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治疗宫颈糜烂200例

2014-01-24 17:42荆红波王卓渊刘宝璘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波生育宫颈

荆红波 王卓渊 刘宝璘

(1.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妇幼保健院,466000 2.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

宫颈糜烂是妇产科最常见疾病,对有生育要求或不愿微波或Leep术患者,采用聚甲酚磺醛液直接涂抹,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糜烂患者400例,均为非妊娠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0例。B组均无生育要求,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血性白带,性交后出血。

诊断标准[1]: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三度:轻度指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1/3;中度糜烂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1/3~2/3;重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2/3以上。

治疗方法

A组阴道冲洗时聚甲酚磺醛按1∶5比例稀释,而用于局部涂抹时则无需稀释,通常烧灼每3d1次。治疗前彻底清洁宫颈及宫颈管,去除分泌物,可将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的棉签插入宫颈管,转动数次取出,宫颈糜烂处直接原液涂抹,6次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

B组:月经干净后3~7d行微波术,术前常规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两组均在2个月后复诊。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以妇科检查为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糜烂面愈合,宫颈光滑;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糜烂面缩小1/2,中度转为轻度,重度转为中度;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糜烂面积无变化。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A组200例,痊愈60例,显效104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82%;B组200例,痊 愈180例,显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疗效比较:微波组(B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用药组(A组)(P<0.05)。

不良反应:应用聚甲酚磺醛治疗的200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微波组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及阴道流血,持续时间7~20d不等,出血均不超过月经量,无需持续治疗。

讨论

对于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对无生育要求患者行微波或Leep术,对有生育要求及本人强烈要求药物治疗的患者,行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消除症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在作用处局部产生生物物理效应,使局部病变组织内发生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在治疗宫颈糜烂时,使局部组织内部温度升高,致组织蛋白发生变化,凝固坏死、脱落等一系列反应。由于局部微血栓形成,破坏一定范围的组织结构,使周围组织再生鳞状上皮细胞,修复创面达到治疗目的[2]。

物理治疗比外用药物效果明显,尤其是在糜烂面缩小、宫颈糜烂分型的改善方面。但由于物理治疗受时间限制(经后3~7d),治疗后阴道流液及阴道少量出血,持续时间7~20d,且2个月内禁房事,出现治疗后第一次经量多或经期提前诸多症状,且有瘢痕形成,以致造成分娩时宫颈机能不全,而使宫颈不易扩张,甚至因此剖宫产。所以对有生育要求者,局部用药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得到未生育及对微波有恐惧感的患者欢迎。大多数患者在使用A组药物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达82%,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疗程,效果更佳。

聚甲酚磺醛的药理机制为:通过高酸或蛋白凝固作用破坏细菌、霉菌和滴虫。选择性地引起坏死或病变组织及柱状上皮蛋白变性。引起血管收缩和血浆蛋白凝固而止血。聚甲酚磺醛有广谱抗菌作用,包括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霉菌和病毒,对厌氧菌滴虫和念珠菌尤为敏感,但阴道乳酸杆菌丛却基本不受影响。目前此药尚无引起抗药性的报道。聚甲酚磺醛对坏死或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凝固排除作用,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健康的鳞状上皮则不受其影响,而柱状上皮的胞浆和细胞核却可能在接触此药后发生肿胀,随后几秒钟皱缩。且多年临床应用未发现有致突变或致癌作用,局部使用无毒性。

总之,药物治疗较微波治疗效果差,但药物治疗既祛腐生肌,又有抗炎,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对合并阴道炎者可一同治疗,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是广大有生育要求妇女最好的治疗方法。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5.

[2]辛启霞,邢爱芹.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2000例临床报告[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1989,7(11):517.

猜你喜欢
微波生育宫颈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产后抑郁——生育性别偏好惹的祸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