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

2014-01-23 08:32杨玉臣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气腹开腹胆囊

杨玉臣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外一科(天津3015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自1987年由法国的Philip Mouret首次成功施行以来,其微创优势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目前已成为外科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我院2005年12月—2012年11月对105例老年患者施行LC,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男46例,女59例;年龄65~83岁,平均(68.5±3.4)岁。病程1 d~30年,平均3.5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6例,胆囊息肉31例。B超及MRCP检查未提示胆总管结石,胆囊息肉行CT检查,除外占位性病变。其中76例伴有内科病,占72.4%,伴有2种以上疾病的32例,占30.5%。合并有高血压病47例,冠心病29例,糖尿病24例,慢性肺部疾患18例,肺部感染7例,肝功能不全5例(Child A级),脑梗塞后遗症2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耐受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完善心脏彩超、Hotter甚至冠脉造影检查。高血压者规律口服药物,使血压维持在160/95 mmHg以下。冠心病者应用扩冠药物及心肌营养药物。慢性肺部监测血气及检查肺功能,评估肺部情况,应用止咳、袪痰、化痰药物。肺部感染者应用抗生素。糖尿病者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6.1~10.0 mmol/L。肝病者补充白蛋白、维生素K及保肝治疗。脑血管病者完善头颅CT或MRI检查,预防应用相关药物。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建立CO2气腹,气腹压维持在10~12 mmHg。取仰卧位,头高脚低20°~25°,左侧倾斜10°~15°。采用四孔法操作完成手术,如有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立即中转开腹手术。炎症较重,渗出多者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应用化痰药物。术后1 d进低脂流质饮食,早期下床活动同时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2 结果

本组105例,2例因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110 min,平均(50±5.3)min。术后住院时间3~12 d,平均(4.5±2.3)d。术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例,术后发生脑梗塞1例,心绞痛2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内科治疗痊愈。并发胆漏2例,经引流治愈。术后随访3~12个月,效果良好。

3 讨论

LC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机体干扰小等特点,减少了由于手术引起的心、脑、肺等并发症,是老年患者首选的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方法[2]。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已明显减退,并且常合并有各种慢性器质性病变,LC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点,决定了术前准备的重要性。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常规行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对患者各重要脏器的功能给予评定,并积极对并发病处理。对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或6个月内有心梗病史的患者,如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心律失常,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术前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因术前紧张情绪有可能增加心肌耗氧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应给予应用扩冠及改善心肌药物。同时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使患者情绪稳定,可给予适量应用镇静剂。如病人正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的活血药物,术前应停用1周,以减少术中出血。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在于血压波动较大,麻醉过程中血压骤然升高,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并发症。术前应严格控制好血压在160/95 mmHg以下,用药应个体化,严密监测血压,降压药服用至术晨。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引起严重并发症。术前可口服降糖药,口服效果不好,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使术前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前应检查胸片、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并让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咳嗽排痰,应用祛痰,止咳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合并有肺部感染,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手术。肝病患者应补充白蛋白、维生素K及保肝治疗,控制肝功能达到Child A级以上,尽量改善凝血功能[3]。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继发性病理改变,尽量于术前给予纠正。

老年人的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并常伴有合并症,手术风险高,术中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LC气腹使腹腔内压力升高,可引起全身血流再分布,导致心、脑及腹腔脏器血流量减少。本组1例患者术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经内科抢救好转,完成手术。术中应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可降低气腹压力(一般控制在10~12 mmHg)。对慢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气腹压力可控制在8~10 mmHg,减少气腹对膈肌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多有疾病反复发作及病史长的特点,可能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局部解剖层次不清,应仔细操作。解剖时应紧贴胆囊壶腹和胆囊壁分离,辨清“三管一壶腹”的相互关系,防止肝外胆道的损伤。同时仔细电凝胆囊床,以减少渗血和胆漏的发生。术中果断中转手术,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术中发现胆囊三角粘连严重,不能分离及发生出血、脏器损伤等不可抗拒的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中转开腹是手术方法的转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2例因粘连严重,解剖不清中转开腹,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根据情况放置腹腔引流管,可引流炎性渗出液,以减少腹腔感染的几率,同时可观察有无出血或胆漏发生。本组术后2例发生胆漏,由于有引流管,经引流5~8 d后自愈,避免了再次手术。

做好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心电、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高血压患者应继续使用降压药,防止脑血管意外。本组1例合并有高血压,术后3 d发生脑梗塞,给予转脑内科治疗,3周后痊愈。冠心病患者由于疼痛,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术后应给予扩冠药及营养心肌药物。本组2例术后1 d诉心前区痛,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诊断为心绞痛,经及时处理痊愈。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尿糖,以防酸中毒,掌握好补液量及速度,以利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鼓励咳嗽,排痰,并给予雾化,祛痰,止咳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本组2例发生肺部感染,经控制感染治疗痊愈。

[1]秦鸣放.腹部外科腹腔镜与内镜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14.

[2]郭贵军,翟瑜,杜权,等.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8):641-643.

[3]Rivas H,Varela E,Scott D.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itial evaluation of a large series of patients[J].Surg En⁃dosc,2010,24(6):1403-1412.

猜你喜欢
气腹开腹胆囊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免气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