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3-12-05 01:42陈珑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5期
关键词:亚群颅脑淋巴细胞

陈珑

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疾病[1],而亚低温治疗是近年国内外均公认的治疗颅脑损伤而行之有效的方法[2]。不断有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不仅可以避免深低温的不良反应,而且具有保护脑神经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3]。现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现将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颅脑外伤患者80例,GCS评分3~5分者60例,6~8分者20例,均无明显的其他脏器复合伤和心肺功能衰竭。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19~ 49岁, 平均(33.11±2.43)岁。交通事故伤者46例,高空坠落伤29例,机器压伤5例。入院时体温为36.3~39.4 ℃;深昏迷者43例,中昏迷28例,浅昏迷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亚低温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亚低温组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33.12±2.31)岁,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33.10±2.59)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亚低温治疗组的患者均在入院时给予头部CT检查,其中25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采用同步的呼吸模式以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的时间为2~7 d,平均为75 h;当颅内压降低至正常压力后24 h即开始复温,并停用冬眠合剂,每4小时约复温1 ℃, 应在12~24 h内将体温恢复至37 ℃左右。其中32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使用水循环式的降温毯,其治疗温度为32~35 ℃,并静脉滴注冬眠合剂,争取在3~8 h内使体温下降到亚低温状态,降温应每小时下降1 ℃为宜,注意肌松剂和冬眠合剂的滴速应根据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及肌张力调节。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学及物理方法相结合将体温降至37 ℃左右, 其他的治疗均与亚低温治疗组无异。

1.2.2 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监测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 CD8+。

1.3 疗效评价标准 将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死亡。分别代表生活可自理、部分可自理、神志尚清楚,但需卧床休息、维持植物的生存状态及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均在SPSS 17.0应用统计学软件上操作,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为(29.53±8.25)%,而对照组的为(16.79±5.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是(83.25±11.83)%,而对照组为(70.33±9.7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见表2。

表2 亚低温组与对照组 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s)

表2 亚低温组与对照组 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s)

*与对照组相比较,P<0. 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中有10例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其中应激性溃疡4例,肾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不全2例;对照组中出现19例, 发生率为47.5%,其中高热惊厥者10例,应激性溃疡3例, 肾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不全2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国外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将低温用于脑复苏和脑保护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国内的李德馨等将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并发现脑保护效果虽然显著,但深低温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寒战、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电解质紊乱等,限制了脑保护的应用。当前,国内外通常将32~35℃的亚低温治疗应用于脑保护的研究,此疗法已被列为颅脑损伤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是多因素间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而颅脑损伤后患者早期表现出蛋白质高代谢及高分解导致营养不良等免疫低下的现象,经临床检验证实患者血清的CD4+、CD4+/CD 8+比值明显降低,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根本原因[4]。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亚低温对于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对于颅脑损伤后的免疫功能有稳定及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的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保护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力的作用,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适用。

[1]刘旭.颅脑损伤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89-90.

[2]华正宇,张春蕾.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1,32(12):53-55.

[3]段相娟,杨文群.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护理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84-2685.

[4]李春,黄好峰,李习珍,等.颅脑损伤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30.

[5]李会勇,聂兴玉,赵丹东.长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J].医学信息,2009,22(2):103-104.

猜你喜欢
亚群颅脑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