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

2014-01-21 18:13
中国农机化年鉴 2014年0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补贴

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暨农业机械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1日·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3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重要问题,部署2014年工作。

一、关于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

近年来,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巨大成绩,得到长足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连续7年超过2个百分点,2013年超过59%,接近“十二五”规划的期末目标。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有力技术装备支撑,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四化同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好形势令人鼓舞,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农业机械化系统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广大农机从业人员辛勤劳动、埋头苦干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包括自身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尚不平衡。从农作物耕种收环节上看,2012年全国机耕水平已达74.1%,但机播水平仅为47.3%、机收水平仅为44.4%。从农业生产领域上看,种植业机械化发展较快,总体水平较高,而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机械化较高、经济作物较低;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2012年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2%,水稻、玉米机械化水平偏低,特别是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仅为31.6%、玉米机收水平仅为42.4%。从区域上看,北方旱作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水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丘陵山区的水平较低,湖南、广西、海南、福建、重庆、贵州等6个省市区2012年还在40%以下,最低的省不到20%。二是发展的整体质量还不高。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农机使用能耗大、效益低问题较为突出。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许多高能耗高排放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农业机械还在大量应用。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的“三多三少”问题依然突出。有些农业生产环节机具正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局部存在保有量过剩,出现利用率下降的趋势。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拖拉机年均作业面积由2001年的4.93公顷/台下降到2012年的3.73公顷/台,稻麦联合收割机年均作业量由2003年的53.33公顷/台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3.33公顷/台。当然,也不是单台作业面积越大越好。从国外来看,情况也不尽一致,如2003年美国拖拉机年均作业面积36.4公顷/台,英国11.27公顷/台,韩国7.73公顷/台,日本2.13公顷/台。单台机具作业面积到底多大为好,值得深入研究。要摸清家底,总体把握农机装备总量、结构的现状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和更新资源清单,并与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等各种因素关联起来,综合分析,统筹研究,为科学制订规划、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三是服务水平仍不高。农机作业标准不完善,农机手素质参差不齐,作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单家单户农机使用得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围绕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配套不足,如零配件供应、用油供给、机具维修、信息服务等不到位。同时,在农机农艺融合上,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破题,还存在农业农机部门沟通不够,单打独斗等现象,未能从产业发展角度,统筹研究如何变个体优势为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总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到了协同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如何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内外部环境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围绕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研究完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措施,千方百计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片面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努力提升农机应用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关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2014年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第11个年头。10年多来,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把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各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履职尽责,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拉动内需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得到各方面的普遍认可和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在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农机总动力连续跃上7亿、8亿、9亿和10亿千瓦四大台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超过了政策实施前35年的增幅,实现重大历史性跨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事实证明,在目前几项农业补贴政策中,农机购置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及政策效力、效应是最好的之一,这也说明,全国农业机械化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干部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为民服务、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否则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可能有这么多亮点,中央1号文件也不可能连续多年强调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扩大实施范围。

但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选择性政策,与其他普惠性农业补贴相比,实施难度更大,对干部的廉洁性要求更高。从管理的角度看,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违规操作、有的地方农机管理人员权力寻租,少数干部还陷入犯罪,给农机补贴政策实施造成很坏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客观地对待。一方面,要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不断创新工作,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将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个别人出事,就全盘否定政策,否定农业机械化工作,农机部门的干部职工更不能因此背上思想包袱,缩手缩脚,因噎废食,不愿作为,不敢作为。

农机购置补贴作为最大的一项行业促进政策,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政策实施的受益面众、工作量大、关注度高。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措施,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好,确保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要坚持争取投入与抓落实并重,在争取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重点,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集中资金,聚焦薄弱环节和后进领域,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同时,也要注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不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唯一措施手段,不是万能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跟进、协同,巩固和放大政策效应,不能期望所有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都通过补贴政策解决。在完善运行机制和创新操作方式上,要注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力解决农民反映的手续多、办理难、程序繁杂等问题,积极探索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力求便民利民、简便高效;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注重阳光操作,加强实施监管和廉政风险防范,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

今后,要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要科学规划。这是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在全面总结10年实践经验和深入调查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规划,作为测算资金和指导实施的依据。通过规划,摸清需求、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完善管理,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二要改革创新。这是农业机械化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和体现。要遵循“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力度,优化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切实发挥好市场和社会作用。同时,要按照转变职能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职能,加强改革试点。当然,改革要有条件,做好风险规避。要稳扎稳打,设置好前置条件,把潜在的风险点考虑清楚,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既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遵重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考虑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情况,科学论证,把握底线,稳步推进。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取得实效。三要全程全面公开。利用各种手段、平台,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推进补贴政策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全程全面公开。在实施前要公布政策内容,让农民有知情权;实施中要公布资金使用进度,让农民有参与权;实施后要公布补贴实施情况,让农民有监督权。要加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织密监督之网,遏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发生了也使其无处遁形。四要严惩违规。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职责,切实履职尽责。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劲道,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时刻保持对违规操作行为和不法分子的高压态势,坚持从严从紧、抓大不放小,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绝不搞例外,绝不姑息迁就。对违规农机企业该取消资格的要坚决取消资格,该上黑名单的要上黑名单。对农机管理人员进一步要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对违反纪律的,该问责的要问责,该通报的要通报;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是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后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两项重大政策突破,来之不易。各试点省份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务必要开好头、起好步,做好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衔接,科学制定方案,认真规范实施,确保试点取得预期效果。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为今后加大实施力度打下坚实基础。

三、关于加快突破薄弱环节、提高农机应用水平

今天把“加快突破薄弱环节”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讲,是感到这些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领域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提升速度不快,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已经或将影响到产业的稳定、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结构调整。从全国来看,当前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的薄弱区主要在南方丘陵山区;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在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收;主要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在棉花机收、甘蔗机收、油菜机播和机收、马铃薯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这些薄弱环节发展明显滞后,已经影响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成了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导致农民种植意愿下降、种植面积下滑、产量下降,甚至产业萎缩。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将影响“四化同步”发展大局。正因为此,今年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

解决薄弱环节的机械化问题面临的困难多、难度大,不能单靠一个部门、一个行业,需要多部门联合,互相配合,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主动入位,发挥好牵头作用,抓好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性措施,分门别类地加快突破。重点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的合作机制。建立不同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整合现有院所科研力量,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等联合攻关。建立各级农机与农艺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发挥国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现阶段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大课题,激励和支持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合作研究,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一体化进程。

二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研发。目前,我国现代农业装备需求非常迫切,但许多高、精、尖、新的农机产品,还主要依赖度进口,机具价格也很昂贵。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尽快改变农机农艺脱节的状况,努力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加强农机关键技术研发,抓紧开发实用、经济、安全、智能的农业装备设施。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和引领,促进生物、工程、信息、环境技术集成化,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三要进一步加强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要抓住机遇,积极协调争取将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融入到中央和地方的重大规划、重点工程和主要项目中去,统筹谋划,积极推进。要加强与科教、种植业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重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载体,加大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要推动实施已发布的水稻、玉米、油菜、甘蔗、棉花、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措施推广应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当前,广大农机手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机手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协调,将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实用人才作为农民培训的重点。要明确措施要求,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要针对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开展农机农艺培训活动。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艺技术。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培训质量,提高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保养水平,把农机从业人员培养成为一代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发挥好他们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

四、关于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的分工分业越来越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逐步加快,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速涌现、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有机户闲、无机户难”的矛盾,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群众,政府不可能包办。但像一些大功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大型机械,依靠一家一户来购买,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更没有必要,必须依靠农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来推进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村地块分散、小农户经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机社会化服务仍将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总数已超过500万个,其中,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2013年达到4.1万个,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领域还不够宽,服务半径还不够优化,支撑保障条件也还没跟上,一些地区的农机“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要培育壮大服务主体。我国现有4 000多万个农机户,这是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础,其中的500多万个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则是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各地要加强指导,争取补贴资金和示范项目支持,引导农机户和农户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各类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农机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在各类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发挥引擎带动作用。要树立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二要总结完善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入社成员的意愿和权利。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按照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服务品牌化的要求,在农机服务组织内建立起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的分配机制、民主的管理机制。要将每个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成为“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机服务组织的生产潜力和经营活力。三要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行为规范和技术标准,做好农机服务的市场供需等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要以农机户为基础,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农机中介服务为纽带,政府支持服务为引导,建立起“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的全程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农机经营服务。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五、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着力破解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难点难题,必须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充分肯定农业机械化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业机械化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倾向。如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一些同志暴露出准备不够、能力不强、应对不力的问题;在落实中央扶持政策和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一些干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还有一些同志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对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查处不力,甚至不作为;还有一些地区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强;少数干部以权谋私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围绕上述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并强化督导检查和必要的说服教育。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面临实现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而新出现的问题。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要想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专业干部。

二要进一步增强工作执行力。总的来说,地方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上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部署要求等方面,态度是坚决的,执行是有力的,效果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组织纪律涣散,在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要求方面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搞地方保护主义。这些虽然只是少数情况,但影响很坏。全国农业机械化系统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放在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中来考量,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的要狠下心来,严肃处理,视情况分别给予约谈、通报批评、通报同级党委政府等督促检查措施。

三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切实减少对市场的过多干预。要认真履职尽责,把该管的管住、管好,特别要在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下工夫。要在本部门职责权限内开展工作,防止权力乱用,对那些依法应由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处理的工作,应及时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处理。要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调查研究,超前谋划和创设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并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事权划分,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保障补贴工作正常开展。要提高农机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队伍素质,全面履行安全监理、农机推广、农机维修、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地理定位信息系统的主要原理是将与地理相关的内容进行电子化的转换,使其以动态的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游客所在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1]。旅游管理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游客的位置信息,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在旅游管理中应用地理定位信息系统,不仅能使游客感受到更加优质和完善的服务,还能为促进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推动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要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全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用身边的人和事,开展典型警示教育,杜绝侥幸心理,时刻拒腐防变。要深入贯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强化纪律意识,坚持把遵守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严守工作、生活、财经纪律;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系统积极营造和努力保持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献身“三农”、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做好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务实创新,攻坚克难,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暨农业机械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1日·江苏南京)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

一、关于2013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情况

2013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总体呈现以下6个特点。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施规范高效。2013年,中央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全年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17.5亿元。操作方式上,探索开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创新试点,21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还有10多个省级单位在部分县市开展相关试点。扎实推进补贴政策信息的公开公示,建设完成农业部、省两级网上公开专栏。对28个省份的近3 000名基层补贴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执行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印发《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任务,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违规企业80多家,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知名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不法企业产生震慑作用,有力地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净化补贴市场。2013年补贴工作各地人民政府更加重视、责任更加明确、操作更加规范、监管更加到位、政策效应更加显著,农民、企业、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此外,继续在山东等11个省(区、市、垦区)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试点,促进老旧农机更新换代和节能减排,报废老旧农机超过1.5万台,使用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8亿元。继续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基地建设,中央安排投资3亿元,支持97个县(场),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7 333.34千公顷。正式启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这是中央财政首次为农机作业实施补贴,意义深远;全国预计完成深松整地10 666.67千公顷,同比增加666.67千公顷,为粮油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2013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10.6亿千瓦,同比增长3%。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大幅度增加,全年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同比分别增长9.5%、8.2%。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60.6万台、144.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8.1%、13%,其中玉米收割机同比增长23.8%。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73.5千瓦以上拖拉机、喂入量5千克/秒以上小麦收获机、三行以上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等高性能机械增量明显,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畜牧养殖及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机械也都有大幅增长。在制造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农机市场一枝独秀、产销两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

三是重要农时和薄弱环节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各级农机部门精心开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作业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农机作业机具供需平衡,作业市场稳定有序,作业面积大幅增加。面对东北地区严重低温春涝,华北地区夏玉米成熟期推迟、小麦播种茬口紧等异常情况,农机部门宣传发动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机具调配到位、合作社作用发挥到位,农机成为抢收抢种、抗灾救灾的主力军,有力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三夏”期间,全国小麦机收率超过92%,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机播率达90.8%。全年全国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分别超过35%、7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超过4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均提高15个百分点;油菜、马铃薯、花生机收和冬油菜机播(栽)、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较2012年大幅增加,如湖北油菜机收水平达到37%,山东花生机收面积达576.67千公顷。

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各项工作。开展了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各地通过政策倾斜、示范引导、政企联动等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服务主体,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典型。2013年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4.1万个,增幅连续3年超过20%;入社成员数量、入社土地面积进一步增加,如河南省,农机合作社达到5 288个,年作业面积达到3 398.67千公顷,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28千公顷;很多合作社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又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双主体”。农机作业服务领域从产中向产前、产后领域拓展,呈现全程化、品牌化趋势。新型农机服务经营组织已成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有生力量。

六是农机依法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开展全国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监督检查,提高鉴定工作规范化水平。开展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及时处理农机质量投诉,协调公安部门打击补贴电信诈骗行为,有力维护购机农民合法权益。安全监理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实施监理装备建设项目,推动各地积极争取投入,推进实行农机定期免费检验制度,对农机牌证发放、安全检验、培训考试、报废回收、事故保险等费用给予补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农机安全监理规章制度,加强专项整治,加大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全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2013年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产量“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关于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关系都处在变革的关键期,农机产品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农业政策体系的日趋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政策环境将更加优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农业机械化仍然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可期待又一个“黄金十年”。

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包括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改革农业补贴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必将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直接提高农民购置农机的融资能力。

二是家庭农场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逐步兴起。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的趋势。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2 666.68千公顷,占比26%;经营耕地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农户有891万户;家庭农场达到87.7万家,平均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3.33公顷。新型主体的增加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必然对全程化、配套化、高端化的农机装备应用和相关社会化服务,产生新的需求。

三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已超过2.63亿人,40岁以下占60%。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近1/3已超过50岁。对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研究标准,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已明显处于老年型。“谁来种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农业生产急需机械替代劳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四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013年12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2020年前建设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53 333.36千公顷,其中2015年前建成26 666.68千公顷。这将大大改善农业机械的通行和作业条件,激发新的农机购置使用需求。

五是农机农艺融合步伐有望加快。2013年中央1号文件将“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强调要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品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将以机械化为平台、集成推广适合农机作业的品种和栽培技术,作为核心内容。制约薄弱环节机械化的农艺及品种问题,有望加快破解。

当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关注度增高,对农业机械化系统规范高效落实政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支撑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机总动力持续较快增长,对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稳定提高机具利用效率效益、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形势、顺应农民群众新期待,对提升农机鉴定、推广、监理机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敢挑重担,正视挑战、把握主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质装备基础。

三、关于2014年农业机械化重点工作

2014年农业机械化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围绕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着力改革创新,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政策的高效廉洁实施;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集成配套技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积极进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农艺融合度、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好转;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以上,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2014年,重点要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2014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已经公布,请各省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具体的实施组织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履行政府管理监督职能,进一步维护农机企业公平竞争、购机农民自主选择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便民利民,促进政策的规范廉洁实施。一是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方式。鼓励各省选择部分生产急需的重点机具敞开补贴,缓解需求矛盾;允许各地采取购机与公示同步进行、先购机后申请补贴和对补贴额较低的农机具部分抽查、电话核实等措施,减少管理流程,方便农民购机。此外,2014年选择一个省全面开展补贴市场化改革试点,将补贴产品与推广目录脱钩,允许补贴种类范围之内、违规企业产品名单之外的所有农机产品享受补贴政策,请相关省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切实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信息公开专栏建设,推进农机购置补贴信息深入全面全程公开。积极推行村级公示制度,将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三是继续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农民投诉多、“三包”服务不到位、虚高价格、以小抵大或以小喂入量鉴定大喂入量、擅自降低配置、以次充好、采取不正当竞争、出厂编号及铭牌不规范等行为,必须零容忍,坚持从严从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搞下不为例。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力度,重拳打击违规违纪行为,逐步建立起违规企业负面清单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确保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各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补贴制度改革措施,认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改革完善制度积累经验。2014年,农业部将配合财政等部门,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启动修订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将继续开展全国基层补贴管理人员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其政策执行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

第二,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粮食作物和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综合施策。一是加快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要积极协调争取科研项目支持,组织开展联合协作攻关,力争突破技术瓶颈;通过试点示范,形成技术配套模式,积极组织推广。2014年我们将组织召开黄河流域棉花机收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加快成熟主推技术的推广。推动实施已发布的水稻、玉米、油菜、甘蔗、棉花、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促进农机农艺技术措施有机融合,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高效施肥、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加快南方稻区机插秧、东北及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收技术推广,力争水稻机械化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38%和55%,同比分别提高3个和6个百分点。三是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在主产区创建36个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促进适宜机械化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装备技术集成配套,力争建成若干集中连片、节本增效增产明显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探索形成可大范围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第三,着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是抓好关键农时季节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精心组织好跨区机耕、机种、机收作业和抗灾救灾等工作,推动重要农时农业生产有力有序进行。推进作业管理信息化,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学调度机具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机制及其运行模式研究,协调争取对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主体的扶持措施,促进农机作业服务的专业化、全程化、品牌化;引导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耕种收管、产后初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提高综合效益。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支持指导力度,开展农机合作社经理人培训,努力促成“企社共建”、“银社共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农机人员培训。组织好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办好农机高技能人才及师资培训班,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掌握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手,促进农机利用水平和农业生产质量稳定提高。

第四,着力推进农机质量管理规范化。继续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认真受理和处理农机质量投诉。以补贴机具为重点,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和重点检查,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研究修订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有关制度,增强制度规定的协调性、实效性。强化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继续开展推广鉴定工作监督检查,促进省级鉴定规范化建设,提升鉴定工作质量。研究提出完善、改进推广目录制定工作的措施,优化工作程序和评审方法。及时发布2015—2017年目录申报指南,组织做好申报、评审、公布等工作。加强国家《目录》产品的监督管理。组织公布全国二级以上农机维修点名录,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工作,切实提高农机维修经营服务网点的持证率。

第五,着力建设“平安农机”。完善农机安全监管制度及保障措施,组织制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防护性能提升试点,争取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投入,推进落实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制度;加强农机保险补贴制度研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等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组织农机安全宣传作品创作与推广,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知识;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牌证管理,切实提高“三率”,推进建立拖拉机登记信息库。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做好农机事故预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

第六,着力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10周年、《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5周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0年成效专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协调落实具体扶持措施。加快制定《报废农业机械回收办法》。继续组织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及时总结成效经验,探索完善配套制度,通过做好试点,争取稳住投入渠道、扩大投入规模。加强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修订统计制度,定期开展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综合分析。继续在全国试行畜牧业、渔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园艺)、林果业(果茶桑)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对试行情况进行评估并适时发布结果。

第七,着力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大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依法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及时总结交流地方开展农业机械化重点工作、创设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启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聚焦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等重大问题研究,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担当意识,引导干部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真正用好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推动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中央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始终把权力置于有效监督制约之下,确保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凝聚正能量。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为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补贴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不一样的农机展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