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异质体3、高尔基体蛋白73及热休克蛋白27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2013-12-09 00:27黄琳淋李光迪
中外医疗 2013年13期
关键词:高尔基体甲胎蛋白异质

黄琳淋 李光迪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确诊时多数患者已经处于癌症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每年有100 万肝癌新患者,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所有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1],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大多在亚洲,其次在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大洋洲国家较低,美洲国家最低,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我国,根据全国三次死亡回顾调查结果(1973-1975年;1990-1992年;2004-2005年) 肝癌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死亡顺位分别为第3位、第2位、第2位,而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2],东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东南沿海高于内陆[1],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目前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肝癌的诊断和筛查主要依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根据《2011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对于AFP≥400 ug/L 超过1个月,或是≥200 ug/L持续2个月,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癌和活动性肝病,就高度怀疑肝癌。但是AFP 对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不高,只有30%~60%[3],且在其他一些肿瘤患者中也有发现AFP 异常增高。因此,AFP 对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十分受限。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大量的电泳实验发现,原发性肝癌血清中都存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及热休克蛋白27(HSP27),该研究通过定量检测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胃癌中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甲胎蛋白做对比,为探讨它们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现对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收集血清标本98例,来自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男60例,女38例,年龄24~77岁,中位数为52.5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6例,肝转移癌14例,胃癌20例,健康对照28例。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胃癌患者均为治疗前抽血,健康对照组排除了肝炎患者,肝功、肾功异常者。疾病诊断符合2011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GP73 酶联免疫试剂盒,AFP-L3 酶联免疫试剂盒,HSP27 酶联免疫试剂盒;model AT-858型自动酶标分析仪;Roche cobas 6 000 电化学发光仪。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采集 抽取待测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室温静置2h,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50 ℃冰箱保存。

1.3.2 GP74、AFP-L3、HSP27 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3 AFP 测定 采用Roche 发光试剂上机(Roche 2010 化学发光)定量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血清标本检测呈偏态分布,用中位数(95%参考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检验。

图1 AFP-L3 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标本AFP-L3、GP73、HSP27 的检测结果及比较

2.1.1 各组的检测结果 肝癌组、肝转移癌组、胃癌组、正常对照组血清标本AFP、AFP-L3、HSP27、GP73 的表达水平(中位数及95%参考范围),见表1。

2.1.2 各组间数据的总体比较 总体比较经Kruskal-Wallis 检验显示,原发性肝癌组、肝转移癌组、胃癌组、对照组间AFP-L3、HSP27、GP73 三种蛋白含量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Square值:AFP-L3:62.862;HSP27:64.367;GP73:62.462);原发性肝癌组的三种蛋白平均秩次明显高于其他组。见图1,2,3。

图2 HSP27 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图3 GP73 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表1 三种蛋白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

2.1.3 Mann-Whitney 检验两两比较 原发性肝癌组中AFPL3、HSP27、GP73 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下,AFP-L3(U=3,Z=-5.38,P<0.05;U:48,Z=5.335,P<0.05;U=0,Z=-6.821,P<0.05),HSP27 (U=4,Z=-5.359,P<0.05;U=29,Z=-5.660,P<0.05;U=0,Z=-6.821,P<0.05),GP73 (U=4,Z=-5.359,P<0.05;U=45,Z=-5.386,P<0.05;U:0,Z=-6.821,P<0.05)。肝转移癌组、胃癌组及正常对照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AFP-L3、GP73、HSP27 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以各组三种蛋白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AFP-L3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77,HSP27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85,GP73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78。AFP 在临界值为400 ng/mL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6.7%。

2.3 AFP-L3、HSP27、GP73 与AFP 间的相关性分析

实验时发现AFP-L3、HSP27、GP73 三种蛋白颜色的深浅与AFP的含量有明显关系,为验证是否具有相关性,采用Spearman检验,AFP 与AFP-L3、HSP27、GP73 的相关水平分别为:0.896、0.853、0.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AFP-L3、HSP27、GP73 与乙肝表面抗原的相关性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表达情况为26例表面抗原阳性患者,10例表面抗原阴性患者,采用Spearman 检验,乙肝表面抗原(HBV-SAg)与AFP-L3、HSP27、GP73 的相关水平(r)分别为:0.119、0.176、0.176,双侧检验P值分别0.488、0.304、0.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指标主要依靠甲胎蛋白(AFP),但其灵敏度、特异度有限,学者们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指标,其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根据AFP 分子存在糖链异质性,通过凝集素亲和电泳可把AFP 异质体分成3个条带,依据电泳迁移率大小,依次命名为AFP-L1、AFP-L2、AFP-L3。AFP-L1 在良性肝病中占主要部分;AFP-L2 来自孕妇;AFP-L3 是由肝癌细胞产生[4],因此AFP-L3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应高于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美国学者Kladney 发现的一种新的跨膜糖蛋白,在正常肝脏中,GP73 主要是在汇管区的胆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在其他肝细胞中不表达表达或是表达微弱[5]。有学者[6]分析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明显好于AFP,在肝转移癌组中尤为明显。赵建忠[7]等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GP73,研究发现,与AFP-L3 相比,原发性肝癌组具有更高的GP73 阳性率,而在肝硬化和肝炎组中GP73 的阳性率低于AFP-L3,因此血清中GP73 含量可能是比AFP-L3 更好的一个分子标志物。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低分子量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与药物的抗性,细胞生长、凋亡,肿瘤的发生,转移等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保护细胞免受应激损伤,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癌症的发生,在细胞凋亡时表达增加等,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8-10]。Feng 等[11]结合了2-DE 和MALDI-TOF-MS/MS,分析了正常人、乙肝患者、HCC患者,鉴定出了8种差异蛋白,包括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27、丛生蛋白等,通过进步一蛋白免疫印迹验证,HSP27 存在于90%HCC 中。

该研究结果显示,AFP-L3、GP73、HSP27 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肝转移癌组、胃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为评价三种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特做了ROC 曲线,HSP27 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与甲胎蛋白相比,三种蛋白的诊断价值优于甲胎蛋白。由于只选择了肿瘤标本,未选择活动性肝炎、生殖系统肿瘤等AFP 出现假阳性的标本,引起本试验特异度较高。该研究提示,AFP-L3、GP73、HSP27 与AFP 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某些研究不一致[12],这可能与实验方法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次,AFP-L3、GP73、HSP27 与乙肝表面抗原无明显相关,即是患者否患有乙肝对三种蛋白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无明显影响。

总之,甲胎蛋白异质体、高尔基体蛋白73、热休克蛋白27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优秀的候选血清标志物,阳性率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易行,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研究前景广阔。

[1]叶家才.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39-1841.

[2]陈建国.中国肝癌发病趋势和一级预防[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4):22-26.

[3]Uto,H.,S.Kanmura,Y.Takami,et al.Clinical proteomics for liver disease: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discovery of novel biomarkers[J].Proteome Science,2010(8):51-54.

[4]Li,D,T.Mallory,S.Satomura.AFP-L3:a new generation of tumor 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Chim Acta,2001,313(1-2):15-19.

[5]顾剑锋,李明峰,顾树南.GP73 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0):54-57.

[6]付超,齐军,李学祥,等.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2010(8):66-69.

[7]赵建忠,李智山,许东强,等.甲胎蛋白异质体3 和高尔基体蛋白73 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9):106-108.

[8]王金龙,胡树珍,潘东晓,等.血清HSP27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1(3):38-41,51.

[9]武凯,张生彬,敖利.热休克蛋白HSP-27 在肝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12):27.

[10]Romani,A.A,P.Crafa,S.Desenzani,et al.The expression of HSP27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J].BMC Cancer,2007(7):232.

[11]Feng,J T,Y K.Liu,H Y.Song,et al.Heat-shock protein 27: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dentified by serum proteome analysis.[J].Proteomics,2005,5(17):4581-4588.

[12]王寿明,高蕾,于乐成,等.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6):84-86.

猜你喜欢
高尔基体甲胎蛋白异质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BLZF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神经鞘磷脂的研究进展
高尔基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MoS2/ZnO异质结的光电特性
高尔基体蛋白73对中国人群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