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中国经济进入风险释放期

2014-01-08 12:18
中外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红利债务改革

在外界都在猜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究竟定7%还是7.5%时,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6项重点工作之一,这种定调和安排,出乎意料。

尽管防控债务风险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突出,但是这种防范风险安排,在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就初现端倪:在2013年1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后3个季度的5项重点工作中,摸清债务规模、防范发生系统金融风险就被列为其中之一。而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视和高调,在当下的政治语境下,其实是在暗示中国经济风险周期已悄然到来。

不仅是债务风险

若仔细研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改革思维”和“风险思维”成为贯穿整个会议的两条主线。改革思维可以被理解,2014年作为新一轮改革元年,能否用改革的精神统揽,决定着本轮改革的成败和三中全会改革目标是否最终实现。而“风险思维”则是站在中国经济新的历史周期,对影响中国经济长治久安各种风险的全面评估的角度,为新一轮改革排雷和清除路障。

就中国经济大周期而言,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的各种体征已经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周期,必须转换思维思考中国经济:

其一,必须转换对中国经济速度的思维,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真正的正常增长阶段。

其二,必须转换对中国经济未来国际环境和流动性变化的思维。2014年全球经济周期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美联储退出QE之后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未来流动性不足会成为常态。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的退出意味着中国要被动收缩货币,从而导致中国被动去杠杆化,这对包括房地产和过剩产能的行业而言,无疑压力巨大。

其三,必须转换对中国经济红利的思维。过去30多年,中国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资源和环境红利以及中国的追赶型增长模式,都已经到了极限。

其四,必须转换对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认识的思维。影响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风险,不仅仅是地方债务风险。包括影子银行、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各种高杠杆的风险都成为危险系数极高的因素,中国已到了必须正视而且必须果断处理风险和降低整个经济杠杆的阶段,否则,极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

有望迎来“92中兴”

正是基于清醒的“风险思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及2014年经济工作形势时,不断强调:“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并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并将保障粮食安全、化解过剩产能以及严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绝非悲观,而是主动化解,不将问题拖延并最终演化成系统性风险。并通过一再的淡化速度问题,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为大力推动改革赢得“稳定”的发展环境。

当然,就2014年整体经济形势而言,笔者倒不认为“过度悲观”。中国经济要降速,之前积累的系统风险要释放,但这并不意味着2014年的整体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强调风险,并且通过制度设计消除各种隐患,只是为了确保经济工作不再陷入“重发展,轻改革”的周期性误区,避免改革走样。

就2014年这个新一轮改革初始年而言,改革的强力推动将释放巨大的创业热情和红利,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城镇化带来的服务业的勃兴,很可能使中国经济再一次迎来“92中兴”的态势。就中国经济长周期而言,经济上升周期还远未结束,特别是未来3年,作为改革红利的最佳时间窗口,很多产业都将迎来难得的机遇,“中国派对”还远未结束。

责任编辑:孙春艳

猜你喜欢
红利债务改革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改革之路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改革备忘
健康红利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改革创新(二)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