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炎支原体概述及疫苗研究进展

2013-12-10 08:33黎先伟编译
兽医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佐剂猪群支原体

黎先伟 编译

一、猪肺炎支原体在养猪业中的现状

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猪只健康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猪地方性肺炎的主要病原是猪肺炎支原体,属于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猪肺炎支原体在全球养猪业的感染情况非常普遍,大约38%~100%不等,而且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Thacker and Minion, 2010)。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寄生于呼吸道的纤毛上皮细胞,破坏细胞,并诱发感染动物出现继发感染(Thacker and Minion, 2010)。 支 原体代谢的毒性产物,如过氧化氢和超氧自由基等也可造成上皮细胞的损伤(Razin et al.,1998)。虽然不同日龄的动物对该病原体均易感,但是生长育肥阶段的动物受影响的程度最高。不过,对于无抵抗力的畜群,本病可影响所有生长阶段的猪群,包括乳猪和繁育猪群(Sibila et al.,2007)。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可用多种不同的措施来进行诊断。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为猪肺炎支原体的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虽然人们通常认为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是诊断本病的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并不经常使用(Sibila et al.,2009)。这主要是因为在Friis培养液中分离病原菌非常困难(Friis, 1975)。此外,其他不同支原体的存在可能会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这将使得它们的分离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从一些疑似感染动物中未能培养出病原菌并不能排除这些动物未受病原菌的感染(Thacker, 2004)。另外,人们也会经常进行免疫荧光(IF)的检测,而血清学方法常用于监测畜群的健康状况,但这并不适合于个体动物的诊断(Sorensen et al.,1997)。PCR 检 测是目前诊断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最灵敏的方法(Calsamiglia et al.,1999)。

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应着重于管理措施和栏舍条件的优化(Maes et al.,2008),抗菌药物的使用(Vicca et al.,2004)以及合适的疫苗接种。一些商用疫苗,包括猪肺炎支原体全细胞灭活佐剂苗等均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这些疫苗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感染的临床症状,但仅有少数可防止已有病变的发展(Haesebrouck et al.,2004)。

以下将讲述猪肺炎支原体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防控措施,而且特别将重点放在目前已提出的后基因组时代的疫苗接种策略。

二、病原学

支原体属于柔膜细菌类,体积微小,无细胞壁,因此从表型上来看与其他细菌有差异。虽然支原体和其他细菌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但是支原体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与革兰氏阳性菌有着许多相似之处(Thacker and Minion, 2010)。支原体是最小的非寄生的自我复制的微生物。它们也有着最小的基因组(580~1 350 kb)和较高的A+T含量(约70%)。猪肺炎支原体属于最有序的猪支原体( Liu et al.,2011, M inion et al.,2004 and Vasconcelos et al.,2005)。

由于其基因组较小,支原体只进行有限的代谢活动和生物合成 (Razin et al.,1998)。 而 生 物 合 成途径的缺乏意味着它们需要从外界生长环境中获取氨基酸、嘌呤和嘧啶,以及合成细胞膜的成分(Thacker and Minion, 2010)。 此 外, 支原体在体外培养的要求甚高,而且大多种类的支原体都从未进行过培养(Razin et al.,1998)。猪肺炎支原体可在体外进行培养,但需要在介质中补充血清和在Friis培养液中生长(Friis, 1975)。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分离相当的费力、费时,而且经常会失败,因此分离病原菌一般不用于常规的诊断。此外,这也经常容易受到其他支原体的污染,如猪鼻支原体(常存在于猪的呼吸道)和猪絮状支原体(一种非致病性的支原体,其形态、生长和抗原性与猪肺炎支原体有相似之处)(Thacker and Minion, 2010)。

支原体的这种苛求的特性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遗传系统尚未阐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们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支原体物种已发生了变化,可通过改变其表面特性,以避免被宿主的免疫反应所识别和清除 (Browning et al.,2011)。 以 往 的研究已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具有一个复杂的转录组织,并暗示着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的转录调控机制(Siqueira et al.,2011)。猪肺炎支原体可产生粘附素、调控素、攻击素和阻抗素,这可对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粘附和调控(Muneta et al.,2008)。除此之外,研究发现,猪肺炎支原体的表面抗原能被蛋白水解处理后易位穿过细胞膜( Bogema et al.,2011 an d Wilton et al.,2009)。猪肺炎支原体选择性切割其分泌蛋白的能力,使得这种病原菌具有一种非凡的性能,即可改变其表面结构。

分子生物学技术表明,猪肺炎支原体在基因组(Strait et al.,2008)和蛋白质组水平(Calus et al.,2007)上具有一个很大的多样性。Vicca et al.(2003)的研究结果显示,猪肺炎支原体在致病性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作者根据实验室攻毒试验获得的结果,将分离株归为低毒力株、中等毒力株和强毒力株。Villarreal et al.(2011)的结果表明,低毒力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并没有对后续强毒株的感染和发病起到预防作用。然而,这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不同毒株之间差异的临床重要性。

三、发病机理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的特定病原体,只感染猪。它的发病机理,尤其是有可能的致病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猪肺炎支原体可通过水平传播(如飞沫)经呼吸道黏膜感染健康的动 物 (Thacker and Minion, 2010)。一旦吸入机体,猪肺炎支原体必须克服黏膜纤毛的活动梯和大量糖基化粘蛋白的横向层。在定植期间,支原体利用表面的糖复合物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为细菌粘附素合成诱饵。猪肺炎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上,最初可能会引起纤毛停滞、纤毛受损,甚至有可能造成上皮细胞死亡 (Debey and Ross, 1994)。

在这种病原微生物的定植和感染中,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病原体,长期的炎症反应刺激,以及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抑制和调制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结果导致,受感染的动物更容易受到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

病原体粘附于纤毛的确切方式尚未完全阐明。不过相关研究已明确了一些参与粘附过程的蛋白。猪肺炎支原体多动能的粘附素属于P97/P102家族,其中包括 Mhp182 (P102)、Mhp183 (P97)、Mhp 493 (P159)、Mhp 494 (P216)、Mhp 683 (P135)、Mhp 271、Mhp 107 和Mhp 108 (P116)。这些粘附素是在肉汤培养期间( Pinto et al.,2007a, Wilton et a l.,2009 and Zhang et al.,1995)和体内感染猪试验 (Adams et al.,2005)中所表达的。研究已证实,P97 (Zhang et al.,1995)、P216 (Wilton et al.,2009)、P102 (Seymour et al.,2012)、Mhp271 (Deutscher et al.,2012)、Mhp107 (Seymour et al.,2011) 和Mhp683 (Bogema et al.,2011)的片段结合于猪的纤毛上。

P97蛋白是猪肺炎支原体中被首个发现的粘附素。它可识别存在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上的受体,常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因子(Zhang et al.,1995)。P97蛋白的C末端部分,命名为R1,主要负责纤毛的粘合,而这需要8个R1重复单元。由于重复的氨基酸加或减的变化有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改变,从而干扰免疫系统的识别(Minion et al.,2000)。不过,其他因素或额外的蛋白质也可能需要坚持。

P102蛋白与P97蛋白的部分操纵子相同,而且虽然它的表达可能与病原体结合于纤毛有关,但有研究表明其与毒力有关,因为在感染过程中,它会在体内表达(Adams et al.,2005)。除了这些发现以外,P102及其旁系同源基因的作用尚未清楚阐明。Seymour et al.(2010)研究了猪肺炎支原体232株P102的旁系同源基因P116(一种广泛的加工蛋白)的表面表达和酶加工现象。结果显示,这种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毒力因素,涉及猪肺炎支原体疾病的过程。该作者还指出,P102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结合能力的蛋白,能够补充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和纤连蛋白,这意味着P102蛋白在毒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P102和P97均是具有多功能结合能力的蛋白,能够补充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和纤连蛋白,表明这两种蛋白在毒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和纤连蛋白结合于猪肺炎支原体的表面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饱和性(Deutscher et al.,2012, Seymour et al.,2011 and Seymour et al.,2012), 而且这两种蛋白,P102和P97也是病原体感染过程中重要的目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在猪肺部的支气管肺泡液中是可随时获得的,而猪肺炎支原体的表面受体,在哺乳动物血纤维溶酶原催化剂促进血纤维蛋白溶酶转化的过程中,与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相结合(Seymour et al.,2012)。结果,猪肺炎支原体定植于纤毛上皮细胞,可能隔离器细胞表面上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并促进其转化为血纤维蛋白溶酶。这个过程可能会造成组织侵润和全身性感染(Bogema et al.,2012)。

虽然猪肺炎支原体主要是呼吸道的病原体,但研究发现其可从内脏器官中分离到,这意味着病原体或许可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在体内进 行 传 播 (Marois et al.,2007)。 人工感染和接触的猪群可从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重新分离到病原(Marois et al.,2007),而且在这些相同组织中也能检测到猪肺炎支原体的DNA (Woolley et al.,2012)。 然 而,这种病原在体内的蔓延似乎是短暂的过程,可能不会涉及疾病的发展过程( Marois et al.,2007 and Woolley et al.,2012)。

相关研究已证实,猪肺炎支原体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的本质尚未充分认识。猪肺炎支原体刺激形成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与肺部病变和淋巴组织增生有关(Rodriguez et al.,2004),意味着在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有免疫反应的参与。在一般情况下,支原体能够逃避宿主的天然防御能力。众所周知,一些病原菌能够利用它们的遗传机制来改变其表面抗原,从而避开宿主的免疫应答,形成慢性感染(Razin et al.,1998)。

3株猪肺炎支原体的测序与比较分析的数据,可对与致病性有关的菌株的特异性区域进行鉴定(Minion e t al.,2004 and Vasconcelos et al.,200 5)。结果发现2株致病性的菌株均存在一个综合接合因子(ICE)。这意味着,ICE是一个可移动的DNA成分,可能与基因重组和致病性有关(Pinto et al.,2007b)。此外,一些研究已发现了猪肺炎支原体在感染过程中被免疫系统识别的蛋白质(Chen e t al.,2008, Chen et al.,2003, Marchi oro et al.,2012 and Simionatto et al.,2012),这些蛋白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或与发病机理有关。不过,这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这些抗原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涉及这种病原发病的作用机制。

四、控制措施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可通过多种因素的相互结合来进行综合防控,如管理措施、生物安全措施和栏舍条件的优化,以及抗生素和疫苗的使用。管理措施的改善是控制这种疾病的关键,而且这是检测到猪肺炎支原体后首要采取的措施(Maes et al.,2008)。

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猪地方性肺炎〈Vicca et al.,2004〉)。由于病原菌是在呼吸道的表面上定植,因此唯有抗生素能够在呼吸道的粘液和液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才能够在体内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有效的抗生素处理过的猪群,其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较少,而且继发感染的现象 也 会 降 低 (Ciprian et al.,2012)。尽管在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方面药物治疗方案是成功的,但往往只能实现局部性的保护。这种效果可能是不能持续的,因为当停止治疗措施后,疾病又有可能会复发(Thacker and Minion, 2010)。此外,抗生素的预防或用药措施应尽可能最小程度地采用,以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接种灭活的、添加佐剂的全细胞菌苗(单独或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使用的,用于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措 施 (Haesebrouck et al.,2004)。美国有超过85%的猪群接种了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的疫苗(Thacker and Minion, 2010)。 许多不同的研究报告已证实了疫苗接种的有效性。虽然接种疫苗对受感染的猪群具有积极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在不同的畜群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如感染水平、受感染动物的日龄、复杂的因素以及不同猪肺炎支原体分离株之间的变异性所造成的( Calus et al.,2007 and Villarreal et al.,2011)。不过,接种疫苗仍旧被认为是控制该病感染中最有效的措施(Mateusen et al.,2002)。 猪 肺 炎 支原体疫苗的主要优势包括改善日增重(2%~8%)和饲料转化率(2%~5%)、缩短猪群达到屠宰体重的时间、减少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以及降低治疗成本 (Maes et al.,1999)。

商用疫苗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虽然这些疫苗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它们只能提供部分保护,并不会阻止猪肺炎支原体定植于上皮细 胞 上 (Thacker et al.,2000)。 一 些研究表明,目前有效的商用疫苗可减少呼吸道中的病原菌数量( Meyns et a l.,2006 and Villarreal et al.,2011), 因而降低动物的感染水平,以及畜群中病原菌的扩散 (Sibila et al.,2007)。虽然疫苗接种可显著地降低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但在猪肺炎支原体的传播过程中仅表现出有限的限 制(Meyns et al.,2006 and Villarr eal et al.,2011)。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仅仅疫苗接种不足以清除感染猪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疫苗接种应与其他管理因素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Haesebrouck et al.,2004)。

根据特别的畜群和变量的需求,如生产系统、畜群的类型、感染情况和养猪生产者的选择,人们已采用不同的疫苗接种策略(包括单剂量和双剂量疫苗接种方案)。疫苗接种的决定或不依赖于养殖场的经济可行性,以及接种疫苗将带来的与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关的利润(Maes et al.,2008)。

尽管疫苗接种已广泛应用于对抗猪肺炎支原体,但是其对病原体的传播、不同的菌株以及免疫反应等多方面的影响尚不清楚,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有研究表明,黏膜抗体和全身性免疫反应对于本病的控制非常重要(Thacker et al.,2000)。商用疫苗可诱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尽管疫苗之间的抗体反应可能 有 所 不 同 (Thacker et al.,1998),而且动物之间血清转化率的变化范围可从30%~100%不等(Sibila et al.,2004)。 特 异 性 抗 体的诱导和对抗肺炎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清楚。猪群人工攻毒试验的结果表明,血清中的抗体浓度与防护猪肺炎支原体之间是不相关的(Thacker et al.,1998)。因此,血清中含有抗体及其浓度水平,似乎并不是评价保护性免疫的最佳方式。

所有有效的商用疫苗都是由灭活的支原体培养物而制成的,而且其中含有不同的佐剂。虽然佐剂具有不同的性质,但是一般来说,它们会刺激和激活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对抗外源物质(抗原)。一些佐剂被认为是相对温和的,如铝盐等,而油性佐剂,通常以油剂的形式(油和水的混合),往往具有更强的活性,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被吸收,因此佐剂释放和刺激的时间将会更长(Yuki and Kiyono, 2003)。 在 商 用疫苗中佐剂成分的差异可能也会影响诱导疫苗反应的种类和保护的水平。

除此之外,目前用于控制猪地方性肺炎的商用疫苗大多数是以J株为基础,这种菌株最初是从英国的一头猪上分离到。因此,人们会质疑这种菌株是否与世界各地流行的猪肺炎支原体具有相似的特点(Stakenborg et al.,2005 and Vranckx et al.,2011)。在临床条件下观察到的疫苗效果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除其他因素外,猪群中流行的菌株与疫苗菌株之间存在抗原的差异。

除了疫苗接种的效果,在新生仔猪的保护中,母源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而主动免疫的潜在干扰则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不管母源抗体是否对疫苗接种的效果存在差异,单有研究报告指出,单剂量的猪肺支原体疫苗可对1周龄左右的仔猪诱导产生长期的保护性免疫,而且人工感染强毒后肺部的病变程度有所减缓(Reynolds et al.,2009)。当来自不同窝的猪群混养在一起时一种早期的疫苗接种方案是应在断奶的时候给予血清转化。这时候很有可能是它们要面临第一个传染病的挑战,而当有发展多因素的风险时,重症肺炎则可能会加剧。Meyns et al.(2004)估计,在为期6周的保育期间,一头受感染动物将平均感染同栏的一头易感动物。因此,这些结果强调了,从幼年动物开始实施防控策略的重要性。

五、新的试验性疫苗

尽管目前使用的疫苗都是以菌苗为基础,但是关于其有效性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这些疫苗的生产成本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猪肺炎支原体在体外难以培养(Kobisch and Friis, 1996)。因此,这有必要研发更有效且成本更低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重组DNA技术可用来克服常规疫苗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虽然4株猪肺炎支原体的基因组已被成功测出( Liu et al.,2011, Minion e t al.,2004 and Vasconcelos et al.,2005),但是几乎没有找到可以作为候选疫苗的重组抗原( Chen et al.,2008, C hen et al.,2003, Fagan et al.,2001 an d King et al.,1997)。这种病原菌的基因组很小,分泌蛋白或表面蛋白的数量有限,这有利于反向疫苗学技术的使用(Rappuoli, 2001)。不过,支原体属使用一个不寻常的遗传密码。在大多数支原体中,色氨酸的编码子不是TGG,而是TGA,这是一个终止密码子(Razin et al.,1998)。这种差异阻碍了猪肺炎支原体含有TGA密码子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及最为可行的系统用于重组蛋白的生产(Nuc and Nuc, 2006)。不过,点突变技术已可把TGA替换成TGG,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Simionatto et al.(2009)阐述了从猪肺炎支原体的14个基因中定点突变TGA密码子的PCR程序的优化,是这些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

目前,科研人员正不断努力研发新的疫苗,为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提供更好的保护。一些研究已通过不同形式的用法和剂型,评估了猪肺炎支原体的重组蛋白,试图研发更有效的疫苗。其中,某些重组蛋白进行了单独的评估(Galli et al.,201 2 and Simionatto et al.,2012), 而 其他则与减毒细菌或病毒载体相关联(Chen et al.,2006a, Chen et al.,200 6b, Chen et al.,2001, Fagan et al.,2001, Okamba et al.,2010, Okamba et al.,2007, Shimoji et al.,2003 and Zou et al.,2011),或与黏膜佐剂 相 融 合 (Conceicao et al.,2006),又或作为一种抗原的混合物(Chen et al.,2008)。只有少数一些重组蛋白进行了猪的攻毒试验,而大多数仅在小鼠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发现了这些抗体诱导的免疫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受到疫苗设计、免疫途径、以及有利于抗原刺激产生抗体的正确折叠和/或其他翻译后修饰能力的影响(Pinto et al.,2007a)。然而,这些评估结果表明,这些新的疫苗可能代表着有前景的新措施,并在控制猪肺炎支原体上可能是经济可行的。表1总结了迄今为止用于试验性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抗原、佐剂、载体和免疫途径。

粘附素P97蛋白,猪肺炎支原体中一种重要的粘附素,已被广泛的研究且认定为应对猪肺炎支原体最具潜力的保护性抗原。在一些研究中已采用不同的疫苗制剂对其进行了评估。King et al.(1997)报道称,基于重组粘附素P97蛋白的亚单位疫苗,在猪的攻毒试验中并没有产生显著的保护效果。不过,当P97蛋白的C末端区域(R1)与假单胞菌毒素相融合以后,免疫的小鼠和猪均对R1能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Chen et al.,2001)。口服免疫重组红斑丹毒丝菌表达的P71蛋白,可降低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这表明,红斑丹毒丝菌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疫苗载体,可搭载外来抗原至猪的免疫系统(Ogawa et al.,2009)。

除了疫苗中的抗原以外,佐剂和免疫途径在免疫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黏膜佐剂和滴鼻免疫接种作为替代传统免疫的方式尤为受到人们关注,这可能会提高黏膜免疫力。Conceicao et al.(2006)的报道称,一种将具有黏膜免疫佐剂作用的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与P97蛋白的R1亚单位相融合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在小鼠中对R1可产生全身性和黏膜性抗体。而Shimoji et al.(2003)的报道称,当给猪群进行人工感染时,红斑丹毒丝菌表达的P97蛋白的R1区域可将降低鼻内免疫猪群的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然而,这没有产生体液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此外,Okamba et al.(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鼠鼻内免疫缺陷型腺病毒表达的P97蛋白的C末端区域(rAdP97c),可诱导产生系统性Th1/Th2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与此相同的方法在猪上也进行了评估,并与一些商用疫苗作了比较。结果显示,rAdP97c可显著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以及呼吸道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数量。而且平均日增重也略有改善。不过,商用疫苗可更有效第诱导保护性免疫(Okamba et al.,2010)。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抗原诱导的免疫可能受到疫苗设计、免疫途径,以及所使用的佐剂或载体的影响。

研究显示,给小鼠口服免疫含有P97蛋白R1区域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roA CS332和猪肺炎支原体的核苷酸还原酶(NrdF)R2亚单位的疫苗,可产生Th1细胞为基础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产生体液或黏膜免疫反应。然而,在鼠伤寒沙门氏菌aroA SL3261中表达NrdF的R2亚单位,可在免疫小鼠中发现黏膜免疫反应(Fagan et al.,1997)。而当用于免疫猪群时,这种抗原能够降低猪肺炎支原体攻毒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病变(Fagan et al.,2001)。

表1 试验性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信息表

除了重组亚单位疫苗以外,相关研究也对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热休克蛋白P42的DNA疫苗对小鼠可产生显著的免疫反应。小鼠的DNA免疫可诱导产生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免疫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受免疫动物的血清可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Chen et al.,2003)。一些研究观察到,含有P46抗原的DNA疫苗也具有相类似的功效。不仅可在免疫小鼠中产生Th1和Th2免疫反应,而且还可增加干扰素-γ的 水 平 (Galli et al.,2012)。DNA 疫苗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以制定更有效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

尽管这些抗原具有免疫特性以及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所下降,但目前它们其中没有一个能够像商用疫苗一样,可提供全面的保护或类似的保护效果。多价疫苗也是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的另一个很好的选择(Chen et al.,2008)。相关研究评价了猪肺炎支原体的5个重组抗原(P97、P97R1、NRDF、P36和 P46)作为DNA和蛋白质疫苗的效果。小鼠免疫抗原混合物(DNA疫苗)的分析结果显示,只有P97和P36蛋白可诱导血清IgG抗体的产生。肌注免疫抗原混合物(DNA疫苗)则可诱导Th1细胞免疫反应,而这抗体反应似乎是抗原依赖的。皮下免疫相同的抗原混合物(重组亚单位疫苗)可诱导体液免疫和Th1细胞免疫的产生。当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联合使用时,机体可同时产生体液免疫和Th1细胞免疫。此外,商用疫苗免疫产生的血清抗体不能识别P97蛋白,这可能意味着在灭活全细胞菌苗中缺乏这种抗原的表达(Chen et al.,2008)。

免疫原性猪肺炎支原体蛋白的鉴定和特定性描述对疫苗的改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支原体中不寻常的密码子可能会导致这个过程非常困难(Razin et al.,1998),但是S imionatto et al.,2009 and Simiona tto et al.,2010和Marchioro et al.(2012)曾报道猪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克隆和表达。根据重组蛋白34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预测其是表面暴露的,或分泌猪肺炎支原体介导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重组蛋白,而且经检测这是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目标。这些抗原在小鼠中的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作为预防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候选疫苗的潜能(Simionatto et al.,2012)。 虽 然 小 鼠的免疫反应不能外推到其他物种,但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六、结论与展望

虽然采用药物措施和/或预防免疫接种,结合管理措施和栏舍条件的优化已给猪群的健康带来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没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目前的措施不能对本病提供可持续的控制策略,不过从经济利益来说这些措施还是有作用的。

商用疫苗可用来限制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不过确切的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科研人员已努力研发一种更有效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而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重组DNA疫苗似乎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此外,无论是保护还是损伤的诱导,研究宿主的免疫应答,以了解其发挥的作用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未来的研究将在家猪中确定新的候选疫苗的效果,并且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作用模式。

猜你喜欢
佐剂猪群支原体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克痹宁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铝佐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