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加用降脂药物的临床分析

2013-12-09 00:24
中外医疗 2013年13期
关键词:普伐他汀降脂药高脂血症

段 华

南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南阳 475000

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性病因,不仅危险,而且还对诸如心、脑等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以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五大类药物为主,此外还有α 受体阻滞剂[1]。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显示,ACEI 与ARB 对于逆转血管重塑、减少高血压事件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该研究主要探讨无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加用降脂药物普伐他汀,对患者血压、血脂等的影响,现对该院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下列所有条件者方可成为本实验受试者:①了解实验全过程,自愿参加;②符合1999年WHO 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3]制定的诊断和分级标准;③血脂正常;④无严重心、肝、肺、肾疾病。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纳入该研究:①患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史,以及心肾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肝功能异常或谷丙转氨酶(ALT)为正常上限2倍以上;⑤明显肾脏疾病或血肌酐≥133 mmol/L;⑥收缩压>220 mmHg 和/或舒张压>115 mmHg 者;⑦精神障碍及其他影响治疗的合并症。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退出该研究:①不能按要求停用其他降压药物者;②没有根据规定用药,疗效无法进行判断的患者;③由于资料不充分,影响疗效的患者;④因其他因素不能继续该研究者,记录其退出原因。

该研究一共选入2007年6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患者,入选患者均患有不合并高脂血症,无失访者。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将168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患者。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停服原用降压药2周,将其视为清洗期,在清洗期排除药物影响。清洗期间所有患者都要保持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2周后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双氢克尿噻12.5 mg/(d·次)口服,非洛地平5 mg/(d·次)口服;干预组在服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 (d·次)口服。服药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 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该研究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男82例,女86例;年龄35~72岁。干预组男41例,女43例;对照组男41例,女43例;干预组平均年龄(57.5±22.8)岁,平均病程(10.2±11.3)年;对照组平均年龄(55.7±24.3)岁,平均病程(11.5±12.4)年。干预组中1级高血压患者占干预组患者总数的44.0%,2级高血压占38.1%,3级高血压占17.9%;对照组1级高血压患者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42.9%,2级高血压36.9%,3级高血压20.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及收缩压、舒张压均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n(%)]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较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P<0.05);治疗后的干预组收缩压比对照组低(P<0.05),舒张压也下降(P<0.05)。见表3。

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高血压变化的比较(MS D)

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血脂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

该研究中出现乏力患者2例,心悸患者1例,他们都能耐受用药。对照组和干预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等全部没有出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可使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证明普伐他汀有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经常伴有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是当前国内外最为常用的一类调脂药物,其疗效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可有效降低血清TC、LDL-C、TG,升HDL-C。近些年的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有独立于降脂作用外的多种作用,如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等等[4-5]。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加用降脂药物的临床分析,争取尽早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256.

[2]Ma C,Cao J,Lu XC,Guo XH,et al.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outcomes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either ARB or ACEI[J].J Geriatr Cardiol,2012,9(3):252-25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6(8):94-114.

[4]仇凤荣.高血压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加用降脂药物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1(5):3.

[5]王立旗.霍本良.翟红兵,等.普伐他汀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24-25.

猜你喜欢
普伐他汀降脂药高脂血症
勘误
普伐他汀对子痫前期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降低血脂是持久战,没有捷径可走
普伐他汀钠肠溶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普伐他汀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普伐他汀药代动力学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