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14-01-19 15:17李晓东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大学

李晓东 郭 研

(吉林建筑大学基础科学部,吉林长春130118)

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李晓东 郭 研

(吉林建筑大学基础科学部,吉林长春130118)

本文结合大学物理实验与大学物理基础教学,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体现大学物理实验对大学物理教学的补充与体验,对其影响和作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教学;作用与影响

0 引言

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从平时生活、学习的不断体验中得到总结,并进行概括的,逐渐发展为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和所从事活动的兴趣。

1 充分借助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1.1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激发大学学习兴趣

现在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直接的感知和兴趣,对于18-2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正处于对事物的探索、好奇的阶段,而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吸引力,能充分呼唤起年轻大学生的感知兴趣,通过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大学生亲自使用、操作仪器,他们的精神会被琳琅满目的实验仪器所吸引,精彩纷呈的实验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而更多的开放性实验更会让大学生兴趣盎然[1]。因此,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一定要有新奇的物理现象,要紧紧的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大大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基础课的浓厚兴趣。

1.2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拓展学生兴趣

大学生如果只是通过物理实验观测到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意义并不大。大学物理实验培养出来的兴趣一定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物理变化的性质和规律,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转为研究事物的内在成因,这时候的兴趣才是大学教育所希望培养出来的。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师在讲授大学物理实验课时,一定要结合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阐述和分析,要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的对物质表面的现象与变化转移到物理学内部规律的揭示,引领大学生学会运用实验仪器观察物体的现象,研究物体变化的内在成因,感知物理学规律的内部相关。同时,教师除了培养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外,也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实物,不断激发大学生知识的更新和对知识的渴望。

2 精心设置实验,优化教学环境

大学教育更应该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特点。因材,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完全拘泥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应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专业发展的需求,开设、创新有教育背景的实践物理课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物理知识。

2.1 提升感性认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2]。大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可以通过社会经验,也可以从物理实验的现象中得到真实的事实。生活中的经验需要不断的重复、体验,认知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是相互交错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分析、辨认来建立认知世界的规律。而物理实验是前人精心挑选、总结出来的对经典现象的总结,物理事实的获得更加具体,清晰[3]。

2.2 制造新颖的实验情景

物理实验教学需要不同的创意情景,大学生通过实验环境的变化,更加投入到实验的原理以及主动思考问题的意境中。例如图1,同一水平面上的五个钢球,将A撞击B球时,B、C、D等三球不动,E做反方向运动,通过观察A、E两球的相互摆动,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物质体系的动量守恒,如此新奇的实验设计,学生定会更加热爱物理实验、更加投入的学习物理的基本原理。教师也顺其自然的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物理知识。

图1

2.3 学生的启发性学习训练

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理论知识所不能带来的真实感知,从而归纳出基本的物理原理,进而学习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社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验的讲解时,一定要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实验、分析一定要伴随实验课程的进程不断递进。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大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观察实验中细微变化,结合物理理论学习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测到自己的“成果”。教师在物理实验课堂上要注意讲课技巧,设置合理的悬疑现象,学生对有些物理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欲望,开启思维训练的模式。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训基地,是发展大学创新能力的基石和动力。大学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是培育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在实验课程中,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理解实验中的诸多问题和理论,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手操作仪器,解决心中的每一个疑惑。从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数据表格处理等过程中得到满意的实验结论,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如果在课堂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习逐步开展课后实验,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实验内容,利用学校实验室等条件,不断锻炼大学生实验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张朝晖.综合物理实验和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的建设[J].大学物理,2009,28 (11):48-50.

[2]崔玉.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J].考试周刊,2009,46:168.

[3]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1987,27(1):1-8.

曹明明]

2014年吉林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XJY2014012);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272)。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物理大学
只因是物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