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失眠27例临床观察

2014-01-24 17:42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气海腹针中脘

孙 鹏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

失眠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中医“不寐”“不得卧”范畴。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忧思、劳累过度,损伤心脾,致心失所养;或耗伤心阴,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以及饱食伤胃,胃中不和等均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笔者用腹针疗法,通过调整脾肾、宁心安神治疗失眠,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笔者2011~2012年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失眠27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7例患者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7年。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行腹针疗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外陵(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双)。以腹针取穴标准量取相应穴位,其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进针1.0~1.5寸(视病人体形而定),滑肉门(双)、外陵(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双)以中刺,进针0.5~1.0寸。进针后调整深浅以病人舒适为度。每次留针30min。疗程:20d为1个疗程,前3次每日1次,之后每周针3次,治疗期间暂停其他一切治疗。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治疗27例,临床治愈21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9%。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2011年4月初诊。失眠、头晕、心烦4个月。

患者月经先后不定期一年,近3个月入夜难以入睡,睡而易醒,睡而多梦,每遇经期觉头痛目眩,心烦不宁,心情抑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腰酸,四肢倦怠无力,难以坚持工作。舌红少苔,脉虚细。

诊断:失眠症。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外陵(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双)。开始每天1次,连续治疗3次,此后隔2d腹针治疗1次,共治疗20d。

治疗第3次,患者夜晚能入睡2~3h。治疗6次,能入睡4~5h,睡眠质量尚好,诸症明显减轻。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精神如常,正常工作。

讨论

失眠症的治疗,一要着眼于调理脏腑,二要着眼于气机升降,如此才能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达到脏腑协调、血能养心目的。本病病在心、肝,又多与脾、肾有关,临床常见入夜难以入睡,睡而易醒,睡而多梦,心烦不宁,心情抑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腰酸,四肢倦怠无力等症。如治疗不注意调理脏腑及气机升降,单用安神之法,有的不但无效,甚者可使诸症加剧。方案中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为腹针疗法中“引气归元”配伍,具有调理脏腑、调理脾肾功能。另外,中脘为胃之募穴,可疏通胃气;滑肉门、外陵为腹针疗法中“腹四关”配伍,具有疏通肝气、调理气机之功;商曲、气旁、气穴益气健脾补肾。诸穴合用,脏腑机能协调,气血渐复,阴平阳秘,睡眠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气海腹针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