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S模拟人在新护士上岗前护理综合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3-12-08 07:22蒋仕银李神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师资病例

赵 嘉 蒋仕银 李神美

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新护士分配到医院,在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技能培训活动,旨在通过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护理综合技能,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传统培训方法主要是对护士进行单一的操作训练,缺乏对其护理综合技能的培养。如何提高新护士的护理综合技能,缩短临床适应期成为岗前培训的关健,我院2012年7月与医学院校合作,将ECS模拟人应用于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7月正式分到我院的新护士44名,均为女性,年龄21~23岁。学历:大专30名,本科14名。培训方式:应用ECS开展岗前培训。2011年参与培训的新护士共32名,均为女性,年龄21~23岁。学历:大专22名,本科10名。采用传统培训法,即讲解示范加练习。两年新护士在年龄及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为与往年相同的护理和急救技能操作,培训形式为应用ECS模拟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ECS模拟人具有与人极其相似的外形,有呼吸、心跳、脉搏等体征,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症和生理病理变化[1],教师通过编写“心肌梗死、颅脑外伤、异位妊娠、新生儿肺炎及有机磷农药中毒”5个软件程序模拟不同年龄、健康状态、性别、职业的患者,设计各种复杂的疾病情景,供新护士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操作。病例的设计很关键,必须通过临床真实病例进行改编,并具有代表性,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情况,且设置的场境不宜过多和复杂,以设计5~6个操作为宜,并且案例之间在学科上应尽可能的减少重复[2]。如心肌梗死病例设计了给氧、输液、肌内注射、抽血及心电监护操作。

1.2.2 培训师资 采取兼职师资与专职师资合作的形式,即由医院临床师资与医学院校师资合作,5个病例一共需要内、外、妇、儿、急救5组师资。如心肌梗死病例,安排2名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教师和1名内科护理教研室的专职教师。

1.2.3 培训流程

1.2.3.1 集中训练 5组师资对新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包括熟悉情景病例及模拟ICU的环境、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及各项护理、急救技能操作的训练等。新护士4~5人组成1小组并进行角色分工,在1个病例中由1名新护士扮演医师,2~3名扮演护士,1名扮演患者或家属。每位新护士必须熟悉扮演角色的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且在5个病例中新护士尽量扮演不同角色,以体验不同的感受。这个阶段教师扮演“导演”角色,新护士扮演“演员”角色,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指导新护士、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情景。

1.2.3.2 分组演示 分为3个环节,演示→观看→反馈。(1)演示。每小组成员按照角色分工在ECS模拟人上同时进行各项急救及护理技能操作,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输注药物、心电监护、洗胃等操作。教师在新护士演示过程中可以进行引导或提示,保证演示操作的顺利进行。(2)观看。在演示结束后,新护士通过回放系统观看情景病例演示录像。(3)反馈。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和新护士双方都可以对操作演练的情况进行分析。通常先让角色扮演者和旁观者互相点评,讨论演示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新护士进行思考,并针对知识点进行提问,帮助其进入预期的思维过程。最后教师从新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评判性思维、自信5个方面进行总结。不管演示成功与否,都可以让培训者通过自我反思加深对操作的印象,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对新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与2011年相同,理论考核为闭卷形式,内容是与培训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考核为被考核者从培训操作中随机抽考1项。考核成绩为百分制,由理论成绩50%和操作成绩50%组成。并与2011年新护士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3.2 问卷调查 培训后对44名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新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共发放44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有效收回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年考核成绩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调查表采用构成比描述培训效果。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011年及2012年新护士考核成绩比较(表1)

表1 2011年及2012年新护士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1 2011年及2012年新护士考核成绩比较(分,±s)

组别 人数 考核成绩2012年新护士44 93.52±4.53 2011年新护士 32 89.47±3.74 t值0.0001 4.1337 P值

2.2 新护士对应用ECS开展岗前培训的评价(表2)

表2 44名新护士对应用ECS开展岗前培训的评价 名(%)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培训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新护士被动地接受,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也影响其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施展[3]。在应用ECS开展的岗前培训中,通过ECS模拟人真实再现临床环境,使新护士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体验她们所扮演的角色价值,使培训内容变得鲜活、具体和形象,脱离了原有单一枯燥的技能训练,因而调动了新护士的学习兴趣。表2可见,90.91%的新护士认为该种培训方式能提高学习兴趣,70.45%的新护士认为能真实模拟临床环境。

3.2 提高护士的护理综合技能 在应用ECS开展的岗前培训中,ECS模拟人可以创设出“无数患者”,一方面可以使新护士有机会对各种问题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另一方面新护士通过扮演不同角色,配合演练护理操作,可以和模拟患者、护士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培训操作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ECS设置的临床实例,新护士可提前面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其临床应对能力,且在培训过程中如果遇到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促使新护士主动寻求答案[4],通过主动性学习,使新护士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由此可见,新护士通过角色扮演、观察、问题的模拟解决以及反复训练可获得更直观、更真实的实践技能,从而锻炼和提高培训者的护理综合技能。本研究显示,应用ECS培训的新护士考核成绩高于传统培训法的新护士。表2可见,90.91%的新护士认为该种培训方式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81.82%~93.18%的新护士认为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等护理综合技能。

3.3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应用ECS模拟人培训是模拟临床的工作环境,实质上是对新护士一种直接的“工作经验”的灌输。因此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能力[6]。在培训中,采取兼职师资与专职师资合作的形式,兼职师资的优势是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但欠缺教学经验;专职师资的优势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但欠缺临床经验,这种合作形式使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给双方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护士应用ECS开展岗前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护理综合技能,缩短临床适应期,从而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并为规范新护士岗前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朱卫民,刘媛航,曾志励,等.智能仿真模拟人在护理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2007,11(7):78 -79.

[2] 高 燕.高端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94 -1295.

[3] 贾长宽.情景模拟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4):641 -42.

[4] 倪国华.护理仿真实验教学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7,22(13):17-18.

[5] 陈小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6 -57.

[6] 姜文莉.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55 -57.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师资病例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病例”和“病历”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