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农业现代化创新机制

2013-12-21 02:28李国祥
中国报道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经营

李国祥

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正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年聚焦三农,每个“一号文件”都有其侧重点。2013年“一号文件”的侧重点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如何理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解决哪些重大现实问题?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新体制机制?这些都需要我们来深入思考。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何要创新

从实践需要来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规范制度和活动空间以及动力机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集体土地按质量和地理位置等人均分配到每家每户,由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农户基础经营层次上,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统一服务功能,如兴修水利。实践证明,这种双层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动力机制是农民付出努力与获得收益直接相对应,有助于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供应,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密切相关。中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主导模式仍然是小农户直接面向大市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由集体经济承担的统一经营功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很多农产品都经历了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有时农产品价格过高而农户没有农产品可卖;有时农产品却价格低迷,销售困难。2008年生猪价格急剧上涨,而很多养猪户没有生猪可供销售。2009年农户养殖的生猪卖不出去,亏损严重。农民普遍感到现在的农业生产如同赌博,市场风险很高。为什么会出现农产品生产时多时少和价格忽高忽低的困境?这与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小规模农户盲目生产有关。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越来越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消费地与产地距离越来越远。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无法驾驭远离的大市场。当价格高时,农户可能蜂拥而上扩大生产,随后就可能出现供给过剩,价格暴跌,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当农户亏本退出生产时,接下来又可能面临价格上涨而没有农产品可供销售的尴尬。

分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不仅让农民牢骚满腹,而且也影响到每个消费者。分散小规模农户生产农产品,不可能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只能卖给当地商贩,商贩从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后到产区批发市场销售,然后由分散产区运到集中产区批发市场销售,运销商再集中产区批发市场农产品到主销区批发市场销售,在主销区批发市场批发到农贸市场或超市,最终才由消费者在居住地市场上购买。农产品流通环节多,费用高,带来居高不下的农产品消费价格,让消费者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当某种农产品生产过多、价格预期下跌时,商贩往往会在产区拼命压低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导致产区价格低迷、农民销售困难而销区价格可能仍然高企。

按农户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农户生产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2012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人,其中外

出农民工达到1.6亿人,他们常年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却拥有承包地,这可能带来农业副业化,甚至土地撂荒,直接影响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率提高。

家庭农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有助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后农业人力问题,在农村土地确权后可解决农用土地流转不足、农地零碎化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可行路径的必然选择。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

正是分散小规模农户生产无法克服的弊端,中国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正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农产品价格整体上已经连续多年上涨。农产品需求增长,价格持续上涨,无疑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者利润空间扩大预期。这种市场动力机制不仅催生出农村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而且吸引了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2012年,全国工商企业租种农民土地达到2500万亩。这些新型主体有助于克服分散小规模农户的弊端,更加适应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然是实行规模经营的,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猪肉价格已经明显高于欧美等国家的水平,但是国内一般养猪户盈利水平仍然有限,甚至不盈利。一个重要原因是一般农户受到规模和技术水平等约束,劳动生产率偏低、病死猪太多、饲料转化率不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农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应用先进科技提高产出效率,获利就会大幅度提高。

未来各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必然会发挥出综合效益来。龙头企业实力强,能够加速科技创新、打造品牌,直接面向消费市场,通过与农民合作社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再由合作社直接组织农户按照合同生产,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挥示范作用,一般农户专心按标准生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

未来中国还会因势利导,培育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几年来,中国每年在召开全国农村农业工作会议期间向各地的种粮大户颁发奖状,奖励拖拉机。农业补贴新增部分主要向农村新型主体倾斜。国家财政支持的一些农业建设项目,将由合作社组织实施。龙头企业除可以享受到优惠的财税政策外,还可直接参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国农产品广阔市场及其获利空间、政策鼓励必将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人口多,地域辽阔,农户差异大,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户权益保护,对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空间也需要给予限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租用农民承包地,必须以合法和农民自愿有偿为前提。工商企业租用农民承包地,要实行严格准入和监督管理,防止工商企业圈地而不生产农产品,出现非粮化和非农化,破坏农业生产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体系、动力机制和制度约束。一定会激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更高的消费需求,更快地实现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经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