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与腹地“区域对子”关系分析及协调发展路径

2013-12-28 08:3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3期
关键词:腹地天津港邮轮

天津港经济腹地广阔,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八省区以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2%。如何实现港口与港口腹地的协调发展对发挥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中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与腹地 “区域对子” 关系的理论启示

1934年,德国学者高兹在其《海港区位论》一书中创立了以海港与腹地间关系为基础的海港区位理论。海港区位论认为,海港区位主要由腹地的发展所决定、腹地是海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高兹认为,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腹地条件优越才是最重要的,将对海港区位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观点基础上,优越的腹地位置条件下即使没有良好的港湾条件也应建立人工港。

这些观点给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依据。其一,港口与腹地是相互依存的 “区域对子”,没有广阔的腹地、没有良好的腹地发展条件与发展需求就没有相应的港口发展。港口与腹地之间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特殊区域关系。其二,港口与腹地是高度 “对应” 的 “区域对子”,对已有的港口、腹地要认真考察研究它们之间的对应性,包括港口与腹地范围的对应性,港口规模与腹地发展需求的对应性等。其三,从港口的产生和发展看,港口与腹地是有机统一的区域组合体,港口与腹地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客观上要求港口与腹地之间形成有序的要素流动与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这一区域组合体内部更加协调统一。其四,海港是港口与腹地区域组合中最重要的集聚区位。由于海港建设遵循 “总体费用最小原则”,联系腹地与海外市场 (或资源地)的运输距离最短,建成后会成为港口—腹地区域系统的对外 “窗口” 和货物转运枢纽。

天津港与腹地的 “区域对子” 关系分析

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海港,现有水陆域面积32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根据高兹的理论,腹地因素对海港区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优越的腹地位置条件下没有良好的港湾条件也应建立人工港。因此考察天津港的发展状况应首先着重考察天津港的腹地情况。

(一)天津港经济腹地发展状况

天津港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其经济腹地包括华北、西北、东北的多个省市,腹地内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冶金、石化、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达、信息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外向型经济活跃,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

1.天津港直接经济腹地发展状况

天津港的直接经济腹地包括除天津市以外的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它们的经济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总额会直接影响天津港的发展。近年来,京、津、冀、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腹地经济基础。

(1)地区生产总值

从图1中可以看出,北京、河北、山西均具有较为良好的经济基础,且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

(2)产业结构

北京近年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已达到75%,且据统计数据,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最大。

图1 2005-2010年直接经济腹地GDP

图2 北京、河北、山西的产业结构

图3 2006-2010年北京、河北、山西的进出口总额

河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等行业增速较快。河北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0%。

山西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这说明山西省是一个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地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

(3)进出口总额及出口结构

从图3中可以看出,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进出口额的增长出现了波折,但仍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基础。

在出口结构方面,北京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大。因此,北京未来可以为天津港提供高附加值的重工业制造业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货源。

在河北省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19.7%和6.9%,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4.9%和13.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长21.2%,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长19.3%;农产品出口增长22.4%,均处于快速增长期。因此,河北省可为天津港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农副产品、纺织及服装加工业产品等货源。

在山西的出口结构中,矿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所占比重较大。山西省是煤炭大省,其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山西是天津港重要的能源输出腹地,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的煤炭都将经过天津港。

2.天津港间接经济腹地发展状况

天津港的间接腹地地域辽阔,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网延伸至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河南等省份。

由表1可以看出,间接腹地各省的经济均处于快速上升期,出口额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逐步增强。其中西部的几个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和煤炭、石油、稀土材料生产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如陕西的煤炭、新疆的煤炭与石油、内蒙古的稀土、宁夏的煤炭与石膏、青海的盐等。因此,间接腹地也可以为天津港提供较为稳定的货源。

(二)天津港发展现状

天津港区位条件优越。天津港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是环渤海港口中距离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最近的港口,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

表1 2010年天津港间接腹地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表2 2008-2010年天津市港口分货类吞吐量 (单位:万吨)

天津港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2010年吞吐总量已达到4.13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达到4亿吨的港口,天津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稳定上涨,已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 “四大支柱” 和以钢材、粮食等为 “一群重点”的货类结构。2010年四大支柱货类吞吐量已占到全港吞吐量的约60%。

(三)天津港与腹地的区域对子关系分析

如上文所述,天津港是环渤海港口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因此华北和中西部腹地的货物从天津港进出的陆路运输成本较低。在天津港的广阔腹地中,有占全国3/5的煤、1/4的盐、1/6的油、1/7的矿物需要通过天津港进行海上运输。可见腹地地区对天津港的依赖性。

天津港区周围半径300公里内集中了我国北方庞大的都市群体,成为天津港发展的坚强依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四省市经由天津港的货物合计占天津港总吞吐量的80%左右,其中天津市货物接近20%,北京市和河北省货物占到46%,山西省货物超过10%。在腹地经济类型中既包括能源、原材料工业,也包括钢铁等重工业及先进制造业,工业门类齐全,为天津港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上文分析可以发现,腹地提供的货源结构与天津港的货类结构存在着高度的对应性。

因此,天津港与腹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依存、高度对应的 “区域对子” 关系。

强化区域对子关系,实现天津港与腹地协调发展的路径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正着力打造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港口腹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港口与腹地是相互关联依赖的“区域对子”,是有机统一的区域组合体,这在客观上要求港口与腹地之间形成有序的要素流动与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现阶段,天津应利用好 “区域对子” 关系,着重发展为腹地货物提供集散服务的、以物流转运为中心的国际航运中心。

1.以国际航运中心为载体,构建港口腹地物流转运网络

以国际航运中心为载体,完善区域资源配置流动的路径,提升交通承载能力,实现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运输方式间无缝衔接的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确保海港、空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与物流发展的速度相适应。

首先,积极推进铁路建设。天津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下水港。因此要着力解决天津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的开发和建设问题,加快建设津保铁路,打通滨海新区通往西北部的重要货运通道。其次,加快公路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建设天津直通腹地的高速公路通道,形成港口与腹地公路运输网络的快速衔接。再次,推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全面建设,优化机场货运通道的规划,加快机场外围交通配套项目的建设,尽快确立天津北方航空货运枢纽的地位。

2.深入探索无水港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

推进无水港建设和发展,是天津发挥区位优势、增强服务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的重要途径,对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水港是天津的内陆 “根据地”,建设无水港可以实现天津港与内陆地区的双赢。在腹地建立无水港可以进一步密切天津港与腹地各省的联系,提升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内陆地区拥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能够形成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口岸经济区域。目前,天津已经在腹地建立21个无水港,其中,北京朝阳、宁夏惠农等7个无水港已经投入运营,总体运营情况良好。目前天津港有约70%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

天津应进一步加快无水港的建设进度,完善已建成无水港的发展,推动正在筹备运营的无水港尽快投入使用。为使天津港与腹地间形成有序的要素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天津港应建设点面结合、点线同步的物流通道。天津港应结合国家铁路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及天津港内陆腹地经济发展情况,采用 “轴辐式” 的网络布局结构,即在无水港与天津港之间开行常态化集装箱班列,通过在枢纽节点之间提供大密度服务班次,提高服务频度,来全面提升内陆无水港的竞争力。此外,应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完善区域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3.以邮轮母港为载体,引领腹地新兴消费产业发展

发展邮轮经济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邮轮产业以其对消费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强劲拉动作用,成为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天津滨海新区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 (试行)》指出要大力促进邮轮产业发展,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及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国际邮轮公司落户、挂靠天津港。

按照国际游轮经济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 达到6000—8000美元时,游轮经济便具备了发展条件。天津发展邮轮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天津的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客源市场巨大。以天津为中心,在500公里半径范围内,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总量2.2亿,占全国的比重为17%。

从表3中可以看到,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内蒙古和山东省的人均GDP也超过了6000美元,已经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邮轮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客源市场正快速形成。

表3 2010年天津腹地各省(市)人均GDP(单位:美元)

2010年6月26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已正式开港,这是我国北方第一个邮轮母港,也是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预测,未来1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将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长,因此,天津邮轮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邮轮经济具有聚集性的典型特征,一般以邮轮码头为中心会形成邮轮产业集聚区,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邮轮母港提供的邮轮服务主要包括对邮轮乘客的服务,如口岸通关服务、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以及对邮轮本身的服务,如邮轮补给、维护、修理等。围绕上述邮轮服务,天津港应抓住机遇,要进一步完善邮轮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购物、餐饮、住宿、船舶维修以及其他设施的相关条件,完善邮轮母港周边的产业综合布局,提升周边配套产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完善邮轮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提高邮轮乘客的便利度和满意度;积极与各大邮轮公司合作,开发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航线,扶持旅游中介机构,统筹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满足各消费层次旅客的需求。改进通关制度,运用现代化技术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和游客的满意度。

参考资料

1.谢丹.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05.

2.杨勇.港口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力模型研究[D].江苏.河海大学,2006.

3.武超.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其腹地互动研究 [J].区域经济,2009,3(下):93-94.

4.张丽丽.天津港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0.

5.黄发义.发展天津邮轮经济助推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港口经济,2010(4):42-43.

6.吕荣胜,拓晓瑞.天津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港口,2008(8):16-18.

7.杨颖.进一步推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发展的建议 [J].港口经济,2011(9):9-11.

8.刘艳.天津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8):71-72.

9.高琴.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8.

10.郎宇,黎鹏.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地理,2005,25(6):767-770.

11.孟繁彬.天津港发展内陆无水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港口,2005(9):24-25.

12.黎鹏.CAFTA背景下中国西南边境跨国区域的合作开发研究[D].辽宁.东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腹地天津港邮轮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天津港爆炸敲警钟:中国还需要多少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