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英布拉的葡萄牙回忆

2014-01-19 07:04孟晖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7期
关键词:修女葡萄牙教堂

孟晖

从里斯本坐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科英布拉。古城部分集中在一片平缓的丘陵上,火车站就位于山脚下,一下车,美丽的影像便扑面而来。无数三五层高的小巧楼房,披着典型葡萄牙风格的红瓦屋顶,层层叠叠,像积木一样排满山坡,外墙以白色为主,间或有粉、绿、黄等明快的浅色,朝向颇不规则,或斜或正,其间不时冒出教堂的尖顶与钟楼的廓影,像极了童话书中的场面。

我和同伴预订了一家口碑极佳的“民宿”式小旅馆卡萨庞巴尔(Casa Pombal),出租车在狭窄的坡路上转来转去,将我们送抵旅馆的窄门前。沿着狭窄的木楼梯奋力将行李箱提到三楼的预订房间,我们相视而笑:之前在里斯本,时常看到只有两个房间那么宽、高度却有三四层的传统民居,曾经好奇地嘀咕:“不知这样的窄楼内部怎么居住?”而卡萨庞巴尔所在的正是这样一幢窄楼。

我们的房间十分狭小,并排摆了两张单人床,活动空间便很有限了。但房内陈设周全,且十分用心,这里那里点缀着彩陶挂壁烛台一类的饰物,巧而不繁,均为本城特产工艺品。卫浴间同样小巧紧凑,但整洁有序,处处显示美感,让人深服葡萄牙人的品味。最妙的是,打开床头的窗子,科英布拉新城尽收眼底,山河如画,让人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公主,被魔王囚禁在塔楼上,正凭窗盼着英勇王子骑马从天边赶来。

安顿好行李便兴冲冲地出门。科英布拉实在是步行的天堂,面积不大,徒步可到达城内任何一个角落,石块铺成的街路在狭隘街巷间不停弯转,随着山势起伏不定,随时会出现岔路口,让整座老城宛如迷宫。我们用了半个下午,便把坐落于三个不同街区的三座最重要的大教堂转了一个遍。一座始建于16世纪,叫“新大教堂”,位于马查多·德·卡斯特罗博物馆的对面,距我们的酒店最近。一座在年代上比前者更古老,所以称为“旧大教堂”,位于老城腹心的位置,教堂前面是个小广场,周围分布着工艺品店和咖啡厅,颇有吸引力。第三座位于古城的边缘,旁边就是市政厅和小巧但美丽的袖子花园。

视觉效果最震撼的是旧大教堂。它采用公元10世纪前后流行西欧的罗曼式建筑造型,外形方正雄健,宛如一座难以撼动的军事城堡,那种简朴却刚毅的气势,让人仿佛重新面对中世纪的黎明时刻,既感动又敬畏。教堂内部,由各个时代的流行装饰方式拼合而成,顶天立地的曼努埃尔式的金漆木雕壁龛最炫人眼目,其富丽豪华的程度让我们大为意外,想不到会在这样一座小城内邂逅如此辉煌的场景。其实这并不奇怪,12世纪时,科英布拉曾是葡萄牙王国的首都,旧大教堂则肩负国都首席教堂的重任,桑丘一世与若望三世都是在这里加冕。

哥特风格的圣十字修道院教堂规模相对较小,但重要性毫不逊色,葡萄牙最初两任国王的棺椁安置于此,这所教堂相当于先贤祠,承载着葡萄牙人的民族记忆。14世纪时,圣十字修道院教堂上演过震撼人心的一幕。葡萄牙王子佩德罗与来自卡斯蒂利亚的贵族少女依内斯相爱,因为女方家族属于敌对一方,他们的恋情遭到王子父亲、国王阿方索四世的反对,国王命令手下大臣将依内斯害死在科英布拉城外的“泪水庄园”。王子为了给恋人报仇向国王宣战,战火蔓延全国。最终,佩德罗胜利登上王位,他处死了参与杀害伊内斯的大臣,又令人把依内斯的遗体挖出,运到圣十字修道院教堂。悲伤的新国王将爱人的遗体安置在王座之上,将她加冕为王后,然后命令群臣向戴着王冠的依内斯致敬,亲吻她已然腐烂的手。徘徊在略显空旷的教堂内,仿佛能看到幽灵们在重新进行那既深情又恐怖的仪式,隐隐觉得身上犯寒。

圣十字修道院教堂旁边有一家人气很旺的咖啡馆,门面装修是新艺术风格,颇有品位。这座圣十字咖啡馆的前身是教堂附属的一个小礼拜堂,穹形天花板由纵横的弧形肋拱架起,宛如一朵硕大的倒置的玫瑰花,我们就在这样美丽的穹顶下落座,悠然享受咖啡与科英布拉的特色糕点,口感独特的巧克力果仁糕让我愈加心花怒放。这还是我第一次在中世纪教堂里喝咖啡,一墙之隔,就是当初佩德罗命令群臣向依内斯遗体行吻手礼的地方,这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葡萄牙王国诞生于12世纪,但科英布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罗马帝国时代。

科英布拉新大教堂对面,是已有百年历史的马查多·德·卡斯特罗博物馆,由一座中世纪主教宫改建而成,主教宫原本修建在一个古罗马广场的遗址上,邻侧是一座教堂。这座博物馆不仅藏品丰富,整体设计更惹人叹服,既有科学性又才华横溢,设计师参照环境特点,将博物馆的内部空间构筑得上下错落,回环往复,引导观众于空间转换中感受时间的变迁。

按照指定路线,首先会进入地下部分,参观经由考古发掘、整理而重新呈现的古罗马广场。走过规划整齐的广场廊道,看到一件件典型古罗马风格的雕像残件,让人深深意识到科英布拉的历史是何等久远,所占地理位置是何等关键。

回到地面,进入主教宫内部,参观的主题是中世纪宗教艺术。高大的展厅与相邻的教堂打通,于是教堂也成了展厅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从古罗马时代一直到中世纪的连贯性。展厅光线明亮,观众可以更真切地观察艺术品的细节。

在转角或过道,时时出现占据整面墙的落地窗,窗外是科英布拉的日常街景,映现在宛如大屏幕一样的窗框内,那么亲切,那么安逸,似乎也被包括在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当中。通过这种方式,馆内陈列的文物与现实生活相连,仿佛有了活气,让人意识到,正是这些文物所代表的过去,将科英布拉引导到了今天。

旧圣克拉拉修女院遗址展览馆与科英布拉老城隔河而望,也是现代博物馆设计的一个佳例。1314年,后来被封为女圣徒的伊莎贝尔王后下令创办了这座修女院,并于1325年起在此隐修。1677年,蒙德格河洪水泛滥并改道,将修女院淹没,使其彻底废弃。近年人们将河水排干,对修女院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然后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博物馆,展示鲜为人知的中世纪修女生活。

进入修女院,风格简约的系列展厅中陈列着发掘出的各类文物,可以详细了解往昔修女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饮食,生病如何治疗,卫生习惯怎样,有什么迷信观念……考古发现,很多修女下葬时都随身带有辟邪小护符。根据基督教教义,教徒绝对不可以相信巫术,教会也对此三令五申,但根本杜绝不了民间盛行的迷信风气,以致这些虔诚的修女在静修生活当中也普遍佩戴护身符。这些护身符主要是黑曜石雕成的手掌形小饰品,倒也小巧有趣。展柜上方有一张图片,截取了委拉斯开兹的名作《卡洛斯王子肖像画》的局部,可以看到,这位几岁大的小王子,左肩头居然也佩有一件黑曜石手掌形护身符,与展柜中陈列的出土文物一模一样,可见当时这种护身符流行程度之广。

出了展厅,便是继续在遗址上展开对于往昔时代的呈现,院内一角是当初的草药圃,会有懂得植物尤其是草药知识的修女专门负责管理。柱身、墙壁上清晰沁印着层层水浸痕迹的教堂尽管只剩石筑的框架,但依然不失气派,教堂外的回廊院虽仅留有地面的残迹,但足以让人想象当年喷泉流水、石亭对矗、花木葱郁的幽美景象。

如果说马查多·德·卡斯特罗博物馆是把葡萄牙的历史纵向贯连,那么,旧圣克拉拉修女院遗址展览馆则是截取了中世纪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这两座博物馆,可以对早期葡萄牙的风貌有一个具体认识。

葡萄牙最古老的大学就位于科英布拉,老城内散布着各个院系的教学楼舍,是实至名归的“大学城”。

13世纪末,葡萄牙国王把原本设在里斯本的大学迁移到科英布拉。今天,科英布拉大学已扩展为建制齐全的现代学府,新增的院系分散在城中一处处古风建筑中,并未破坏城市的传统格局与既有风貌,所以,这里不仅存留着古王都的遗韵,更弥漫着历经几个世纪积累而成的人文氛围。

大学老区是科英布拉最大的旅游亮点,三片古老楼群围绕着一片空旷广场,在这里,现代教育与悠久传统神奇地交融在一起。这些楼群原本是王宫,由国王若望三世出让给科英布拉大学作为教学楼,是大学的心脏。楼群内的乔安娜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图书馆之一,本身就是一件工艺珍品,此外还有绚丽豪华的圣米格尔小教堂、颁奖大厅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

这些建筑至今仍然作为教学楼使用,设有法学院、阶梯教室、论文答辩大厅以及学生食堂。我们在寻找圣米格尔小教堂的时候有点转向,冒冒失失撞进了学生食堂,正在就餐的年轻学子们见怪不怪。也难怪他们淡定,大学向游客开放的参观区域与教学区交织在一起,大学楼内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游客踱来逛去,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旅游团会在导游带领下,进入暂时空置的阶梯教室,纷纷坐到课桌后留影。这些教室都保留着19世纪的装修方式,能假装一下居里夫人时代的大学生,谁不觉得有趣?像一只珠宝盒一样精美奢华的乔安娜图书馆,除了满足观光客的好奇心,也仍然正常接待前来查阅馆内珍藏古籍的学者。

嵌在教学楼中的胜迹,有时会因举行校内活动而暂时向游客关闭。我们去的时候,著名的颁奖大厅就由于举行学生答辩会而谢绝参观。我们立在高层的走廊上,透过大厅上方的玻璃窗向内窥看,但见内部气派恢宏,天花板四周悬挂着葡萄牙历代国王和王后的油画肖像,巨大的枝形水晶吊灯悬在半空,主席台端坐着身穿旧式教袍的主持人,而答辩的学生面前却摆着电脑,同时在大屏幕上投放PPT,古老与现代交错的场景十分奇妙。

走出教学楼,恰逢一群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广场上与亲友拍照留念,平时打扮时尚的男孩女孩都穿上了黑色的袍服,衬着周围岁月悠久的建筑,让人产生一种玄幻感,仿佛穿越到了《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

原来只知道葡萄牙出产美酒,却不知它还如此善于制作糕点。葡萄牙是名副其实的美味糕点之国,这可算是我此次旅行最惊喜的一个发现。

在里斯本我就注意到,城里几乎随处能遇到精致不俗、宾客盈门的糕点店,或甜或咸的糕点总有几十种,家家不同,看得人眼花,挑选时更是举棋不定,觉得哪一样都诱人。到了科英布拉,发现这里的糕点在花色上与里斯本差别很大,自成特色。科英布拉以佳肴、美点著称,在这里抓紧时间吃喝,也是理解葡萄牙文化的重要环节呢。

在圣十字咖啡厅第一次品尝当地制作的巧克力果仁硬蛋糕,感觉不像里斯本的糕点那么浓甜,清淡内敛的风格,更合我的口味,于是激发出考察本地点心的兴致。接连几天,饼干、面包、奶酪、当地特色果酱、火腿……一路品尝下来,样样新鲜美味,其中最为独特的是一种叫作“气鼓”(suspiro)的糕点,主料是面粉和糖,外形蓬松轻脆,仿佛被冻住的不规则的海浪泡沫,咬一口,初嚼松脆,随即融化,绵绵的颇有嚼劲,有点近似我国的关东糖,口感十分独特。

除了点心,科英布拉的正餐也令人难忘,古城的人们显然很会享受生活。罗曼门餐厅是一家夫妻档的中型餐厅,装修低调、雅致,走亲和路线,但是细节,门口甚至种有莲花。第一天在这里吃晚餐,一道烤章鱼让我们啧啧赞叹,第二天意犹未尽地再次跑来,又吃到了令人欣喜的红酒炖牛肉。烤乳猪是科英布拉的一道名菜,离开那天,我们在一家名叫“宽门”的餐厅品尝这道经典之作,由此掀起了此次“美食考察之旅”的高潮。宽门的装潢是快餐厅的样式,简朴明亮,可打包带走的烤乳猪三明治是其一大特色,但菜肴之动人也绝不输星级大店。我们点了半份烤乳猪,作为头盘的浓稠例汤已然令人倾情,烤好的乳猪更是皮脆肉嫩,如同含嚼玉脂,美好到无法形容。

葡萄牙餐厅的菜量超大,我们在宽门吃到只能挺着身子走道的状态,居然还剩下不少,于是打包带到波尔图。当晚住在家庭式酒店“丰迪纳之家”,我们把烤乳猪放在开放式餐厅的烤箱里加热,配上刚买的樱桃酒、奶酪,还有酒店主人赠送的当地特色面包,舒舒服服吃了一顿富有家居气氛的安闲晚餐。

至今,一想起宽门的烤乳猪,我的嘴里就涌满思念的口水。科英布拉实在太具人文关怀了,不仅满足游客的思古幽情,还兼顾他们充满好奇与热情的胃,点赞!

猜你喜欢
修女葡萄牙教堂
愿望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葡萄牙KOI餐厅
《教堂之夜》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天然大理石教堂
修女错过教皇祝福电话
爱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