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3-12-09 03:48陈燕
关键词:探索研究

陈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即提出主要抓好创新探索学习氛围;大胆质疑,激发探究学习欲望;激发想象、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表扬是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添加剂。

【关键词】大胆创新 探索 研究

一 创建探索学习氛围

1.培养兴趣,激励学生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教学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采用巧妙的教学艺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一种积极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如教学《草原》这一课时,我运用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同学们,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那儿的草原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物产丰富,人民热情。你想去领略它的美景吗?现在我们就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教师的几句话唤起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对内蒙古大草原产生无限神往之情。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参与到学习中来。

2.和谐民主,快乐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我在教学中面带微笑,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在课堂上任何的学习行为,比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课堂联系等,我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其次,我还有意识的置身于学生群体中,耐心听取学生发表的见解,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只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形成学生积极学、主动学的局面。

二 大胆质疑,激发探究学习欲望

质疑是培养自主探究的起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只有学生心中有疑,才能促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找出问题所在,理清问题脉络。然后在交流中、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得到提高。总之,只有在质疑中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其实我们的孩子不是不会质疑、不会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孩子一个质疑的空间。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只要心中有疑就大胆的提出来。这样我们的教学必然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呢?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边读边想,把不理解的词、不懂的问题划下来或记在本子上。由于学习的基础不同,所提的问题也不一样,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后,通过预习课文来解决。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前,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便对问题进行整理。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都认真读书了,老师对你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有这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②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③怎样克服困难的?④他们是怎样奋不顾身的?老师应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要适时引导学生:你们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解决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吧。这样使学生有的放矢,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在师生共同学完课文之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质疑,启发他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教学《穷人》一课,当学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遍,然后引导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时,有学生就问:“老师,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后,生活会更好吗?”本课文没有明确的交代拮据,为了给孩子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这时老师便将计就计,设计了一堂作文课,续写《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从而使结局圆满。

从“提问”到“善问”,是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注重引导,坚持不懈的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养成熟读精思、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三 激发想象,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的思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在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教学《麻雀》一文,第四段“麻雀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这是个提供学生思维的空间,可激疑拓展,启发想象,当教师问:“你能根据课文插图联想课文内容,想象麻雀以前是怎样想的吗?”这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伟大的亲子之情就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被传播、颂扬。还有许多课文在编写过程中故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想象,如:《会摇尾巴的狼》最后结局教材并没有直接点明,这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构想狼和羊的结局,学生会说的各式各样,他们能多方面分析,多角度想象,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课标”新理念重视开放和生成,目的在于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必须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