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2014-01-25 03:18李洁实张微思
中国食用菌 2014年3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食用菌云南省

李洁实,董 娇,张微思,朱 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

〈综述〉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李洁实,董 娇,张微思,朱 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

分析了食用菌标准化现状,归纳目前食用菌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云南省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与依据,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划分标准类别,构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云南省;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

云南是全球公认的植物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拥有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品种近978种,占世界已知2 166种野生菌的45%,占中国食用菌的91%,是全国乃至全球食用菌最多的地区之一,野生食用菌的出口及创汇稳居全国第一[1]。丰富的资源储量使云南食用菌产业成为以野生食用菌为特色的生物产业,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2013年全省食用菌实现总产量3.1×105t,产值8.04×109元,出口创汇1.23×108美元,形成了每年近1亿美元的食用菌出口市场,名列云南农产品出口的前茅,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

食用菌技术标准是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及流通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是将食用菌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标准按相关性构建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规范管理食用菌是从野生资源保护、采集、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所有环节,实现食用菌的有标生产、有标销售、有标监测,从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益。

1 食用菌标准化现状

1.1 我国食用菌标准化现状

食用菌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食用菌的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已基本建成。截止2013年底,我国现行的食用菌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69项[3],涉及菌种、环境、基质和生产过程等各个环节,为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1.2 云南省食用菌标准化现状

云南食用菌资源优势明显,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十一五”时期,云南食用菌行业积极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创新研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食品高新技术开展保鲜加工技术集成,取得一批成果、技术和专利,及时加强科技成果与技术标准的结合,使野生食用菌标准化工作取得零的突破,相继制定国家标准GBT 23188-2008《松茸》、GBT 23191-2008《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和地方标准DB53T 389-2012《松茸保育技术规程》、DB53T 436-2012《松茸采集方法》、DB53T 437-2012《牛肝菌采集方法》、DB53T 463-2013《出口美味牛肝菌加工规格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丰富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内容。

2 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全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存在的共性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的逐步形成,我国食用菌标准滞后的问题日渐突出,标准的更新、建立工作与产业发展建设相比进展较慢,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窄,采标率差,技术含量低,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需求存在脱节等共性问题[4],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难以突破“技术壁垒”。

2.2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存在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云南省在食用菌标准制修订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和产业发展需求相比,食用菌标准制定工作严重滞后。调查分析表明云南食用菌标准化工作不仅全国食用菌标准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具有受制于产业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表现在生产加工企业散小弱微、技术标准化研究薄弱、标准内容不能适应产业需求、重要标准或指标缺失,特别是野生食用菌标准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省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没有话语权。

3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

建设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需要全面分析国外技术标准对云南食用菌产业出口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国内现行食用菌标准体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宜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特色和促进产业有序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

3.1 体系建设的原则

3.1.1 全面性原则

食用菌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应当完整,除基础标准外,应覆盖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检验方法和规程等方面。

3.1.2 协调性原则

标准体系内的各标准之间,以及体系内的标准与体系外的标准之间必须相互协调,要避免术语和技术参数的不统一,以及标准的重复、交叉、矛盾等不协调、不配套现象。

3.1.3 发展性原则

标准体系表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发展和更新。既要体现出当前的科学技术和行业发展水平,也要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有所预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5]。

3.2 体系建设的依据

4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4.1 体系建设的内容

云南食用菌产业以野生食用菌为主体,具有资源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的高原产业特色,体系建设中要立足产业发展趋势和现状,围绕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利用与优质食用菌品种栽培两个方面,综合分析野生食用菌、栽培食用菌的资源特性、产品类型、技术特点、市场需求等要素,研究资源保护、采集、菌种保藏、加工、生产、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划分标准类别,构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4.2 体系建设的技术要素

4.2.1 野生食用菌体系

根据野生食用菌资源特点,野生食用菌标准体系中技术要素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保育技术、品种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工艺技术要求、采摘贮运规程、保鲜加工技术要求、重金属检测、质量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健康要求等。

4.2.2 栽培食用菌体系

根据栽培食用菌生产特点,栽培食用菌标准体系中技术要素包括菌种生产、菌种保藏、驯化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栽培生产、栽培环境、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检测、质量安全评价,包装、运输、贮存等。

5 构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的作用

5.1 提高食用菌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

5.1.1 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是科技成果推广运行的技术保障

随着食用菌标准化进程的加快,食用菌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食用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速度大大加快,作为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间的重要纽带,食用菌技术标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成为食用菌技术推广运行的重要技术基础。

5.1.2 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是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手段

健全的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可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产品产出后的损失;同时,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章可循,使生产的食用菌产品优质安全。

5.2 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5.2.1 实施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可促进国际贸易,增加出口创汇

实施技术标准体系,可引导相关食用菌企业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标准,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全面提高云南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出口竞争力,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增加出口创汇率。

5.2.2 实施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的位置

实施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发展速度获取规模效益,有利于改善食用菌生态保护,发展食用菌生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幅提升“云菌”品牌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地位。

[1] 吴家琛,陆辉.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及相关举措[J].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154-158.

[2]云南食用菌产业信息网.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EB/OL].(2013-02-03)[2013-12-03].http://ynsyj.yncoop.com/Readinfo.aspxKindID=4fb54944-76a5-4bed-a98d-6993 4b857562&InfoID=4808a021-8e7e-4de7-adfc-9b325b2da28a.

[3]邹永生,董娇,李洁实,等. 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食用菌标准的影响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3,32(2):53-54.

[4]吴素蕊,徐俊,邰丽梅,等. 我国食用菌标准现状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1,30(6):7-10.

[5]侯新毅,江泽慧,任海青. 我国竹子标准体系的构建[J]. 林业科学,2010,46(6):85-92.

Research of Edible Mushroon Industry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LI Jie-shi, DONG Jiao, ZHANG Wei-si, ZHU Ping

(Kunming Edible Fungi Institute of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Kunming Yunnan650223)

The present state of edible fungi standard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of present edible fungi standards were summed up, putting forward principle and gist for Yunnan province’s edible fungi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produ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ree phases,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were divided, building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rm of edible fungus indusiry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Edible mushroon;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李洁实(1985-),女,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质量技术标准的研究。

*通信作者:朱萍,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保鲜加工与技术标准的研究。E-mail:zhuping8@126.com

2014-03-25

S646.9

A

1003-8310(2014)03-0001-02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食用菌云南省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