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机制研究

2020-01-19 10:31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天津3019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光敏剂皮脂腺痤疮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天津 301900)

内容提要: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具有损容性特征,高发青春期人群,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皮脂腺因青春期雌雄激素不协调导致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开口角化过度导致皮脂排出困难,引发痤疮丙酸杆菌大量增殖形成慢性炎症。四环素类抗生素、维A酸类药物等是临床常见皮肤科药物,随着机体耐药性增加和不良反应增多,物理疗法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话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治疗痤疮是新型治疗方式,本文综述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机制。

光动力是拥有极高选择性的药物机械一体化技术,在皮肤炎症、癌症及癌前病变等皮肤病中应用广泛,是物理治疗皮肤病的新型技术。现阶段,PDT得到了充足发展,临床关于光动力治疗痤疮的研究报道也不断丰富。现将光动力的痤疮治疗机制和光敏剂临床应用情况展开概述,以期为痤疮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光动力作用机制

光敏剂、分子氧和光是PDT重要组成部分。在光照稳定前提下,光敏剂通过吸收释放光源达到稳定状态,皮肤表面活跃增生的皮脂腺可大量摄取光敏剂,并且吸收光敏剂的细胞可通过内源性途径产生强光敏剂原卟啉Ⅳ并大量聚集。经固定光线照射卟啉Ⅳ后,会产生代谢物质自由基及细胞代谢毒性成分单线态氧,促进病态死亡,从而防止皮脂腺过量分泌,周围的正常细胞并不会受此影响。并且形成痤疮的必要菌类痤疮丙酸杆菌具有储存分泌卟啉功能,接受特定波长光照后细胞产生毒性物质可充分杀灭痤疮丙酸杆菌[1]。

此外,临床研究[2]显示PDT能够激活免疫细胞介质、刺激炎性细胞介质,包括IL-2、TNF-α,包括纤维细胞生成产物MMP-1和MMP-3,在低光源稳定照射下,PDT结合不同的光敏剂可调节不同细胞的表达因子及局部皮肤产生免疫反应。Kim M[3]等探究HaCaT细胞模型发现,细胞内活性酶经5-戊基酮戊酸行PDT诱导后细胞未出现特异性改变,可通过FGFR2b通路抑制通道,限制IL-1α的表达,降低K1、K16和K6的蛋白质表达,从而限制角化毛囊角化异常分化增殖,改善非炎性痤疮。上述研究说明,PDT除了可直接产生毒性光损伤外,还可提升皮肤免疫水平,抑制上皮细胞过度角质化,对不同程度的痤疮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光敏剂

光敏剂理想功效应包括以下的特征: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小,吸收特定波长光源后异常增生组织会形成大量毒性细胞物质,且残留的物质可迅速被消除。现阶段常用光敏剂包括:甲基化物甲基戊基酮戊酸、5-ALA、叶绿素等。其中ALA是天然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能够快速渗入受损皮肤细胞,PpIX是其作用产物光源敏感性较高。MAL具有较好的脂肪融合性,副作用较小。Gozali MV[4]等比较光敏剂ALAPDT和MAL-PDT发现,两种光敏剂治疗效果一致,但MAL不良反应更小,究其原因可能与其脂肪融合性较高,极易融入破损皮脂腺有关。易飞[5]等应用纳米级光敏剂治疗痤疮,发现在短时间光照内展现了较好的痤疮治疗效果。但新型光敏剂尚未深入推广。

3.选择光源

以PpIX光谱吸收曲线,激活PpIX有效性最佳的光源是蓝光光谱,红光可穿透皮肤基底层厚度明显优于蓝光。常见的光源类型还包括IPL(强脉冲光),其波普宽度可达560~1200nm,可快速修复受损的皮脂腺。Yin R[6]等选择41例痤疮患者分别行不同光源PDT4次,得出结论比较单纯IPL治疗IPL-PDT治疗更为显著,并且随着ALA浓度不断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多。施建新[7]等比较痤疮患者应用红光PDT治疗与IPL-PDT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种光动力疗法对非炎性痤疮均有效,但应用红光PDT治疗痤疮消退速度较快,IPL光动力治疗副作用较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痤疮患者选择自然光作为光动力光源,痤疮患者痛感明显减轻,但皮脂腺深度达到有限,难以控制外界光源强度及时间,有关自然光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4.痤疮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光敏度浓度、孵育时间、光源强弱均与PDT治疗痤疮效果密切相关,大量文献研究显示,痤疮患者应用PDT可长期抑制皮脂腺过量分泌,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中重度痤疮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6% ALA-PDT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经12周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达到89.6%,痊愈率44%。此外躯干部位痤疮应用5% ALAPDT疗法治疗也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清除炎性痤疮率达到64.2%,清除非炎性痤疮率高达24.3%。

此外,上述研究显示应用ALA-PDT治疗痤疮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不会影响角质层含水量及面部酸碱度,说明光动力不会损伤皮肤屏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5.治疗方案

5.1 常用治疗方案

现阶段5-戊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2011版治疗共识推荐其治疗方法为:配合5-戊基酮戊酸浓度为5%的溶液或避光敷药60min(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敷药时间),采用(633+10)nm的光动力疗法红光波长,光照光线20min(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波长调整),(72~162)J/cm2,10cm照光距离,治疗周期最少7d,最多不超过28d,治疗结束后需行6个月随访。

5.2 光动力联合给药

现阶段,单纯PDT治疗痤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有部分重度痤疮患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提升其治疗水平。应用PDT联合米诺环素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结果显示重度痤疮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认为重度痤疮应用短疗程、小剂量维A联合PDT治疗,可显著改善毛囊异常角质、抑制皮腺分泌异常,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小,预后水平较高。选取10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行PDT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表皮慢性炎症消退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在患者行ALA-PDT治疗前向皮肤破损处注射2%利多卡因联合松龙,在患者透皮吸收5-ALA的同时也虚弱了患者ALA-PDT治疗过程中痛值,同时囊内注射松龙有利于迅速消除囊肿。

5.3 物理联合光动力疗法

应用PDT联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果酸可软化毛囊导管口过度角化促进后续吸收ALA,充分发挥ADL功效,两者联合治疗痤疮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减少复发率。应用光动力前使用C02激光多点将囊肿、结节囊肿打孔开放,将脓性分泌物彻底清除后行光动力治疗,结果显示C0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较单纯应用光动力治疗效果更佳,副作用低。现阶段光动力协同物理治疗方法较多,可提升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的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衡量。

6.展望

痤疮应用PDT治疗可抑制皮脂腺过度分泌,减少细菌增殖,治疗效果明显。局部应用PDT治疗可改善皮肤多数破损,可多次重复治疗,属于非侵入式治疗模式,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可长期缓解痤疮患者皮损。同时,因为光敏剂的局部特异性和穿透力限制,可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可快速恢复,在治疗痤疮中应用广泛。

为充分发挥PDT的治疗效果,以及PDT治疗痤疮的光源类型、治疗参数等标准化,广大医护人员仍需坚持随访并展开多项研究。PDT治疗痤疮前景广阔,包括深入优化ALA光源及衍生物等。

猜你喜欢
光敏剂皮脂腺痤疮
溶酶体靶向吲哚氟硼二吡咯光敏剂的合成、双光子荧光成像及光动力治疗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引导下光动力疗法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长了粉瘤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光动力治疗中提高光敏剂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可激活”纳米药 精准化疗不伤身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1例犬皮脂腺腺瘤的病理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