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探索——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

2013-12-30 07:49邓娟
关键词:用途专业英语英语课程

邓娟

(武昌职业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2)

1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育理念

Halliday(1964)最早提出ESP的概念,后来Hutchinson和Waters(1987)又指出: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ESP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是基于学习者目的和需求而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现在学者们公认的ESP的中文翻译是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更多被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来开设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ESP教学有四个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与内容相关的主题、话题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侧重点应该尽力使词汇、句法、语篇和词义等方面适用于那些特定专业、职业相关活动场合;(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Strevens:1988)。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ESP课程在我国高校得到长足发展时期,许多本科院校在此期间不同程度地开设了符合实际情况的ESP课程。但在高职院校ESP教学的起步较晚,而且是追随本科院校ESP课程设置的步伐。

2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高职课程建设的紧迫性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是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高职的外语教学更是要将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设置ESP课程。高职教育的课程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任务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和智力特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组合和序化教学内容。高职的课程设置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跟上就业市场的步伐。因此,笔者在高职高专求职网(http://zksqz.com/)2013年的招聘简章中,仔细研究了其中的500份,并将每个岗位描述中对应聘者的英语有要求的岗位总结了出来,从中看出许多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由过去的对应聘者的英语等级要求改为对其专业英语的要求。如从中总结的ESP课程有:航空英语、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电气英语、仪表英语、邮轮英语、幼少儿教育英语、法律英语、文秘英语、船舶英语、电子商务英语、财务英语、物流英语、高铁乘务英语、旅游英语、通信英语、房地产英语、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英语、机械英语、安防英语、外贸英语、国际航运英语、金融英语、酒店英语、汽车英语,等等。

夏纪梅(2004)指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和知识水平。”高职的英语课程设置同时也要进行需求分析,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因此,笔者对武昌职业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ESP课程问卷调查,从如下7个二级学院电子信息工学院、机电学院、会计学院、旅游学院、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及管理学院各收到30份有效问卷。

问题及回答选项选择A的()%选择B的()%选择C的()%1.你所在的学院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吗?()A、有B、没有C、不清楚50 15 35 2.你认为有无必要学ESP课程?()A、有B、没有C、无所谓70 0 30 3.你学ESP课程的学习动机是什么?()A、为了将来工作需要B、为了完成学业C、出于兴趣70 10 20

续表

续表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ESP课程的开设还很不够,大部分学生是出于将来工作的需要认为有必要开设该类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都认为英语专业词汇是最大的障碍,希望学校开设与ESP课程相配套的听说和会话课程来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为了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他们希望英语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容易的地方用英文讲解,难的地方用中文讲解,且教师的来源最好是英语教师。大部分学生认为ESP课程的讲解须注重趣味性。对于教材,他们是希望用国内自编的双语教材,其内容要多有前沿的知识,多应用性。他们希望通过精读一些文章来掌握专业词汇。对于学习计划,他们充满信心,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每天有计划地识记单词并复习和预习所设置的ESP课程。对于开设这类课程的时间,他们更多地希望ESP课程开设一或者两学期,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还需要两学期以上来学习这门课程。总之,在武昌职业学院应开设满足学生的需求的ESP课程,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ESP课程的学习过程。

3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英语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改革

英语专业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就是我们要开设课程的依据。所以英语专业要开设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类、专业技能类、专业知识类、专业方向类、实践环节类。英语专业的五类课程中,最具有专业方向性的核心课程就是专业方向性课程,也是最具有拓展空间的课程。高职外语专业更要探索专业的开发,开设具有专业方向的课程。目前,武昌职业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以ESP为基础的英语专业方向课程有:学前儿童英语教学技能、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科技英语。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之外,还应具备有关经贸、法律、管理、新闻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方向,据此可开设诸如经贸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会展英语等应用性英语课程;还可开设雅思、托福、幼儿英语教师培训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加上中等层次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将成为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武器。

4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分两个阶段,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普通英语教学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通英语教学应贯穿第一、二两学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而专门用途英语设置在第二或者第三学期,相对来说高职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比较欠缺。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必须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业务活动的能力。ESP是高职英语教学改进的有效途径,通过需求分析,重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将真实的语言环境设置在课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目前武昌职业学院共有10个二级学院,其中可设置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下:(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英语、电子商务英语;(2)建筑工程学院:园林英语;(3)汽车工程学院:汽车英语;(4)机电学院:机电一体化英语;(5)管理学院:营销英语、国际货运英语;(6)经济学院:物流英语、房地产英语、物业管理英语;(7)会计学院:财务英语、金融英语;(8)旅游学院:酒店英语等。可在应用外国语学院专门设立ESP课程教研室来共同设计这些课程。其他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己本院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护士英语、会展英语、医学英语、化工英语、生物英语、营销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空调专业英语、轮机英语、内燃机英语、焊接英文技术文献阅读、游艇专业英语、钢结构英文文献阅读、船电专业英语、微电子专业技术英语、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会计专业等。

5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师资及教材

目前,实施ESP教学的难题就是ESP师资及教材的选定。ESP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既是英语教师又具有行业资格证书,学院可鼓励英语教师去参加职业培训并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到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去挂职实践,努力提高英语教师的相关专业的素养,将英语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另外,根据目前的武昌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让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捆绑,使得英语教师在教授ESP课程遇到不懂的专业知识可向专业课教师请教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目前,市场上相关的ESP教材很少,我们可以就这些教材做出一定的选择,也可在这些教材基础上探索适合我们学院实际情况的教材;另外,学院可以和企业方共同开发ESP教材,将企业方有英语要求的工作任务编辑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在教材上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6 结语

本文调查了高职求职市场对应聘者的专业英语要求及对武昌职业学院进行了关于ESP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从而得出基于专门用途英语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并指出这些课程的师资及教材的来源,其他高职院校也势必根据本校学生英语水平来实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因此,ESP教学是21世纪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1]Hutchinson T.&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念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11.

猜你喜欢
用途专业英语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DNA的奇妙用途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用途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