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3-12-06 08:50莫浩伟唐伟泰黄焜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莫浩伟 唐伟泰 黄焜云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罗定 52720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在治疗中,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1]。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继脑出血内科治疗和外科传统开颅手术后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已被临床医师接受而得到广泛应用[2]。本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其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35~88岁,平均(62.8±3.5)岁,出血量 30~180 mL。 入选标准:(1)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3 d;(2)CT表现为幕上和脑实质内出血;(3)脑实质出血量 > 30 mL,丘脑出血量≥10 mL;(4)未出现脑疝;(5)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7)无其他严重合并症;(6)排除有脑干出血、脑肿瘤出血、妊娠、1周前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等[3]。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高血压,保护脑细胞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内科治疗。并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导其进行适量的肢体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微创血肿清除引流术):根据头颅CT显像来进行穿刺点定位,穿刺针选择长度适宜,将颅骨及硬脑膜后钻破,穿刺针换上钝圆头针芯,将穿刺针刺到血肿中点处,并在旁边的孔连接引流管,用注射器将血肿内的已被液化的物质抽出,然后用0.9%NaCl溶液冲洗干净,不间断引流12~24 h后,在被抽空的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2 000 U,然后放开引流。

1.2.3 对照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T定向下,选择手术位置为血肿侧边,直切口处为颞侧裂部,长切口长度4~5 cm,颅骨完全暴露为止。开骨窗的直径为2.5~3.0 cm,可通过椎板咬骨钳将骨窗扩大。硬脑膜的切开形状为“十”字形,于颞上回电凝皮质1 cm,血肿部位的探查采用脑穿刺针,探查清楚位置后通过窄脑压板沿穿刺针道进入血肿腔,然后缓慢地将血肿吸出,并进行冲洗。若有活动性出血可通过双极电凝进行止血,若出现少量的渗血可用明胶海绵轻压住片刻即可。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后,在血肿腔放置引流管。血肿残留可由尿激酶治疗。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3 疗效标准

痊愈:血肿清除彻底,无显著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有效:血肿清除彻底,不良现象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无效:血肿清除不彻底,临床症状、体征仍存在。恶化:血肿清除不彻底,甚至有继续流血现象,临床症状、体征加重甚至死亡[4]。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出血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5]。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后遗症严重,开颅血肿清除损伤大,对深部特别是丘脑及主要功能区的血肿清除比较困难[6]。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止血,减轻脑部受压才是清除血肿的主要目的,从而尽量使受压的神经元恢复,防止和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在清除出血的过程中应以对脑组织所造成的创伤最小为前提[7]。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是微创血肿抽吸清除术,二是开颅清除血肿,其中开颅清除血肿还包括小骨窗血肿清除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液态正压粉碎血肿,尽可能地将血肿液化并将碎物抽吸,使血肿清除彻底。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简易、疗程不长、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清除血肿彻底、没有盲区、易于引流、交叉感染机会小、术后恢复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8]。本组结果显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早期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关键,可有效地预防血肿压迫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对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1]郑冀,张秀萍.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4例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7):5683.

[2]崔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40例[J].安徽医学, 2011, 32(9):1288-1289.

[3]陈睿,刘雪平,王敏忠,等.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5(2):374.

[4]施米德克.斯威特.神经外科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0.

[5]潘宁,傅海燕,刘振华,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J].山东医药,2009,49(17):56.

[6]张显柏,袁知富,董明.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28-30.

[7]吴克梅,张晓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5):538-540.

[8]冯振发.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134-135.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