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结合一针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0例临床观察

2013-12-06 08:50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患侧踝关节韧带

晁 霞

陕西大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大华医院中医科,陕西西安 710016

踝关节扭伤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占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1],其主要症状为患侧踝部疼痛、跛行,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关节附近软组织肿胀,或伴有皮肤青紫,患侧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手法结合一针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显著的疗效。笔者2009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手法结合一针疗法治疗3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在急性踝关节扭伤早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58例,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15~46 岁,病程 30 min~1 d;左侧11例,右侧19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 12~50岁,病程 30 min~1 d;左侧 9例,右侧 19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2]。临床均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受伤踝关节疼痛、肿胀,伴跛行,行走时患足不敢着地、用力,踝关节局部压痛明显,踝关节失稳,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及脱位征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采用患肢制动、局部冷敷。若肿胀明显,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肿胀处,并以弹性绷带均匀在患侧踝关节呈“8”字型缠绕稍做加压固定,12~14 d后解除绷带固定。固定期间尽量卧床,减少下地负重活动,禁止剧烈运动,并用软枕抬高患肢。在受伤后24 h内嘱患者可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0 min。

治疗组先行针灸,而后用手法治疗。(1)一针疗法:就诊当时根据疼痛部位辨经取穴。内翻型踝关节损伤,则外侧副韧带撕裂伤,若腓骨头下方疼痛剧烈,取对侧腕关节附近养老穴;若疼痛在腓骨头前方相当于丘墟穴处,取对侧腕关节附近阳池穴;外翻型踝关节损伤,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受损撕裂,则内踝痛著,选取对侧腕关节的太渊穴或者阳溪穴。穴位选定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嘱患者活动患侧关节,若疼痛缓解,再用28号针刺入,得气后采用快速提插捻转、先补后泻的手法,针刺后疼痛即可减轻,同时嘱患者走动,轻轻地主动活动患侧踝关节,怎么痛就怎么活动,幅度由小渐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约20 min。如果单纯针刺,不配合患侧踝关节的主动活动,效果往往不显著。注意事项:①进针前一定要辨痛取穴;②针刺后让患者同时做患侧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可较快缓解疼痛。(2)手法治疗:针刺结束后进行手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伸直,助手固定患侧肢体膝关节处,医者以双手握足踝部两侧,同时持续牵引,当闻及踝关节发出“咯嗒”声或手下有关节滑动感时停止。对于内翻型扭伤的踝关节,医者用置于患者踝关节外侧的拇指推按踝关节外侧韧带剧痛处(腓骨头下方或者前下方相当于丘墟穴处),另一手掌将患足做适当的外翻,即按受伤时的方向反着来,轻重视患者耐受程度及踝关节损伤情况而定。手法整复后嘱助手保持踝关节中立位,用弹力绷带呈“8”字型将踝关节固定。对于外翻型损伤的踝关节,医者用置于患者踝关节内侧的拇指推按内踝下方内侧三角韧带剧痛处(胫骨内侧下方),另一手掌将患足做适当的内翻,即按受伤时的方向反着来,固定方法同内翻型损伤。最后检查绷带松紧,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松紧适宜,固定时间为12~14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踝部肿胀、疼痛、压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踝关节活动自如;显效: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压痛基本消失,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好转:踝关节肿胀明显面积缩小,疼痛、压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无效:治疗2个疗程,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踝关节活动仍受限[3]。

1.5 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和数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经方差齐性检验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LSD/SNK法,不能转换的非正态分布以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

2 结果

治疗后当天,治疗组显效率为90.00%(27/30),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显效率为 53.57%(15/28),总有效率为92.86%(26/28);两组踝关节关节疼痛感及活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14 d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29/30),总有效率为100.00%(30/30); 对照组显效率为 82.14%(23/28), 总有效率为96.43%(27/28);两组踝关节活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当天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在中医骨伤科学中属于“伤筋”的范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多因在高低不平路面、跑步、跳跃或上下楼梯、下坡时不慎失足,足踝部处于极度内翻跖屈位或外翻背伸位,使外侧或内侧副韧带过度牵拉而引起损伤[4]。伤后整个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行走。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局部筋脉损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早期处理原则,现代医学主张局部冷敷和患肢制动的疗法,而中医骨伤学在扭伤早期治疗时则不同,要求“动静相宜”,尽早疏通经络,恢复伤肢功能[5-6]。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尽快止痛,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针刺具有行气、止痛、镇痛等作用。《灵枢·始终第九》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内经》关于巨刺、缪刺法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在治疗经脉痛症方面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采用有效的一穴针刺治疗,能快速地缓解踝关节的疼痛症状,配合手法治疗能松解踝关节病变部位痉挛的肌肉、韧带,可以及时纠正小关节错缝,调整关节的稳定和平衡,理顺内外侧副韧带与关节的位置,从而达到通络止痛之功效。如果不能及时整复关节及周围韧带的关系,则会骨不平筋不顺,患侧踝关节失去内平衡,导致患侧踝关节在以后稍作远行或稍剧烈运动时,踝部即会有疼痛不适,甚至活动明显受限,严重者可能出现二次损伤。

通过本随机对照观察发现,手法结合一针疗法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早期镇痛方面较单纯冰敷制动疗法更为满意,尤其在早期处理急性踝关节扭伤时,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并能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毛宾尧.足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98-1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9.

[3]施杞.中医骨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0-391.

[4]钱冬晨,王培民,范竟.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3):256-258.

[5]杨爱平.针刺阳池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2例[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2,22(1):67-68.

[6]张晓东.中医分期论治急性踝关节扭伤[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1):23-24.

猜你喜欢
患侧踝关节韧带
更 正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