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胃镜检查病人麻醉效果观察

2013-12-23 05:34,,
精准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定向力丙泊酚胃镜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山东 青岛 266011)

丙泊酚作为临床常用的可控性强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胃镜麻醉中,但单独使用时需要的剂量较大,易产生呼吸循环抑制作用[1]。阿片类药物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与丙泊酚合用能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及其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2-3],所以本研究在应用丙泊酚的基础上,选择复合阿芬太尼进行胃镜检查时的麻醉。SNAPTM是一种新型脑电监测仪,常应用于门诊手术病人的麻醉深度监测,该法可以增加麻醉的安全性[4]。本研究采用SNAP指数(SI)监测麻醉深度,探讨胃镜检查麻醉中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睡眠胃镜检查的病人40例,年龄25~65岁,体质量42~86 kg。排除癫痫、哮喘、肌无力、妊娠、哺乳、酗酒、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心肺疾患及精神疾病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组(C组)、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组(A组)两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病人检查前8 h禁饮食,入室后取左侧卧位,戴牙垫,下颌略上扬,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4 L/min,开放静脉,连接SNAPTM监测仪(美国Nicolet Biomedical Madison公司)监测SI,开机自检通过后显示SI值,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检查麻醉抢救相关药品及设备。胃镜检查由两位有15年以上操作经验的消化科医师实施。C组病人首次量采用丙泊酚1.5 mg/kg静脉麻醉,A组病人则于丙泊酚给药前1 min注射3 μg/kg阿芬太尼复合麻醉。两组病人均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置镜,检查中出现明显体动追加丙泊酚0.5 mg/kg,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停止用药。检查结束后,在恢复室观察1 h后方可离开医院。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记录病人给药前(T1)、胃镜通过咽喉部(T2)、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T3)、检查结束时(T4)的SI、MAP、HR、ECG、SpO2。比较两组丙泊酚总用量、操作时间(从胃镜置入到退出口腔的时间)、苏醒时间(从手术结束到呼唤姓名可使之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从手术结束到能根据指令正确完成指鼻动作的时间)。比较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RR<8 min-1或吸氧时SpO2<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0 min内有无恶心、呕吐、嗜睡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胃镜通过咽喉时,两组病人的SI、MA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时,C组以上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15~3.67,P<0.05)。检查结束时,C组SI、MAP、HR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09~5.32,P<0.05)。见表1。与C组比较,A组病人丙泊酚总用量显著减少(t=5.48,P<0.05),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t=2.89~7.82,P<0.05)。见表2。术中C组有8例病人发生体动,A组仅1例发生体动(χ2=6.89,P<0.05)。术后C组2例病人出现嗜睡。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恶心呕吐。

表1 两组病人SI、MAP、HR、SpO2各时点变化比较

表2 两组病人丙泊酚总用量、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s)

3 讨 论

阿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为超短时强效镇痛药,镇痛效价为芬太尼的1/10~1/5[5],作用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1/3,消除半衰期为芬太尼的1/3~1/2,单次注射10~20 μg/kg阿芬太尼作用仅持续10~20 min[6]。研究结果显示,芬太尼0.5 μg/kg复合丙泊酚进行胃镜检查时,其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0.7 μg/kg及1.0 μg/kg[7],故本研究选用与芬太尼0.5 μg/kg等效价的阿芬太尼3 μg/kg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为了增强门诊胃镜检查麻醉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SNAPTM监测仪进行麻醉深度监测。

SNAPTM监测仪是一种单通道脑电监测设备,通过采集分析脑电图的低频(0~20 Hz) 与高频(80~420 Hz)信号,得出一个综合指数,称为SI。SNAP与BIS都主要反映麻醉中的镇静情况,且SI 58~70相当于BIS值的40~60[8],SI的范围为0~100,完全清醒病人的SI值为100,随着镇静深度的增加,数值逐渐降低[4,9]。

本研究将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胃镜检查麻醉,与单独应用丙泊酚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组8例病人置入胃镜时体动反应明显,胃镜无法通过咽喉,影响手术操作,追加丙泊酚0.5 mg/kg,待体动消失后置入胃镜。A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表明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能有效抑制来自咽喉部的刺激,其机制可能是阿片类药物与孤束核及第9、10脑神经核的阿片受体结合后抑制了咽腔的伤害性刺激[10],而在胃镜操作过程中,经过咽腔时的刺激最强。胃镜通过咽喉时两组病人SI、B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时,C组病人较A组BP下降、HR减慢、SpO2下降。检查结束时C组病人较A组BP下降、SpO2下降。病人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时及检查结束时,A组SI显著高于C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显著少于C组,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说明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以减少丙泊酚需要量,缩短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恢复得更快、更舒适、苏醒也更完全。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60 min后均安全离院,说明胃镜麻醉时监测SI,可实时反映麻醉深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麻醉用药量,使麻醉深度达到较为理想状态。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胃镜麻醉中复合3 μg/kg阿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咽腔的伤害性刺激,在较高SI下顺利完成麻醉,减少丙泊酚的用药量,减轻镇静深度,提高清醒质量,是一较为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 MARIK P E. Propofol: therapeutic indications and side-effects[J]. Curr Pharm Des, 2004,10:36-39.

[2] 徐福涛. 内镜术的镇静与麻醉[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19(6):325.

[3] KO S H, KIM D C, HAM Y J, et al. Small-dose fentanyl: optimal time injection for blunting the circulatory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J]. Anesth Aanlg, 1998,86:658.

[4] SCHMIDT G N, BISCHOFF P, STANCLL T, et al. SNAP index and Bispectral index during different states of propofol/remifentanil naesthesia[J]. Anaesthesia, 2005,60(3):228-234.

[5] 艾登斌,马海燕译. 临床麻醉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1-108.

[6]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2-524.

[7] 谢平,董少梅,艾登斌,等. SI监测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胃镜检查效果[J]. 齐鲁医学杂志, 2010,25(6):522-523.

[8] RUIZ GIMENO P, SORO M, PEREZ SOLAZ 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EG-based SNAP index and the Bispectral (BIS) index during sevoflurane-nitrous oxide anaesthesia[J]. J Clin Monit Comput, 2005,19(6):383-389.

[9] 王波,裴立坚,黄宇光,等. SNAP指数监测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26:394-396.

[10] KOSTASH M A, JOHNSTON R, BA ILEY R J, et al. Sedation for colonscopy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diazepam /meperidine, midszolarm /fentanyl and porpofol/ fentanyl combinations[J]. Can J Gastroenterol, 1994,8:11.

猜你喜欢
定向力丙泊酚胃镜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与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的应用
基于系统价值论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动物定向力知多少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