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六合功第二式
——怀中抱月健脾气

2013-12-06 08:10潘霜喜
少林与太极 2013年7期
关键词:身法太阴五脏

文/潘霜喜

少林六合功第二式
——怀中抱月健脾气

文/潘霜喜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

此无极生太极式。经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仪与阳仪,阴仪生少阳与太阴,阳仪生太阳与少阴,此两仪生四象)。斯人,父天母地,莫非太极阴阳之气酝酿而生,天地固此理,三教归一亦此理。即宇宙之万事万物又何莫非此理,况拳之一艺焉。

二、右怀中抱月式

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由左腿向右移动,左脚丁步式,重心在右腿上,同时左手臂斜行捧起至眉前(图5)。

左手随身法向左后转,右手置于左肘下,重心在左腿上(图6)。

眼随手走,右手从左肘下云手而过,随身法转至右侧重心在右腿,这时左肩与右胯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手与右脚相合。身法呈裹包状,是一螺旋体(图7)。

呼气,向前迈左步(图8),右手野马掌从脑后过耳门推出,左手瓦楞掌置于腹部与脐平(图9)。此时的右脚尖自转,带动身法旋腰公转,劲至右掌向左肩位抱抓,吸气,右手在左肩位画一圆(图10),同时左手随身法旋转极力向后转。呼气,身法重心随即后转移至右腿上,右手随身法旋转遂置于身法右侧,左手在右肘下,目视右手瓦楞掌(图11)。

三、左怀中抱月式

接上式,吸气,左脚掌抬起以左脚后跟为旋转点,带身法向左旋转,同时身法下沉,重心在左腿,左手从右肘下抄过,右手紧随之(图12)。

呼气,上右步(图13),身体重心由左腿渐移至右腿,随即左手野马掌从脑后耳门向前推出(图14);吸气,左手野马掌向右肩部抱抓,在右肩部画一圆,右手随之后转,目视左掌(图15);左手画圆后呼气。

如此左右旋转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次为佳。

怀中抱月,即手法在胸前画一立体太极圆,意念抱月之阴阳缠丝手。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身法左转,屈膝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内收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无极式(图16~18)。

五、养生之道

练习怀中抱月一式时,以双下肢的内旋与外摆,结合胸椎向里旋转,接劲力之传导,手法顺内旋之劲向怀中做导引之式。名曰怀中抱月,因月有盈虚,即阴阳盛衰。以节节贯穿之螺旋劲配合呼吸,起式时为阳明与太阴相合,至中间时少阳与厥阴相合,待抱月式结束时太阳与少阴相合。如此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阴阳相合,左右循环。在左旋右转的练习过程中,随身法的转动刺激后背脾俞穴及双下肢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开合相间,以合式健脾气,开式通胃脘。脾与胃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合。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在五行中属土,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难经》曰:脾重二斤三两,广三寸,长五寸,掩护太仓,附脊十一椎。第十一胸椎旁一寸五分,即为脾腧穴。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脾实则饮食消而肌肤滑泽,脾虚则身体瘦而四肢不举。胃主纳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常见的脾胃不合,如过食生冷寒凉、辛辣油腻,致脾失健运,胃不纳,食亦无味,久之中气不足。又如思虑劳倦,致伤脾气,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致人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腹胀等症状。凡此皆因脾与胃不合之故。以轻盈之身法在进退中沉降升浮,左右旋转,开合升降,化生气血,以益后天脾胃相合之本。

《导引本经》:脾居五脏之中,寄旺四时之内,五味藏之而滋长,五神因之而彰著,四肢百骸,赖之而运动也。人唯饮食不节,劳倦过甚,则脾气受伤也。脾胃一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腹痞满,为吐泄,为肠,此其见之《内经》诸书,盖斑斑具载,可考而知之。然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食若过饱,则气脉不通,令心闭塞;食若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食秽浊之物,则心识昏迷,坐念不安;食不宜之物,则四大违反,而动宿疾,皆非卫生之道也。举要言之,食必以时,饮必以节,不饱不饥是也。人能饮食如是,不唯脾胃清纯,而五脏六腑,亦调和矣。盖人之饮食入口,由胃脘入于胃中,其滋味渗入五脏,其质入于小肠乃化之。至小肠下口,始分清浊,浊者为渣滓,入于大肠;清者为津液,入于膀胱,乃津液之府也。至膀胱又分清浊,浊者入于溺中,清者入于胆。胆引入于脾,散于五脏,为涎,为唾,为涕,为泪,为汗。其滋味入五脏,乃成五汗,同归于脾,脾和乃化血,复归于脏腑也。经曰:脾土旺能生万物,衰生百病。昔东坡调脾土,饮食不过一羹一肉。有召饮者,预以此告: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善卫生者养内,不善卫生者养外。养内者安怡脏腑,调顺血脉;养外者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矣。

猜你喜欢
身法太阴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黄帝内经
大众武术健身之身法问题辨析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太极拳的身法与球体
Thirty-Six Stratagems (1)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浅谈中国古典舞水袖及韵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