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0-01-19 10:31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30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气海腹针关元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 腹针疗法是用针刺腹部穴位来调节经络进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因具有安全、高效、无痛、快捷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腹针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腹针疗法是一门新兴的针灸疗法,以中医理、法、方、穴为基础,以神阙调控为核心,通过针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经络、脏腑及相关部位气血的一种特殊疗法,使达到脏腑平和、经络通畅、气血平衡,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和结合现代医学对经络研究的新的治疗体系。该疗法创始人薄智云教授认为[1],脐带在人出生前是维系生命的纽带,出生后这一固有的输布气血的通道仍然存在,只是不再做为摄取营养的途径,此外,腹部存在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作为对周身输送气血津液的途径,对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针灸疗法,腹针具有取穴少,危险小,针刺感轻微,易于被患者接受,疗效稳定等特点,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现就腹针的临床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1.神经系统疾病

1.1 偏头痛

偏头痛常见有感受外邪、脾虚痰阻、气滞血瘀等证型,属中医头痛范畴。吕海涛等[2]应用腹针治疗偏头痛40例,取穴中脘、阴都,并随症加减:如伴有外感症状加双上风湿点;伴脾虚痰症状加气海、双大横等,结果显示治疗最短起效时间lmin,最长20min,平均7~3min,总有效率97.2%。

1.2 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痉挛

脑卒中后常出现偏瘫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徐明等[3]采用腹针联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痉挛47例,取归元、滑肉门、上风湿点、外陵、下风湿点等穴,并根据软瘫期、痉挛期、改善期调整运动疗法,总有效率达到91.5%,优于对照组(P<0.05)。

1.3 中风后呃逆

刘彦廷等[4]运用腹针联合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阴都、双滑肉门,体针取穴内关、天突、攒竹、足三里、三阴交;结果腹针联合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

1.4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常在中风后1~3个月发生,表现为单侧肩手痛,手部肿胀,手指屈曲受限,皮肤潮红,皮温上升等。贾一波等[5]采用腹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大横,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P<0.05)。

1.5 周围性面瘫

肖炜等[6]应用薄氏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总有效率为96%,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张琴等[7]应用腹针治疗面瘫43例,选穴:中脘、阴都、关元以及商曲,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优于对照组(P<0.05)。

2.消化系统疾病

2.1 便秘

便秘型是肠易激综合征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60岁的老年人最易发生。禹旭红[8]以104例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和口服药物对照组,腹针治疗取穴关元、中脘、气海、下脘,同时取双侧滑肉门、外陵等腹四关,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8.1%,优于对照组(P<0.05)。苏诚欢[9]将200例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腹针组,腹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腹针治疗,取穴气海、中脘、下脘、双侧气穴、关元、双侧天枢、双侧大横、双侧魂舍,结果显示:腹针组患者习惯性便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生活治疗评分改善明显。

2.2 慢性胃炎

孙令军等[10]对1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加用腹针治疗,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天枢、左大横,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3 慢性腹泻

陈红等[11]将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体针组,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达到92.5%,优于体针组,P<0.05。

3.骨科疾病

3.1 颈椎病

黄颖媛等[12]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取穴中脘、关元、石关、商曲、滑肉门、神阙,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P<0.05。胡海峰[13]将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腹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腹针治疗组选择主穴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滑肉门,经治疗观察,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优于传统针灸组。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苏静等[14]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常规体针治疗组和腹针加腕踝针治疗组,以常规体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经过3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均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王晶[15]将9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口服药物做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取穴:外陵、气旁、大横、滑肉门、下风湿点、天地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9%,P<0.05。

4.儿童近视

吕晖等[16]将9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梅花针组,腹针组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天枢、大横。梅花针组叩刺患侧眼眉,配合针刺百会、率谷。结果显示,腹针组治疗4星期及随访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84.7%,显著高于梅花针组的53.1%、50.6%(P<0.01)。

5.小结

腹针针刺穴位在腹部,腹属阴,背属阳,任脉在腹部正中,任脉为阴脉之海,腹针的治疗即可以调筋骨,又可调节经脉和脏腑,取穴采用循经取穴法,腹部的穴位具备不同的空间层次,针刺时使用天、地、人三部针刺法,针刺时遵循“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的原则,突出了“治病必求与本”和“辨证施治”特点,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等的治疗。目前腹针治疗的临床报道虽多,但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较少,尚缺乏远期疗效观察,相信随着对腹针疗法的不断深入了解,腹针疗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能够为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猜你喜欢
气海腹针关元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