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2014-01-22 16:02向东生徐晶晶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征象胸部低剂量

向东生 陈 林 徐晶晶 陈 轶

胸部螺旋CT扫描因其对肺内病变的阳性发现率敏感性较高,具有极好的密度分辨率,且具备无组织重叠显像等优点,已成为医学影像学最常采用的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容积采集能力强大,10 s就可以采集全肺的信息。目前,采用的常规剂量扫描,特别是薄层高分辨扫描,患者接受到X线的辐射剂量危害程度较大,同时还增加了CT球管的耗损。近年来影像学专家在研究探讨一种既能较大幅度降低扫描X 线剂量, 又不影响CT图像质量的扫描方法,既可使多层螺旋CT较普遍的用于肺部检查,又可广泛应用于重点人群的健康普查。这样就可有效地发挥CT的检查优势,尽早发现肺部等早期病变,于是低剂量肺部CT扫描成为了当今影像学重点研究探讨的方向[1-2]。近年来,有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部作筛选扫描,发现病灶后再行局部高分辨率扫描的CT检查模式已在临床上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组较可靠的CT扫描参数来作为常规肺部低剂量CT扫描。本组采取选择CT扫描前先摄数字X线胸片,发现有或疑有病灶直径≤3 cm的患者再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探讨二者对小病灶的显示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因有咳嗽、咳痰、或/和咯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在摄取数字(digital radiography, DR)胸部X 线平片检查后,发现或肺内有/或疑有小节结(直径≤3 cm)病灶的就诊患者5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先后进行两种不同剂量方法胸部扫描(只收一项费用)。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6岁。50例数字X 线胸片发现肺部小结节病灶者43例,7例可疑有小病灶者。

二、扫描方法

患者采取仰卧于扫描床上,双手抱头,以相同的扫描范围和呼吸状态,屏气完成扫描。所有病例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t 16排螺旋CT机扫描。常规剂量螺旋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240mA、层厚10.0 mm、层距10.0mm,螺距1.375︰1,扫描时间0.8 s,重建层10 mm及1.25 mm;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60 mA,层厚1.25 mm、层距1.25 mm,螺距1.375︰1,扫描时间0.8 s。最后将两种采用不同扫描剂量方法所取得的图像经重建后分别调整窗宽、窗位至最佳状态。在同一条件下拍片或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阅片系统上阅片分析。本研究采用照片或阅片的窗宽、窗位是:肺窗窗宽 1000 Hu,窗位-700 Hu;纵隔窗窗宽350 Hu,窗位40 Hu。

三、分析与评价

将获得的2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分别由两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高年制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阅片时为避免将同一病例不同扫描条件的CT片在同一时间内判读,本组将两种不同扫描条件的CT片顺序打乱后依次判读。分别就肺内发现小病灶的数量、大小、形态、边缘,以及有无钙化、毛刺,病灶内密度是否均匀及有否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显示等征象进行逐一判定、测量,同时分别作出定量和定性诊断。

结 果

两种不同扫描剂量均发现病灶58个(其中1例3个、6例为2个),其表现的征象数和定性诊断数评定结果显示,上述2种不同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病灶数目和定性诊断的主要特征差异不明显,两种扫描剂量发现胸腔积液,病灶内钙化数及形态、边缘征象等均相同,而且两种扫描剂量发现的最小结节直径均为5 mm。随着管电流的降低, 部分患者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较小;发现结节敏感性降低,有5例肺内细小结构显示模糊;组织分辨力减低,但不影响对结节的观察;纵隔内淋巴结数目、大小显示无明显差异。两组扫描的X线剂量测定240 mA和60 mA的系统自动计算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 CTDIvol)分别为6.39 mGy及2.14 mGy。低剂量扫描技术X 射线照射剂量明显少于常规剂量扫描,大大减轻了对患者身体的辐射损害,具有明显的防护意义。

讨 论

常规CT虽然对肺部结节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其扫描X射线剂量大,是数字型(DR)胸片的400~600倍不等,不能作为常规大规模的肺部CT普查[3]。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研究运用,为肺部的普查创造了有利条件。X线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受照射剂量的大小成正比,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88年有关医疗照射的报告指出,当今X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已经成为人工电磁辐射的最大来源[4]。因此,在利用X 线检查技术(X 线照片和X 线CT)为患者诊断疾病的同时,必须考虑患者所受到的照射剂量问题。而如何选择合适的X 线检查方案,要做到即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又能够把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到最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低剂量螺旋CT 扫描是在不降低肺部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X线幅射剂量降至最低点,使患者免受过多射线的幅射损害。相同扫描范围,低剂量CT 扫描的X 线总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 扫描,也明显降低了CT 球管过热和损耗,有利于延长CT 球管的寿命,可减少CT球管的费用支出成本,因此,也可减少CT普查肺部疾病的检查成本[2]。低剂量螺旋CT 检查是目前用于肺部疾病的唯一较可靠的有效检查方法,也是检出早期肺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特别是CT薄层重建成像对发现早期肺癌有较高的敏感度。肺部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因其成像的分辨率、对比度、清晰度、伪影等与常规剂量CT 扫描无明显差异,此项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体检和筛选研究[5]。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组织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是成人的十多倍,因此,也最适合运用低剂量CT 扫描[6]。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应用的低剂量CT 扫描程序,在管电压不变,毫安从常规CT扫描的240 mA 下降至60 mA ,仅为常规扫描剂量的1/4。但管电压不变,毫安降低到一定程度时,CT 图像均匀性会逐渐变差,图像噪声水平逐渐升高。因此,也不能无限降低,我们经过多组低剂量扫描摸索对比后,将扫描剂量设置为60 mA,0.8 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种扫描剂量发现直径≤30 mm至≥5 mm的病灶数、病灶内钙化数、胸腔积液和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等均相似。病灶影像阳性征象的显示,主要取决于CT的空间分辨率,两种扫描方法所发现的病灶内征象数、定性诊断数无明显差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低剂量胸部CT 扫描技术中的窗宽、窗位调节极其重要,必须在照相前将该值调至显示病灶征象、形态等的最佳状态。在检查以肺窗观察为主的疾病时,可以选择<48 mAs 的扫描条件;纵膈窗图像噪声较大,但不影响纵膈内淋巴结及冠状动脉钙化的显示。在选择扫描剂量时,还应该考虑到受检者的年龄、体重、病种等其他因素[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已能基本满足肺部平扫的诊断要求,尤其是在发现病灶方面已能和常规剂量扫描一致。由于扫描剂量的明显降低,减少了设备耗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CT球管成本大为降低。就其较低的照射剂量及明显高于X线片的阳性检出率,完全能在健康体检中广泛应用,使CT 有可能象普通数字型胸片一样,成为肺部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并逐渐应用于肺部以外的其它部位,有利于满足临床对肺部和各种疾病的普查、诊断和治疗的需要[8-10]。

参 考 文 献

1 方文春, 夏丽天, 刘景芳, 等. 16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2): 167-169.

2 钱林清, 周建良, 李义昌, 等. 16 排螺旋 CT 肺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 2012, 34(19): 2930-2931.

3 侯志雄.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4):620-622.

4 王志平, 杨 蓉, 周 海. 64层螺旋CT低剂量双相扫描像素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7): 81-84.

5 邢雪莲.多层螺旋 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3): 411-412.

6 孔秋雁, 陈廷港, 许崇永, 等.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6): 792-794.

7 杨俊武, 韩万智, 刘书峰.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 2010, 48(12): 59-61.

8 陈仲平. 副鼻窦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初步应用[J]. 安徽医学, 2012, 33(7): 890-891.

9 刘贵喜, 熊刘珊, 陈丽琨, 等. 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尘肺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4, 32(1): 64-67.

10 边当绒, 于春英, 顾志娟, 等. 儿童副鼻窦的16层CT低剂量扫描[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4, 20(1): 17-20.

猜你喜欢
征象胸部低剂量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
女子胸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