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3-12-09 00:24张克飞
中外医疗 2013年13期
关键词:关节镜交叉胫骨

张克飞

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吉林长春 130051

在竞技体育、交通事故、军事训练中,常发生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事件,造成膝前交叉韧带断裂[1]。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常用方法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为了探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效果,该院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7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7例,年龄为17~48岁,平均年龄为(29.3±12.4)岁,男69例,女58例。患者均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左膝72例、右膝55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患者63例为对照组,关节镜下双束重建患者64例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束重建。给予患者硬膜外全麻,仰卧位,行关节镜检查,观察半月板情况,依情况缝合或切除。于胫骨结节下1 cm 做3 cm 斜行切口,暴露鹅足,取部分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对折缝合,韧带编织,55 N 牵拉15 min。屈膝90°,清除残端,固定导向器45°,置入导针。从胫骨隧道置入克氏针定位,钻取股骨隧道,后壁为2 mm,移植物置入骨道,屈膝110°,固定胫骨端,保证屈伸无撞击,留置引流管,冲洗关节腔,切口缝合,支具固定患膝,控制伸屈30°。

观察组行双束重建。前处理同上,韧带编织后,25 N 牵拉15 min,用刨削器清除残端,屈膝110°,建立后外侧束股骨隧道,左膝2 点半处、右膝9 点半处为内口,股骨内侧壁附着点为后壁前5 mm,钻穿远端皮质,扩大隧道为20 mm,建立外侧束胫骨隧道,定位器55°,与矢状面35°,尖端为后外侧束胫骨附着点,建立内侧束胫骨隧道,定位器45°,与矢状面25°,尖端为前内侧束胫骨附着点,保持隧道内口1 mm 骨桥,隧道外25 mm 间隔,屈膝90°,建立前内侧束股骨隧道,左膝13 点半处、右膝11 点处为内口,钻穿远端皮质,扩大隧道为35 mm,置入后外侧束和前内侧束,屈膝110°,20 N 牵拉前内侧束,25 N 牵拉后外侧束,固定胫骨端,后处理同上。

1.3 评定标准

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3]:从症状、功能、体育活动3 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Lysholm 评分[4]:从绞锁、上下楼、跛行、不稳定、需要支持、肿胀、疼痛、下蹲八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划分为4个等级:①87分以上为优。②77~86分为良。③67~76分为可。④66分以下为差。

Tegner 评分[5]:从差到好的级别由0~9 分来代表,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

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显示,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均显著上升,观察组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分)

2.2 Lysholm 评分

Lysholm 评分显示,随访时,观察组Lysholm 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Lysholm 评分[n(%)]

2.3 Tegner 评分

Tegner 评分显示,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Tegner 评分均显著上升,观察组Tegne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Tegner 评分(分)

3 讨论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可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膝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活动中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可保证韧带处于紧张状态,有效维持膝关节稳定性。膝前交叉韧带分为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前内侧束粗大,伸直拉时松弛,屈曲拉时紧张。后外侧束细小,伸直拉时紧张,屈曲拉时松弛,相互作用保证了拉伸的顺利完成,前内侧束有助于保证前直向稳定性,后外侧束有助于保证旋转稳定性,保护效果好。

目前,关节镜用于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常用方法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单束重建仅能修复前内侧束,维持前直向稳定性,可避免打软腿,对后外侧束修复效果不佳。双束重建可同时修复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保证两束的交替作用,有效进行紧张和松弛,不仅可以保持前直向稳定性,还能保持旋转稳定性,明显增加移植物的使用寿命,减少弹性丧失、韧带蜕变等并发症。

该次研究中,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IKDC评分均显著上升,说明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均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观察组IKD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双束重建的生物性能和稳定性更好。观察组Lysholm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双束重建可明显改善临床病症,减少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Tegner 评分均显著上升,说明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均可提高膝关节功能。观察组Tegne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双束重建具有更好的性能,稳定性更好。

[1]邓怀东,黄忠强,谭志超,等.关节镜微创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36-38.

[2]易智,刘时璋,凌鸣.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单束膝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06-807.

[3]张其亮,滕学仁.关节镜下异体跟腱单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1):5747-5750.

[4]焦兆德,孙英华,张玉德,等.关节镜下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J].山东医药,2007,47(33):85-86.

[5]江东,敖英芳,谢兴,等.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2):1091-1095.

猜你喜欢
关节镜交叉胫骨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连一连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