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高龄PICC置管病人中应用效果探讨

2013-12-08 07:22张志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老年病静脉炎输液

张志红 张 梅

老年病人由于基础病复杂,治疗时间长,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风险因素,如高龄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迟钝和行动迟缓,对于输液过程中的并发症反应较慢,由于对疾病及治疗过程不了解,多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影响了输液治疗过程[1]。本研究分析了高龄病人输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旨在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降低护理风险,更好地为开展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我科PICC置管输液治疗的病人1948例,其中男1044例,女904例。年龄17~82岁,平均(49.2±14.6)岁。入选病人均神志清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能完成对于输液前焦虑评分的测定。按照年龄是否超过60岁分为老年组(≥60岁)728例和对照组(<60岁)122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置管方法 病人平卧,手臂外展并与躯干呈90°,选取合适的静脉穿刺点,定位后消毒,采用生理盐水预先冲洗导管,根据实际情况修剪导管的长度,止血带结扎后呈 15°~30°进针,见回血后立即放低角度将导管针推入3~6 mm,置外套管并以左手示指小心固定导引套管,中指指压套管尖端血管,放松止血带后抽出穿刺针。镊子夹住导管尖端后小心缓慢的送入预定长度,退出套管移去钢丝。评估、统计两组病人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1.3 护理方法 选取专职护士进行PICC相关管理,均经PICC专科培训,了解PICC置管及维护方法[2],置管后记录穿刺日期、导管型号、置入长度、胸片结果、穿刺局部皮肤的情况等。采用查阅资料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动脉损伤、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以及发生渗漏或静脉炎等,统计两组病人输液时间,是否有陪护人员,合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人数,是否合并焦虑状态,以及分析上述因素对于输液风险的影响。拔管时沿皮肤平行的方向缓慢拔出,遇有阻力时可局部热敷20~30 min后再轻柔拔出,避免用力过大引起导管断裂。

1.4 评价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20个项目组成,用于评价病人的主观感受,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每个项目可对应一个症状,包括害怕、惊恐、不幸预感、发疯感、躯体疼痛、手足颤抖、乏力、心悸、头昏、静坐不能、呼吸困难、手足刺痛、晕厥感、尿意频繁、胃痛或消化不良、睡眠障碍、恶梦、多汗、面部潮红等,分数为0~80分,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2],<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病人输液过程中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例)

2.2 两组病人存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表2)

表2 两组病人输液中存在的风险情况比较(例)

表2显示,老年组病人发生动脉损伤、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以及发生渗漏或静脉炎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老年组病人输液风险较高。

3 讨论

本次对不同年龄输液治疗的研究发现,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处于退行性状态,常见体弱、发绀、水肿等现象,耐受力较差,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液体渗漏[3]。由于血管壁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出现退行性改变,而这部分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较多见,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引起的血管壁损伤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因此PICC置管过程中引起的动脉损伤在老年病人中更为多见。对此,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率:(1)在输液前10 min用热毛巾或者暖水袋热敷,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充盈,减轻血管刺激疼痛。(2)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病人,酌情选择穿刺血管,保护大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4]。本次研究中,老年组病人输液时间大部分超过7 d,输液时间长,药物种类多,需要保护穿刺血管,视情况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3)遇到水肿严重或血管充盈差,一般先局部热敷,充分暴露穿刺血管,避开静脉窦或者关节处。

有研究认为,PICC导管细长,流量较小,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等并发症[5],本研究认为,老年组病人所输液体多为能量制剂,容易在输液管内沉积,而且老年病人多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因此输液速度较慢,导致该组病人容易导管堵塞。

本次研究中发现,老年病人更容易出现输液渗漏甚至静脉炎,这与老年病人皮下组织疏松、皮肤老化、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有关,在输液过程中易出现输液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6],老年病人敏感性较低,对于输液渗漏引起的疼痛刺激常常无明显感觉,尤其是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人,难以依靠病人发现和提示输液渗漏等并发症。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加强巡视,不能依赖病人的自身感受,特别是对年龄偏大、诊断尚不明确的重症病人,避免侥幸心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另外,加强对部分未纳入配伍禁忌查对表的新药的检查,应在穿刺前仔细检查加药后药物的性状变化,更换药物时要放慢滴速,注意有无出现絮状物或者混浊等情况,防止意外[7]。

本次研究发现,老年组病人焦虑程度更高,而且这部分中、重度焦虑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常担心是否能一针见血,输液瓶有无空气,或者怀疑有渗漏,常因紧张而输液中途小便,导致自行调节滴速,或者提着输液架来回走动等情况,导致输液风险增加[8]。据此,输液前告知病人用药目的及常见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国内有报道,采用输液巡视卡,即护理人员记录巡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可有效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渗漏、输液速度不当等风险[9]。还有学者认为[5],让陪护人员参与输液过程,从输液前健康教育,包括药物相关知识、输液安全等,签署输液安全告知书、安全教育单、巡视卡等,可有效避免病人或陪护人员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擅自更换座位或者自行拔针,将药液带回等情况,降低了输液风险。

[1] 汪 晖,徐 蓉.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33 -2235.

[2] 周美玲,李惠萍.中美两数据库中有关PICC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文献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8):14 -17..

[3] 吴庆英,朱永玲.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分析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40 -41.

[4] 赵品贤.高龄病人静脉输液的细节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15 -4016.

[5] 周银屏.PICC置管期间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69 -70.

[6] 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1367 -1368.

[7] 苏素红,王雅萍,张秀霞,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输液微粒危害的控制[J].海峡药学,2010,22(1):25 -26.

[8] 金晓燕,么 莉,尚少梅,等.PICC置管对肿瘤病人舒适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58 -61.

[9] 谢传凤,王明芬.静脉输液巡视卡设计与应用的改进[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117 -118.

猜你喜欢
老年病静脉炎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
谈社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