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尺蠖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4-01-13 05:06王奇张岩
蚕桑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睢宁县尺蠖集镇

王奇,张岩

(1.睢宁县李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睢宁 221221;2.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睢宁 221200)

桑尺蠖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王奇1,张岩2

(1.睢宁县李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睢宁 221221;2.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睢宁 221200)

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Butle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别名造桥虫、弓腰虫等,是危害桑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正常年份,睢宁县李集镇桑尺蠖以2~4龄幼虫在桑树枝干隙缝或附于枝条背面越冬,具较强的耐寒能力,越冬成活率高。由于越冬虫龄不同,翌年越冬代桑尺蠖的个体间发育开差较大,甚至最多可以相差到40 d以上,从第1代起,各代桑尺蠖幼虫发生期就比较悬殊,世代重叠严重,直接导致桑园内桑尺蠖不间断地发生危害,防治困难。

1 李集镇桑尺蠖发生规律

1.1 发生世代

桑尺蠖在李集镇1年发生4代,每代个体间发育开差较大,发育不齐,但每代都有一个较明显的孵化高峰:第1代5月中下旬、第2代7月中下旬、第3代8月中旬和第4代9月中下旬。在11月中旬气温降至16℃以下时,以第4代2~4龄(多为3龄)幼虫在桑树枝干缝隙内、枯叶、草堆等场所越冬,翌年从2月中下旬起、日间平均气温在6℃以上时,越冬代桑尺蠖开始陆续活动,危害桑芽,在3月中旬桑芽转青萌动后,活动趋于频繁。早春气温较低,以不同龄期越冬的桑尺蠖总体发育迟缓,其中以2龄幼虫越冬的桑尺蠖发育最慢,一般于5月下旬~6月上旬化蛹,而以4龄幼虫越冬的桑尺蠖发育较快,最早可于4月下旬~5月初化蛹,5月中下旬发生第1代桑尺蠖幼虫。越冬代桑尺蠖发育开差大,导致各代桑尺蠖幼虫发育开差也较大,一般从第2代起发生世代重叠。

表1 睢宁县李集镇常年各代桑尺蠖发生历期

1.2 生活习性

桑尺蠖初孵幼虫群集在桑树顶梢嫩叶背面,取食表皮和叶肉,被害叶片呈透明点状斑块;低龄幼虫昼夜取食,把叶片吃成孔洞状;4~5龄幼虫昼伏夜食,白天斜立于桑树下部枝叶,状若小树枝,夜间取食,叶片被吃成大缺刻或仅留主叶脉,并排粪污染下部桑叶;老熟幼虫沿枝干爬到主干附近地面或桑树枝干裂隙中吐丝结薄茧化蛹;成虫于晴天傍晚羽化,次日凌晨即可交尾产卵,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2 桑尺蠖的危害特点与原因

2.1 危害特点

桑尺蠖是典型的群聚性害虫,常常大量发生,蚕食桑叶,严重的甚至将整片桑园桑叶食光,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安全。桑尺蠖个体间发育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造成在桑树整个生长期内,桑尺蠖连续发生,不间断地进行危害:春季桑芽萌发前,越冬代桑尺蠖取食桑芽,将桑芽吃空,严重的甚至吃光整株桑树的主芽和副芽,使桑树不发一芽;在其余各代幼虫发生期间,桑尺蠖不仅大量取食,与家蚕争夺桑叶,还可以传播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等多种蚕病,影响蚕作安全。

从2009年起,笔者对我镇徐厂村徐东组的秋季蚕桑生产成绩与第3代桑尺蠖发生情况的相关性跟踪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李集镇徐厂村徐东组2009~2013年秋季桑尺蠖发生情况与产茧量调查表

调查发现,徐东组的蚕病发生率、产茧量等与桑园桑尺蠖的发生量呈明显相关性。

2.2 发生原因

2.2.1 桑尺蠖繁殖系数高

桑尺蠖1年发生4代,每头雌蛾平均产卵数在600粒以上,多的可达1100多粒,正常孵化率在90%以上,繁殖基数庞大,且世代重叠严重,孵化高峰相对不明显,防治困难,存活率高。

2.2.2 化学防治方法不科学

化学防治是防治桑尺蠖的首选措施,我镇蚕农也非常重视。但在农药的使用上,往往存在使用浓度过大、品种单一等情况,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从而陷入防治效果不佳--增加药物使用浓度—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的恶性循环;而在桑尺蠖大量发生期间,桑树一般都枝叶郁蔽,喷药时仅从桑树顶梢喷洒,药液很难喷洒到下部枝叶,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2.2.3 气候因素

近年来的暖冬现象给桑尺蠖越冬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越冬代桑尺蠖存活率高、基数大、为害早、危害重,导致全年桑尺蠖处于高发态势。

2.2.4 桑园管理不到位

桑园没有及时进行清园及整枝修桩,破坏桑尺蠖的越冬场所;冬季不进行束枝诱杀越冬害虫;不重视晚秋的封园和早春的白条治虫工作等,桑园管理措施不力,从而增加了桑园内桑尺蠖的虫口基数。

3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李集镇桑尺蠖发生危害特点,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为主,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有机结合;治小、治早,把害虫有效地消灭在发生初期;长效防治机制与突击防治机制、全面普遍防治与局地重点防治相结合,有效地把桑尺蠖的虫口密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3.1 农业防治

加强桑园管理,重视整枝修桩、清洁桑园,从而破坏桑尺蠖越冬、化蛹场所;做好桑园内除草、松土工作,使桑尺蠖虫蛹暴露,提高桑尺蠖自然死亡率;桑园内适当放养鸡、鸭等家禽,通过啄食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3.2 物理防治

冬季可用稻草、麦草等束枝,诱集越冬幼虫钻入草束中越冬,及时杀灭草束中害虫;早春结合药物白条治虫,人工捕杀大龄越冬害虫;在羽化高峰,利用成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平时在桑园劳作中,随时捕杀幼虫,最大限度减少虫口基数。

3.3 化学防治

3.3.1 防治药物

根据蚕期安排,防治桑尺蠖的长效药物与中、短期药物合理搭配,做到在提高桑尺蠖防治效果的同时,保证蚕作安全:晚秋蚕期结束后,选用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速灭杀丁等长效药物进行封园治虫,降低越冬虫口基数;临近蚕期,灵活选择桑虫清、残杀威、灭多威等残毒期中等的药物进行防治;在蚕期中,如有必要,应选用敌敌畏、敌畏马等残毒期较短的药物划片进行防治。

3.3.2 抓住防治关键时期

晚秋蚕结束后及时进行封园,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越冬虫口基数;春季在桑芽萌动前进行白条治虫,扑杀越冬害虫,有效控制全年桑园害虫虫口密度;夏伐后,及时白拳治虫,预防夏秋季桑园桑尺蠖暴发;同时注意在各代桑尺蠖发生初期,大部分桑尺蠖处于低龄幼虫阶段时进行化学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睢宁县尺蠖集镇
睢宁县精准执法步不停 安全发展促双赢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搭建与安全播出探究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为尺蠖寻求庇护
第一次做饭
睢宁县盐务局端掉一制售假冒小包装食盐窝点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