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建构与应用*

2014-01-25 05:01齐向华刘呈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脉象要素系统

滕 晶 齐向华 刘呈祥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充分体现出中医的特色和精髓,是指导辨证治疗的前提,也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脉诊千年来一直具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从古至今,脉学不断发展,各家脉法和理论层出不穷,将脉诊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但是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技法特点使得其推广和传承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系统辨证脉学”为推动中医脉诊普及和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 “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系统辨证脉学”是山东省中医院齐向华教授针对中医脉诊技法复杂和理解困难,而创立的一门全新脉学体系。它融合古、今脉象研究理论核心,结合自身多年研究发现,运用系统论和认知心理等多学科的知识重新诠释了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架构起人体诊脉时的手指感觉系统,强调充分开发和合理应用手指的各种感觉,明晰切诊时所提取的各种脉象信息特征及诊脉时的心理认知过程,从而将诊脉的过程真正显现出来,彻底解决了指下难明的困惑。脉象要素是“系统辨证脉学”的核心内容,它是脉诊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共分为25对,通过对脉象要素信息的提取,将关联度较高的脉象要素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分析出来,使“系统辨证脉学”识脉与审脉系统体现出特有的系统性、辨证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2 “系统辨证脉学”与“传统脉学”的区别

“系统辨证脉学”采用神经生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学等现代多学科的先进知识,运用物理性质对脉象特征进行准确定义;其中的脉象要素具有单一物理性质,如曲直、强弱、浮沉、寒热等相对立的要素,代表着独立的生理病理意义;“系统辨证脉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它在传统脉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拓展,能够容纳多家脉诊的精华,将现代的微观脉法和心理脉法等的脉法融合其中,如脉象要素“来去”和“疾缓”,可以应用金氏脉学速度觉进行感知;桡动脉尺、桡侧出现三部整体或局部的血管壁张力不等,表示对应脏器或组织的病变,许氏脉学的“边脉”可以用“系统辨证脉学”中“内外”和“刚柔”要素予以界定;寿氏心理脉法中的不同心理脉象可以通过脉象要素“动”所包含的不同谐振波进行表达等。

传统脉学多采用“整体”感觉,从宏观上归纳脉象特性,综合应用触类旁通、取象比类、明喻暗喻等手法描述各种脉象特征,如滑脉的如盘走珠,涩脉的如病蚕食叶。多数脉象组成具有复合物理性质的特性,如革脉就包含了弦、芤两种脉的成分,洪脉包含了粗、大、强等脉象成分。单一脉象所指代的生理、病理现象复杂,意义较模糊,如弦脉既主痰饮、气郁,又主疼痛、抽搐、感受寒邪等。传统脉象是一个独立的理论系统,它较难与现代脉法相融合,而只能自成一体。

“系统辨证脉学”能将传统脉学进行解析和重塑,如传统脉象中的弦脉被描述为如按琴弦,绷紧端直而长,直起直落。“系统辨证脉学”将弦脉分解为刚、直、敛3个要素,从脉管壁的张力、脉的形态、轴向扩张的态势等方面将弦脉的特征进行了阐释,并根据这3要素代表的权重多少,予以病机分层。“系统辨证脉学”明确阐释了脉象特征的定义,并将其分化为指代明确的单一物理信息,解决了传统脉学描述各异,难以规范的问题,使脉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

3 “系统辨证脉学”的体系特点

“系统辨证脉学”揭示了脉象中所包含的基本脉象要素的物理特性,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明晰脉诊认知方法,强调各要素、层次之间的联系,旨在为辨证施治提供不同层次的客观依据,具有如下的特点。

3.1 系统性 “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它把脉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表征意义关联度较高的“脉象要素”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相叠加形成子系统,最后汇聚在一起而形成总系统,不同层次表征出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等特征。通过这种层次、系统间的分析,抽丝剥茧,层层相扣,充分反映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如脉象要素出现迟、缓、动、刚、敛、细、沉、寒,其中寒性脉象要素反映出病性;迟、缓、沉表征出感寒后气机运行迟滞的特征;刚、敛、细表征出机表受寒脉络阻痹的特征,整体脉象要素反映出机体感受寒邪,寒邪充斥机体内外,气血运行受阻,经脉拘急的各方面特征。

3.2 辨证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首先脉象要素通过有机的组合建立起系统,整体评估出病理状态产生的本质根源及发展路径,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其次脉象要素能够反映出人体生理和病理各个层面的特性和状态,如能辨阴阳、辨体质、辨个性、辨心理状态等等;再者通过脉-证-方(针)相应的辨治体系,能够灵活指导药物(腧穴)选择、配伍和用量,以及指导养生、疾病调护及预防。

3.3 客观性 脉象要素是脉象中客观存在的,由单一因素构成,表示某种物理现象。可以被我们所感知并用物理语言来表达,能够为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所揭示,并进行定性定量客观化分析研究,如“寒热”脉象要素可以通过手指温度觉感受脉管壁、血流温度的高低,并运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验证。应用手指精细触觉对“稀稠”脉象要素进行感知,通过对其血液成分进行检验,以客观化分析影响“稀稠”的血液成分变化。这使得脉诊技术与现代各种物理理论和检验手段之间找到了契合点,为脉诊客观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3.4 全面性 一方面脉象作为一个包含多种信息的窗口,能够全面反映机体形体和神志两方面的内容,体现中医“形神兼俱”的整体观;另一方面“系统辨证脉学”严格的临床脉诊操作规范,对脉管的空间、时间、功能结构,血液质地、流速,血管周围组织等脉象信息进行全面提取和归纳,以综合分析判断机体状态,从而准确实施辨证论治。

3.5 脉诊心理过程明晰 “系统辨证脉学”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脉象的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概念和推理等步骤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大限度地准确描述脉象中存在的各种物理信息,清晰解释脉象中蕴含的各种信息,为临床操作规范制定、脉诊教学和未来脉象客观化研究打下基础;二是“系统辨证脉学”对脉象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时间、空间、内在机制的密切联系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不同脉象系统所表征的中医学辨证特点。

4 “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应用优势

“系统辨证脉学”对脉象要素及要素与要素间关系进行分析,形成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证候及西医疾病的客观“证据链”,构建起全新的“平脉辨证”:“脉-证-方(针)”相应的辨证治疗体系。

4.1 指导选方、用药 “系统辨证脉学”能够明辨疾病产生的病因,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及所表现出的症状,从而进行“审因论治”或“方因证立”。根据“平脉辨证”、“脉-证-方相应”原则选用方剂、药物配伍,以及调整计量变化,如临床诊脉时脉象中出现“刚、敛、细、沉、寒、缓、涩”等脉象要素,则辨证为血虚寒厥证,处方以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若寒性要素突出,则要加大温阳散寒的药物比例,若细、沉要素突出则要加大养血活血药物比例。

4.2 指导针灸推拿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系统辨证脉学”能够明查经络、腧穴闭阻部位和造成阻闭的病因,以此来指导针灸、推拿和刮痧治疗肢体经络和内科诸多疾病。

4.3 指导心理咨询 “系统辨证脉学”能够通过脉象特征,系统掌握患者的个性特点、既往的不良生活工作习惯以及当前所处的心理状态,主动抓住患者的心理症结,从而实施相对应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如临诊时一位患者情志抑郁,不愿与人交流,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诊脉整体脉象来驶去驶,脉搏上升支抖动,高不及迅速回降,左关“郁动”、“思动”,表明患者好思虑,遇事难以释怀,平素胆小,突受惊吓,种种负面情绪不得疏解,使患者过度压抑,因此治疗上可以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直中发病病因,解开其心结,畅达其情志。

4.4 指导导引气功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身体活动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它都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的关系。“系统辨证脉学”中的上、下、来、去等脉象要素能够明辨气机的升降出入和运行状态,有利于指导气功练习者进行运气和练功。

4.5 指导开展多种治疗方法 “系统辨证脉学”可与多种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外治法等同时开展,如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在选择音乐进行治疗时,通过脉诊明晰患者的当前躯体和心理状态等,准确选择合适的音乐处方。

5 结 语

总之,“系统辨证脉学”是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构建起的新的脉学体系。它能够与现代科学理论相对接,并借助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技术进行多学科交互联系,从而能够推动对脉象特征的本质研究,通过探求脉象信息间交互网络联系的规律,使脉学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真正实现其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脉象要素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WJ-700无人机系统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