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2014-01-04 07:35李春娣张文娟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缺陷率助产士产科

李春娣 张文娟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2122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产科,护理对象—产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理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意义重大。我科自2013年1月起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不断提升,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产妇126例,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时住院产妇58例设为未使用PDCA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7士3.0)岁;孕周(39.5士2.1)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8例;将2013年1月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住院产妇68例设为PDCA循环组,产妇平均年龄(27.7士2.6)岁;孕周(40.1士1.7)周;初产妇56例,经产妇12例。所有参与该项研究的产妇均知情并同意。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文化程度及妊娠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PDCA循环组实施以下护理模式。

1.2.1 计划阶段(P)(1)回顾以往产科护理工作及其他科室检查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护士服务意识差,态度冷淡,部分高资历护士缺乏主动性;②年轻护士护理经验有限,助产技术不熟练;③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力配置不合理;④护士责任心不强,只强调护理任务是否完成,未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与支持;⑤护理质量监控力度不足,奖惩体制不完善,护士竞争意识薄弱。(2)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①实行责任制:全科实行定岗、定责,责任到人,增强护士的忧患意识,有利护理人员的自我提高,促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弹性排班制度:按照工作量大小及难易程度实施工作量计分制,增强了工作的可比性,将能力强、高年资的护士与能力弱、年轻护士合理搭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增加了工作的公平性、全面性。③人员培训制:制订分层级培训方案,新入科护士加强规范化培训,高年资护师则强化专科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外院进修、学习;④文明服务制:制定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尊重患者隐私,强调服务热情周到;⑤人性化护理: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访谈,了解患者及家属需求,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计划;⑥奖惩制:成立质控考核小组,护士长为考核组长,层层监督控制,制定满意度服务调查表,综合评价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每月质控情况进行排名,质控成绩与奖金、晋升等挂钩。

1.2.2 实施阶段(D)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树立“以孕产妇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创优质护理服务为主题开展人性化服务活动,如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我是产妇”的活动,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强化专业思想,激发助产士积极性;组织业务学习,增强助产士主动服务意识,促进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树立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2)实施“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提供全程、连续的全方位护理,主动发现产妇需要,给产妇以细心的生活照顾、心理安慰与情感支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3)明确不同班次工作人员的职责,强化交接班制度和病员登记制度,减少工作中的“盲区”,脏活、累活人人有份,夜班、假日值班一岗不缺;(4)根据科室制定的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化护理骨干,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以助产专业为主体的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加强新助产士的带教和培训,使新老助产士合理的交替,为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打下基础;(5)质控考核小组每周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小结,并及时反馈质量检查的结果并督促改进,有利于助产士清楚自己工作中优点与不足,并有的放矢地改进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与绩效、晋升挂钩,促进护士自我提高,形成良性竞争局面,积极采纳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及时完善修改计划中的不合理条款,充分体现了管理中的公平性、民主性[1]。

1.2.3 检查阶段(C)质控考核小组根据计划,所有工作有要求、有标准、有验证、有评价且有量化[2],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采用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和孕产妇及家属意见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将护理质量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做对比分析,利于从不同侧面,多视角来监督评价科室护理工作。

1.2.4 处理阶段(A)及时总结反馈计划执行情况,并实施奖惩兑现,根据检查结果,效果好的在科内进行经验分享并推广;完成效果不佳的要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新的质量循环和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循环[3]。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缺陷率对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护理缺陷率,护理缺陷率=护理缺陷例数÷总例数。

1.3.2 满意度两组产妇均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两组均共发放126份,回收126份,回收率100%,满意度=(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调查人数。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纯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序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缺陷率比较(见表1)PDCA循环组护理缺陷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 <0.05)。

表1 两组护理缺陷率比较[n(%)]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2)试验组满意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5)。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PDCA循环法是我国治疗管理专家戴明基于信息反馈原理而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工作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质量管理[2]。将PDCA循环法运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促进了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型,由既往的“检查结果”的护理管理模式转变为“产生结果的过程和原因”管理模式,体现了前瞻性原则,突出了护理质控的前移[3]。我科在2013年1月起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护士责任心明显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性化”服务理念认识深刻,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护理缺陷率有明显下降,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PDCA循环法对指导产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1]张慧琴.PDCA循环法在妇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36-137.

[2]王丽,孙亚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0,24(5):1196.

[3]马文萃.PDCA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45-46.

[4]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5]Hall LW,Moore SM,Barnsteiner JH.Quality and nursing:moving from a concept to a core competency[J].Urol Nurs,2008,28(6):417-425.

猜你喜欢
缺陷率助产士产科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