谦,余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6]袁壮,盛锦云,叶启慈,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7]张黎黎.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1):74-76.

[8]俞岚.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7):621-622.

[9]魏玮.阿奇霉素连续和间歇给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耐药性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1918-1922.

[10]宋香平.炎琥宁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76-77.

[11]刘海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38-139.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红霉素阿奇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柔红霉素致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建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