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3-12-30 07:48王琛梁晶史永纯
关键词:控制技术教材职业

王琛 梁晶 史永纯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资源环境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通过对高职高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反复思考,发现该课程具有内容繁多、基础知识面宽、应用知识更新较快、学时相对较少、复杂抽象问题多、知识联系性强等特点[2],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增加,为培养真正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普遍不太合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以注入式教学为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缺乏创新性、实践性。(2)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在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方面,以及对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方面有较大差距[3]。(3)教材。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教材数量多且更新快,很多教材只是在讲理论和原理,对工作缺少指导意义,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类教材较少,电子资源稀缺,往往导致学生工作后能用到的知识很少。(4)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环节,通常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做小型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电除尘技术等大型设备,而在实验室未能开展全部实验,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课程评价标准。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主要看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流畅、清晰,逻辑是否严密,专业内容是否正确熟练,重点能否突出,难点能否分散,教学进度是否符合计划,教材选择是否合适,教学文件是否规范完整,课件制作、教具使用、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4],而在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这显然是不够用的。(6)“双师型”教师。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不多,对大气设备和装置的了解少,不能真正从行业讲起,往往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

2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随着我院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省级骨干院校中央财政建设重点建设专业的成功申报,该课程的改革也初见成效。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应重点开展课程职业能力分析、教学设计、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课程标准等方面的改革。

2.1 课程职业能力分析

依托校企联盟理事会单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由资源环境系承担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调研工作。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并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了锅炉烟气处理工等课程职业定位,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2.2 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内容和原理方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与《环境监测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核心课程有重复知识点的,需协调各自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保持清晰的思路,重点分析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在联系与交叉渗透,突出授课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其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等因素,在教案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说课反思等栏目。最后,根据教育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开发式教育,结合课程涉及的工作背景,争取与用人单位共同进行教学设计。

2.3 教材开发

在实施该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后,计划于2013年出版该课程校本教材。以往教材的编写只重视章节设置和内容增删,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及其完整性。《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围绕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三部分。在高职高专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教材的编写理论方面注重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理论、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废气净化系统及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控制;实习方面可按照大气污染控制分为大气除尘(布袋除尘、静电除尘、喷淋等),除杂(废气处理,如脱硫有湿法、半干法、干法等),除臭(生物除臭、生物滤塔除臭、活性炭除臭等),消毒等篇章进行教材开发;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教学模块设计,使学生能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系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制订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查找与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实验包括颗粒粒度分析测试、粉尘比电阻、气态污染物的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3]等小型实验,以及电除尘技术、脱硫技术等大型设备实验或仿真系统操作介绍的教材开发。

2.4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由于大气污染净化装置一般都是成套设备,应注重借助工程范例图像资料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系统仿真软件或Flash演示旋风除尘、电除尘原理等工艺,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运营等方面关键问题。如,在讲解电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通过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工厂使用电除尘器的实际图片,使学生对电除尘器的外观有了充分的了解,再通过结构图对其尺寸比例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充分使用采用东方仿真软件教学,或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例制作的Flash动画,对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较为直观的描述[6]。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个体差异,采取随机的课堂小测试、提问、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即在不同时间段分成几个简单的局部操作进行考核,反复练习掌握后可进行综合考核;同时,校外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在深度上的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与校内考核相结合也是必要的。

2.5 课程标准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课程标准应以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为主,具体包括课程的项目、能力目标设计;通过单一任务、组合任务、综合任务、扩散任务、正反面扩散任务等不同任务组合方式安排实例和训练内容;以专业为导向,安排实例和训练内容,使学生参与大量的训练项目,进行反复训练;课程效果的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就业中去,即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考核形式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3 结语

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是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重要转变,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制度等多种要素[8]。对学生来说,学生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动手能力;对老师来说,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7],骨干教师应积极参与省内外培训和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去,定期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可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要根据专业特色,从全局统筹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1]孙学习,凡广生,岳福兴,孙浩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1,(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蒋文举,尹华强,金燕,朱晓帆,苏式军,刘勇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杨秀琴.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新课程评价标准[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赵秋利,苏少林,朱海波.高职高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冯精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探析[J].内江科技,2010,(7).

[7]梁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6).

[8]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