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23例体会

2014-01-26 15:3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睫状体阿昔洛角膜炎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眼科,吉林 和龙 133500

阿昔洛韦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23例体会

尹海今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眼科,吉林 和龙 133500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治愈21例,好转2例。随访4周无后遗神经痛及复发。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较好。

眼部带状疱疹;阿昔洛韦;甲钴胺

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在眼科临床并不少见,笔者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可快速控制病毒的播散,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角膜后遗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岁;右眼15例,左眼8例,均为单侧发病,患者发病1~3d来院就诊;所有患者均有眼睑及其周围皮肤水泡,但不超过鼻中线,伴剧烈疼痛;并发结膜充血水肿19例(82.6%),角膜炎11例(47.8%),虹膜睫状体炎4例(17.4%)。

2 治疗方法

急性期将注射用阿昔洛韦按体重每8小时5mg/k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静脉输液,病情缓解后改为阿昔洛韦片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注射用甲钴胺每次0.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缓解后改为甲钴胺片每次0.5mg,每日3次口服;眼部疱疹并发结膜及角膜炎时局部点阿昔洛韦眼液每1小时1次,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4~5次;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用阿托品眼膏充分散瞳,适当应用激素治疗;皮肤病损处用阿昔洛韦眼液每2小时涂抹。至水泡破溃为止。后改为红霉素眼膏,每日4次涂抹。其他治疗:口服消炎痛、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维生素C。

3 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完全消失或仅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疼痛消失,结膜无充血,无角膜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好转:皮疹部分消退,疼痛消失,结膜轻度充血,角膜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症状明显减轻。

4 结果

23例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患者中痊愈21例,治疗天数8~21d, 平均14.3d;好转2例, 治疗天数为21d;其中2例均无神经痛,但遗留角膜浑浊。23例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为4~7d,平均5.4d;疱疹消失时间为5~8d,平均6.2d;皮肤病损痊愈后均无后遗神经痛,随访4周无复发及后遗神经痛。

5 讨论

眼部带状疱疹为骤然出现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多发生于过去患过水痘者,尤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老人及体弱者。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发,侵入三叉神经眼支所致。带状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一侧的神经和皮肤,皮疹不超过眼睑和鼻部的中央界限,发病初期三叉神经的分布区有剧烈神经痛,继之该区皮肤出现红斑,成群的米粒大小水泡,伴剧烈刺痛和灼热感,可触及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半透明水泡破裂露出糜烂底面,最后干燥结痂,结痂脱落后形成色素沉着,疼痛可逐渐消失,常并发角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偶尔也发生眼肌麻痹,少数患者皮肤病损痊愈后疼痛仍继续称为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易复发,不易治愈。病程多为4~6周,甚至更长。本病诊断特点是患者有显著的病变局限于一侧、不超过面中线并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皮肤病变、成簇疱疹、逐渐浑浊化脓、破溃、伴剧烈神经痛。因眼部带状疱疹多数发生在免疫力下降的年老体弱人群当中,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摄取易消化高营养食物而提高机体本身的免疫力。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尽量不去空气不洁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一旦发病应早诊断,早治疗。

阿昔洛韦是临床常用的高效、广谱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控制病毒扩散,从而促进皮损愈合。发病早期应用阿昔洛韦静脉输液能快速控制病毒的播散,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角膜后遗症的发生。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与其他维生素B12相比甲钴胺对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传递性,它在人体内高浓度地转运入神经细胞的细胞器内,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磷脂的合成,从而起到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显著疗效。一经确诊眼部带状疱疹应尽早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上述23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及时联合应用阿昔洛韦和甲钴胺治疗后治愈率达91.3%,好转率为8.7%,疼痛消失时间平均5.4d,疱疹消失时间平均6.2d。虽然阿昔洛韦能迅速控制病毒的播散控制新发水泡、促进结痂,减少角膜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但单用阿昔洛韦对缓解后遗神经痛作用较弱,及时联合甲钴胺治疗促进神经的愈合,可快速缓解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总之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有效控制病毒,迅速缓解神经痛,明显缩短病程的治疗方法。

[1]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13.

[2]葛坚.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

[3]凌沛学.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8.

[4]崔敏政.眼部带状疱疹24例临床观察[M].临床眼科杂志,2005,13(5):471.

R777

A

1007-8517(2014)05-0089-01

2014.01.02)

猜你喜欢
睫状体阿昔洛角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治疗观察
睫状体的生物测量参数在青光眼中的改变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治疗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