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调查研究①

2014-01-23 08:56王积建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值置信区间平均值

王积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调查研究①

王积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

本文将浙江省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组成研究样本,使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浙江省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较多,创业环境较好;浙江省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强,超过了中等水平;在创业机会上,本科院校显著小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创业能力上,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显著差异。

大学生创业;创业机会;创业能力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创业能力”是第三本护照[1]。“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GEM)项目是当今世界惟一的全球创业研究项目,其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就是创业指数[2]。大学生创业观察是中国创业观察的一部分,利用创业指数研究大学生创业发展状况,对于充实和支撑中国创业观察的研究项目,对于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中国知网里输入关键词“创业指数”,时间区间是1989~2012年,只搜索到2篇文章。仇翔等提出了三个针对大学生个体创业行为的评估模型,以帮助大学生评价自身的创业状态[3]。刘宗让研究了浙江区域创业活动活跃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浙江创业环境建设、创业政策及服务方面的对策[4]。本文使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评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形成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关键特征,为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指数研究提供支持,也为改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提供政策依据。

一、调查对象

截至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05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以浙江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本科院校中抽取16所,从高职高专院校中抽取15所,一共31所构成高校样本,然后再从高校样本中随机抽样得到学生样本3238人。

二、调查指标体系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全部参考了GEM项目的相关内容,仅对个别指标作了适合于大学生创业观察的改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指标体系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浙江大学生创业机会较多

问题1,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23.7%,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23.7%。将“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按照“5、4、3、2、1”赋值(下同),加权平均值为3.0,等于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为学生创造创办新公司的好机会一般,处于中等水平。

问题2,40.0%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达到35.5%,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24.6%。加权平均值为3.1,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创办新公司的好机会较能把握这些机会的人而多(简言之,机会比人多)的程度一般,微弱超过中等水平。

问题3,40.0%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23.7%,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28.1%。加权平均值为3.1,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创办公司的好机会在过去5年内大量增长的程度一般,微弱超过中等水平。

问题4,29.4%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达到51.4%,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达到19.3%。加权平均值为3.4,超过中值3较多,说明全省大学生可以很容易把握创业机会的程度较大,处于中上水平。

问题5,34.5%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37.4%,特别是持“很同意”观点的比例最高,是15.5%,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达到28.2%。加权平均值为3.2,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创办真正高成长公司的好机会相当多的程度较大,超过中等水平。

综合来看,创业机会的全省平均值为3.2,超过了中值3,说明浙江省大学生所面对的创业机会较多,创业环境较好。但问题1较小,说明浙江省高校里创办新公司的好机会并不多,仅处于中等水平。

(二)浙江大学生创业能力较强

面对创业机会,能否有效地把握,涉及创业能力大小,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动机两个方面。

(1)创业技能

问题6,40.2%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33.0%,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26.8%。加权平均值为3.1,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知道如何创办及管理高成长型公司的程度超过了中等水平。

问题7,36.4%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达到32.7%,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30.9%。加权平均值为3.1,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大学生知道如何创办及管理一家小公司的程度一般,微弱超过中等水平。

问题8,39.1%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30.0%,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30.9%。加权平均值为3.0,约等于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有创办新公司经验的程度一般,处于中等水平。

问题9,19.1%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达到49.1%,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有31.8%。加权平均值为3.3,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大学生能对创办新公司的好机会迅速做出反应的程度较大,处于中上等水平。

问题10,35.8%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42.2%,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达到22.0%。加权平均值为3.1,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许多大学生有能力组织创办新公司所需的资源的程度较大,超过了中等水平。

综合来看,创业机会的全省平均值为3.1,超过了中值3,说明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技能较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有5个项目都超过了中值3,说明浙江省许多大学生知道如何创办及管理高成长型公司,知道如何创办及管理一家小公司,有创办新公司的经验,能对创办新公司的好机会迅速做出反应,有能力组织创办新公司所需的资源。

(2)创业动机

问题11,33.6%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40.0%,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26.4%。加权平均值为3.2,超过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将创业视为一个致富的良好途径的程度较大,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问题12,30.9%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达到30.0%,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有39.1%。加权平均值为3.0,约等于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将成功创业者作为一项希望的职业选择的认同度一般,处于中等水平。

问题13,36.4%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31.8%,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也有31.8%。加权平均值为2.9,约等于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对于成功的创业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的认同度一般,处于中等水平。

问题14,25.5%的学生认为“一般”,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达到37.2%,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有37.3%。加权平均值为3.0,约等于中值3,说明全省大学生对于经常能在公众媒体中看见成功创业的故事的认同度一般,处于中等水平。

问题15,38.2%的学生“不同意”创业者是有能力的和足智多谋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选项。持“不同意”及以下观点的同学达到55.5%,而持“同意”及以上观点的同学只有24.5%。加权平均值仅为2.6,远低于中值3,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对于创业者有能力和足智多谋的认同度很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综合来看,创业动机的全省平均值为2.9,约等于中值3,说明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动机一般,处于中等水平。有2个项目低于中值3,说明浙江省大学生对成功的创业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的认同度不高,对于创业者是有能力和足智多谋的认同度也不高。但将创业视为一个致富的良好途径的认同度却较高。

将创业技能和创业动机加权综合,得分3.1,超过了中值3,说明浙江省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强,超过了中等水平。

四、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均值差异比较

(一)创业机会

为了比较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创业机会上的差异,设计了3个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比较指标

1.创业机会均值估计

(1)期望在三年内创办企业的大学生比例,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36.9%,置信区间为[33.1%,40.7%](置信度95%,下同);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值为27.6%,置信区间为[24.7%,30.4%]。说明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人数普遍较高,本科生比高职高专学生的比例更高。

(2)个人周围的创业者数量,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24.6%,置信区间为[21.2%,27.9%];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值为30.8%,置信区间为[27.9%,33.7%]。说明浙江省大学生身边的创业人数普遍较多,比例较大,大约四分之一,即身边四人中就有一人在创业。而高职高专学生比本科生的比例更高。

(3)随后6个月的创业机会,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20.9%,置信区间为[17.7%,24.0%];高职高专院校为33.7%,置信区间为[30.6%,36.7%]。说明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人数普遍较高,而本科生比高职高专学生的比例更高。

(4)总体上,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27.4%,置信区间为[24.0%,30.9%];高职高专院校为30.7%,置信区间为[27.7%,33.6%]。

2.创业机会差异比较

为进一步推断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以上指标上的差异,需要作假设检验[5]。根据检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期望在三年内创办企业的大学生比例,本科院校显著大于高职高专院校。说明本科院校的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大学生创业愿望较强烈。

(2)对于个人周围的创业者数量的比例,本科院校显著小于高职高专院校。说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周围的创业人数较多,他们所面对的创业氛围较浓。

(3)对于随后6个月的创业机会的比例,本科院校显著小于高职高专院校。说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对于未来半年里的创业机会的期望值较高,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

(4)从总体上来看,在创业机会上,本科院校显著小于高职高专院校。

(二)创业能力

为了比较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创业能力上的差异,也设计了3个指标,如表2所示。

1.创业能力均值估计

(1)在过去12个月内关闭企业的比例,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24.8%,置信区间为[21.4%, 28.2%]。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值为35.2%,置信区间为[32.2%, 38.2%]。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企业关闭率均比较低,说明不论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能够抓住机会,有能力经营好公司。

(2)认为本人具备创办企业的技能和经验的人数比例,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42.4%,置信区间为[38.5%,46.2%],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值为41.5%,置信区间为[38.4%,44.7%]。说明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自信心普遍较强,具备创业技能和经验。虽然本科生的比例较高,但相差不大。

(3)认为对失败的恐惧会妨碍创业的人数比例,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43.1%,置信区间为[39.2%, 46.9%];高职高专院校为22.9%,置信区间为[20.2%, 25.5%]。说明本科生对创业失败的恐惧感更强,而且失败了很有可能就不再创业了。而高职高专学生的耐挫力较强。

(4)总体上,本科院校的平均值为36.7%,置信区间为[33.0%,40.5%];高职高专院校为33.2%,置信区间为[30.2%,36.2%]。

2.创业能力差异比较

为进一步确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创业能力方面的均值显著性,作假设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在过去12个月内关闭企业的比例,本科院校显著低于高职高专院校。说明本科生的创业能力较强,经营公司的效益较好。

(2)对于“认为本人具备创办企业的技能和经验”的人数比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本科生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技能相当,创业经验不差上下。

(3)对于“认为对失败的恐惧会妨碍创业” 的人数比例,本科院校显著高于高职高专院校。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强,他们不怕风险,不怕失败,即使公司倒闭了还能鼓足勇气继续创业。

(4)从总体上来看,在创业能力上,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显著差异。

本文使用调查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大学生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分别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机会、创业能力进行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比较,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结论,以为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指数的动态研究奠定基础。

[1]谢志远,应云进.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03,(3):104-106.

[2]高建,程源,李习保,等.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仇翔,庞鑫培,王柳燕.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高教与经济,2008,21(2):57-60.

[4]刘宗让.浙江创业活动活跃度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总555):378-379.

[5]陈在余,陶应虎.统计学原理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3-264.

10.3969/j.issn.1674-8905.2014.03.007

注:①

2012年浙江省软科学课题《大学生创业指数研究——基于〈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12C35011);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分析》(项目号5)。

牛域宁)

猜你喜欢
中值置信区间平均值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Lagrange中值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Maxwell分布参数的最短置信区间研究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
Lagrange中值定理的巧妙应用
高等数学中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教学处理
微分中值定理教法研讨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