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改革要有“路线图”

2013-12-20 14:46潘洪其
民生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双轨制时间表路线图

文/ 潘洪其

养老金并轨改革要有“路线图”

“时间表”决定改革的速度,“路线图”决定改革的方向。养老金并轨改革速度慢固然不妥,但还不是致命的缺陷。

文/ 潘洪其

和近几年一样,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也是养老金并轨改革。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养老金双轨制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但目前无法回答养老金并轨改革“时间表”的问题。

养老金并轨改革目前没有“时间表”,改革从试点、总结推广到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尚无明确的时间安排。如此情形,与公众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对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热切期待相比,存在不小的距离。

养老金双轨制由来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由单位负担,不同单位、行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别不大。1993年以后,企业过渡到统一的社会化养老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仍然保留了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有些企业人为降低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标准,有些企业效益不好甚至关闭破产,致使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一直偏低,甚至不能按时发放。虽然国家已连续9年提高企退人员养老金水平,但2011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待遇也“悄悄”上调,两者之间仍然有较大差距,双轨制鸿沟仍然十分明显。

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企退人员在职时要以本人月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职时,无需为养老保险缴一分钱。这意味着,两者在起点上就出现了不公平。另一方面,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结果是,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普遍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两者最高相差50倍。

找到了症结所在,改革就要对症下药。决策层和职能部门的考虑是,国家财政保障能力有限,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同时改革面临着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全面并轨,所以并轨改革目前拿不出一个“时间表”。如果说这样的理由大体上可以理解,那么,人们希望决策层拿出一个并轨改革的“路线图”,这个要求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我理解,胡晓义委员所说的“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就是要为养老金双轨合并改革设计“路线图”。此前,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等5省市开展并轨试点。

2011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申,在试点基础上积极稳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首次要求把党政部门等公权机关纳入并轨改革。更具体的操作原则,可以借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下发)中提出的事业单位人员社保“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时间表”决定改革的速度,“路线图”决定改革的方向。养老金并轨改革速度慢固然不妥,但还不是致命的缺陷。这项改革更需要制定一个“路线图”,以正确的方向倒逼改革提速,力求改革取得成功。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圆桌The Round Table

猜你喜欢
双轨制时间表路线图
路线图,作用大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描述路线图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基于“双轨制”模式下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