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5例

2014-01-23 08:32王跃平包茂德缪美芬杜洪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导针刀片髓内

王跃平,包茂德,缪美芬,杜洪海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骨伤科(东阳32210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髋部最常见的骨折,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手术治疗成为首选,股骨近端髓内钉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们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60多岁以上75例患者进行标准Gamma钉III型(国产PFNA)内固定手术,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61~89岁,平均75.6岁。左侧43例,右侧32例。按Evans分型,I型5例,II型18例,III型27例,IV型23例,逆粗隆型2例。受伤原因:自行摔伤68例,交通事故或其他外伤7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例;糖尿病21例。受伤前均能自行行走或扶拐行走。入院后行皮牵引,常规摄骨盆正位、患髋正侧位X线片,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动态心电图、肺部CT,必要时头颅CT平扫。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平均4 d。

1.2 手术方法 静脉复合全麻,仰卧于骨科牵引床。C形臂X线机置于两腿之间,复位。确定股骨大转子顶点,由顶点向后向近端各移2横指的交叉点为起点,向近端水平切开约3 cm切口,平行切开筋膜。从臀中肌后缘进入,用食指或中指确定大转子顶点,并确定进针点。在一手食指引导下,导针插入髓腔。正侧位透视证实导针位置满意,进针点扩大,插入主钉。通过导向器保持一定的前倾角,向股骨头颈钻入导针。正侧位透视导针在股骨颈内适宜位置,并到达股骨头软骨下骨。测深后沿导针钻开股骨外侧皮质,并沿导针电钻钻孔至股骨头下。将选好长度的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颈,放松患肢牵引。透视证实螺旋刀片位置满意,锁紧螺旋刀片,对骨折进行加压。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股骨外侧皮质钻孔后直接打入螺旋刀片。安装远端锁钉及尾螺。

术后应用头孢I代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6 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10~30 d,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周伤口拆线。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以全身情况、骨折稳定情况、活动无或可忍受疼痛及定期复查X线片等各种指标确定完全负重时间。

2 结果

本组75例,手术时间(30±15)min,术中出血(100±50)mL。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年。后期2例死于其他系统疾病,1例因骨质疏松术后1周出现股骨头切割内固定失败,1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74例按Harris评分[1]对患髋功能进行评定,优58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2%。

3 讨论

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内固定方法有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随着GammaIII型(我院使用国产PFNA)做为髓内固定器械,因其微创、固定强度高及符合生物力学特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关注和应用[1]。髓内系统的螺旋刀片具有加压和抗旋转两种作用,在打入过程中螺旋刀片压紧松质骨,提高松质骨密度及螺旋刀片稳定性,螺旋刀片与主钉之间的特殊设计限制了刀片的旋转,抗旋转作用强,适用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螺旋刀片对周围骨质进行性加压夯实,增加了钉的把持力,避免了对股骨颈内骨质的切割。对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或PFNA等髓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DHS等髓外固定,可以减少髋内翻、股骨头切割、退钉等并发症,尤其是合并有后内侧或大粗隆区的3、4部分骨折及骨质疏松病例[2]。

内固定术中骨折复位的注意点:⑴通过患肢纵向牵引,轻度内旋内收及调整患肢内收外展,绝大多数患肢获得满意复位,但有小部分患者仍无法获得理想复位,出现内翻、向前、向后成角和旋转移位。若一次不能复位,可放松患肢后重新复位,移位最好在术前纠正,术前实在不能纠正或纠正不满意,可借用术中切口用骨膜剥离器顶骨折块,或借助C臂机透视定位用斯氏针顶骨折块复位。本组曾有2例术前复位困难,分别用骨膜剥离器及斯氏针术中完成复位。⑵骨折复位也应适可而止,下肢骨折复位强调纠正短缩,恢复肢体长度,恢复骨折块间的对位及力线关系即可。转子间骨折复位不满意往往与牵引力不足有关,对不稳定的粉碎性转子间复杂骨折,恢复颈干角,纠正旋转畸形,骨折内侧壁与后外侧壁有效接触即可达到复位目的。⑶当螺旋刀片进入股骨颈后,在锁紧前需要放松牵引的下肢,利于螺旋刀片旋紧时转子间骨折起到一定的加压作用,减少骨不连的风险。

围手术期注意点:⑴做好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如心肺功能、肾功能、脑梗塞、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评估,一旦发生以上情况,预后常不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术前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骨折或手术引起的疼痛及时合理处理,老年人往往合并内科疾病,故在完善检查后,作好手术、麻醉能否耐受评估,应同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风险尤其重要。术前血压控制平稳;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控制平稳在6.1~8.5 mmol/L。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进食半卧位或坐位,预防呛咳误吸入肺部。同时进行术后疼痛的处理,心肺功能的保护,预防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⑵虽然GammaIII型应用多种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股骨髓腔过小或股骨过于弯曲病例应引起注意,避免主钉插入困难或引起股骨骨折,在术前拍片中应测量髓腔大小,应常规备用扩髓器,以防主钉插入困难时予以扩髓。髓腔小于9 mm应慎用GammaIII型,或改用其他内固定材料。⑶术前、术后贫血应引起重视,本组病例术中出血(100±50)mL,术后输血共48例,输红细胞2~4 U不等。隐性失血不容忽视,与术前贫血、创口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患者年龄大骨髓造血功能差、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术中扩髓等有关,术后常规血红蛋白监测很有必要。

[1]Harris WH.Traumatic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Treatmea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1969,51A:737-755.

[2]宋肖丹,傅安.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20-521.

猜你喜欢
导针刀片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股骨头髓钉倾斜角测量器的设计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卧式青核桃脱皮机链板输送机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术前计算机设计三维打印制备舟骨螺钉导向模板置钉精确度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