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审美体验的方法

2013-12-09 03:48邱际胜
关键词:审美体验语文阅读引导

邱际胜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进行审美阅读能力锻炼,能够达到明显的效果。因此,通过对语文课文的欣赏、体会文字的优美、词语的巧妙恰当、句子中美的意境,以此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开发审美潜能。

【关键词】语文阅读 审美体验 引导

近年来,审美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是提高审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审美阅读是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的观点明确指出。

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审美阅读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不断被优美的文字所感染,体会中华民族语言美的奥妙,文字的博大精深,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优良的道德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审美阅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

一 创造阅读气氛,感受语言环境

例如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首先可以让一个同学来有感情朗读,其余同学听静静的感受想象,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是非常寒冷的,可是在济南,响晴的天空,暖暖的太阳。下点雪之后的山丘、树木,一幅幅水墨画,那是怎样的优美?

通过在阅读声中想象、感受,一幅幅优美的景色展现在脑海中,对那些优美的词句会深深的印在心里。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大概的掌握,同时也是一次审美阅读的体验。

二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审美意识

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通过现代科技运用多媒体来授课,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因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同时感知知识,通过声音、动作、颜色等将学习更生动的表现出来,这相对单一感官学习知识来说,将课文展现的更生动、更全面,而且能够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集中精神,接收知识更容易。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作者的身世背景,音频播放课文,以及大量的图片等,让生动文字、直观的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眼、耳以及大脑,体会当时作者看着年迈的父亲费劲的爬上爬下,体会父爱的伟大,亲情的重要性,在文章逐渐进入高潮,通过父亲买橘子这一小小的事件,体会浓浓的父爱和家庭亲情的重要,以此来感恩父母,感受亲情美。

三 有感情朗读,体味语言的美

语文课文一般都会选用优美、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来作为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美文的作用,在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朗读对于审美阅读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音频范读、教师有感情范读或者是学生之间角色扮演式阅读,这些方式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感悟文字的美、语句的美、作者品格的美和文章灵魂的美,不同的课文具有不同的情感,或婉转或激昂,或悲愤或欢快,都是情感的表达、感情的流露,不同人来读,不同的人来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在一遍一遍的阅读,逐渐将课文吃透、理解透,感悟文章的美,提高阅读审美能力。

例如《山的那一边》这篇课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讲课前一天,教师布置下去让学生复习,教师熟练的备课。第二天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生字是否都会念了,是否能够熟练的阅读课文等。接着开始每一段每一段的讲解课文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写,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随课堂解答。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学会了所有的生字,弄懂了不会的问题,教师就达到了教学任务。虽然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是学生并没有了解这篇文字的优美之处,诗歌的美、文字的感情并没有的得到较好的理解。

如果将《山的那一边》这篇课文用审美教学的方法来学习,就会有所不同。首先,教学目的不同,将品位作者的情感,感悟文字的巧妙精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教学目标。其次,主要通过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的方式来教学。

首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带着问题朗读两遍,第一遍是了解课文的意思,第二遍思考问题:

1.在阅读第二遍时,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天真、温馨、喜悦、沮丧、失望?读出作者儿童时期的天真,没有看到山时的失望,长大之后的喜悦)

2.想一想,下列几个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①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的那一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要读出儿童的天真、爱幻想,充满期待)

②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的那边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要读出作者沮丧、失望、愤怒的情感)

③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为什么没有看到海却还要向前走去?)(要读出作者满怀期待、希望的信念)

④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要读出长达后的作者终于看到了海,要充满期待、充满喜悦的朗读)

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学生自己思考、琢磨,小组的相互讨论、建议,最终形成完整的朗读思路,经过多次反复的阅读,渐渐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在不断的阅读中感悟小时候是天真、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有愤怒有失望,但是依然努力在前行,长大后,终于看到了海,是愉悦的心情。在学习整篇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体会、琢磨,加上教师的指导,能够不断感悟诗歌的美,作者的思想品格美,久而久之,学生具备了审美的能力,圆满达到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效果更明显,能更有效的提供语言环境,创造审美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师应该发挥语言文字优势,重视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品位、感悟美的文字、美的词语、美的句子,提升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在其他学习、生活中应用,一旦形成审美的意识,无论是在大自然里,还是在生活琐事中,都会不由自主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进而形成审美价值体系。所以,语文教学对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对审美能力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新的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语文教学更要重视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优美课文为载体,教师为指导,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语文阅读引导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