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激励法对手卫生品质改善的作用

2014-01-23 08:37杨爱玲王莉娜范丽霞单亚维
护理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督导医护人员准确率

邵 红,杨爱玲,王莉娜,范丽霞,单亚维

(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 脊柱外科,浙江 宁波 315010)

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和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内研究报道,医护人员洗手率为33.17%[1],医护人员的手部常常携带细菌,有时甚至是耐药的致病菌,故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2]。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3]。但一些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存在错误观念影响了其手卫生品质。目标激励法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4]。在我院改善手卫生品质的活动中,本病区在2013年1—6月在手卫生品质改善中首次采用目标激励法,提升了手卫生执行率和准确率,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区护士共19名,年龄21~44(28.89±6.57)岁,其中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6名,护师5名,护士7名;本科学历10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3名。将所有护理人员按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分成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4级[5]。其中责任组长2名,高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8名,助理护士4名,另设手卫生品质监控护士1名。

1.2 方法

1.2.1 阶段目标设定 首先,组织手卫生品质改善专项科务会议,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进行集中指导和训练,然后共同商讨制定循序渐进的手卫生阶段目标,将2013年1—6月均等分成3个阶段,1、2月为第1阶段,目标是洗手;3、4月为第2阶段,目标为准确掌握七步洗手法[6]的操作;5、6月为第3阶段,目标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执行“两前三后”洗手指征,即完成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

1.2.2 手卫生分层督导及监控机制

1.2.2.1 手卫生分层督导 按分层管理机制将病区护士均分为2组进行手卫生分层督导,方法如下:1名责任组长→2名高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2名助理护士,由层级高的护士监督下一层级的护士,环环相扣。

1.2.2.2 手卫生监控 由手卫生品质监控护士和护士长负责,每月4次对当日在岗护士进行随机抽查,保证每位护士每月被抽查到1次以上。

1.2.3 目标激励法的实施

1.2.3.1 精神鼓励 每隔2周,利用晨会时间,由手卫生品质监控护士反馈手卫生执行情况,护士长对实现相应手卫生目标阶段的护士,给予表扬。第1阶段,凡是自觉洗手的护士就给予表扬;第2阶段,只对准确执行7步洗手法的护士给予表扬;第3阶段,在前两者基础上,对正确执行“两前三后”洗手指征的护士给予表扬。

1.2.3.2 榜样作用 根据手卫生分层督导模式,每个层级的护士既是手卫生品质的督导员,又是被督导的对象,相对高层级的护士需以身作则,自觉规范执行手卫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带头作用。

1.2.3.3 物品奖励 科室自制“笑脸”评价表,按照手卫生监控抽查结果,每次给完成手卫生规范的护士1个“笑脸”,以1个阶段为总结,本阶段内“笑脸”最多的护士,给予相应的奖品,如钢笔等。

1.2.4 数据收集及统计学方法 2012年11—12月为改善前,2013年1—6月每2月平均分为改善后第1、第2、第3阶段,根据手卫生品质监控数据,测算改善前后各阶段手卫生执行率及手卫生准确率。手卫生执行率=实际洗手次数÷应洗手次数;手卫生准确率=正确洗手次数÷实际洗手次数。依阶段时间递进,作各阶段前后比较,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根据3个阶段和改善前对19名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和准确率按抽查结果设计表格,实施目标激励法后一阶段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准确率均优于前一阶段和改善前(P<0.05)。手卫生执行率和准确率的比较都是每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改善后的每一个阶段均与改善前进行比较。手卫生执行率:实施前与实施后第1阶段比较χ2=176.546,实施后第1、第2阶段比较χ2=87.652,实施后第2、第3阶段比较χ2=76.626;实施前与实施后第2阶段比较χ2=501.208,实施前与实施后第3阶段比较χ2=933.956。手卫生准确率:实施前与实施后第1阶段比较χ2=11.211,实施后第1、第2阶段比较χ2=52.988,实施后第2、第3阶段比较χ2=27.901;实施前与实施后第2阶段比较χ2=100.140,实施前与实施后第3阶段比较χ2=223.8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目标激励法实施前后各阶段手卫生品质的比较

3 讨论

3.1 执行手卫生的现状和意义 本病区护士在目标激励法实施前对手卫生的执行率为31.7%。这是由于病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且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等原因造成。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操作,又要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患者,成为病原菌的重要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占重要地位,其比经空气传播更危险。所以,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3.2 目标激励法有利于手卫生品质的持续改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21 d以上的重复行为会形成习惯。本研究将手卫生品质改善目标制定为层层递进关系,明确制定每阶段的目标,让阶段目标在最大程度上能圆满完成。且通过完善的手卫生分层督导及监控机制,采取精神鼓励激发护士内在的成就和荣誉感,肯定执行手卫生的护士,希望继续更好的表现,而每阶段表扬的要求随着目标的提高而提升,使机体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持续激发护士完成每阶段的目标。采用榜样法能在规范科室整体的手卫生中起到带头作用,让层级高的护士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按阶段目标进行各项操作,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激发低层级护士的积极性,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提升手卫生的依从性。物品奖励使在阶段目标内完成好的护士给予实质性鼓励,还能形成良性竞争,促进阶段目标的完成。从研究结果看,研究各阶段都有递进的改善结果,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足见手卫生目标激励法具有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3.3 手卫生品质改善的进一步思索 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病房缺少洗手池等客观因素,以及有的护理人员皮肤对洗手液过敏等个体因素,导致未完全实现准确有效执行手卫生,尚需要进一步做相应品质改进。加强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改善洗手液的质量,尽量提供方便的洗手措施,制定完善细致的手卫生制度,坚持目标激励法,逐步提升手卫生品质。

[1]曾 滔,许宝华,史俊林,等.2011年宜昌市37所医院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25-429.

[2]王 颖,李武平,刘 冰,等.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手卫生认知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6B):1-3.

[3]黄颖森.两种七步洗手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9,24(10):19-20.

[4]吕锡琼.激励式带教在心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6):1588-1589.

[5]宋田芸.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74-775.

[6]叶国英,胡建伟.内外科护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70-71.

猜你喜欢
督导医护人员准确率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